王鲁彦作品中受侮辱与受尊敬的父亲

2017-08-10 06:27周春英
博览群书 2017年6期
关键词:伯伯儿子

周春英

王鲁彦是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社会乡土小说的代表作家之一,这一小说流派以鲁迅的《故乡》为滥觞,以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启蒙思想为武器,对于家乡的闭塞落后与民众的愚昧冷漠进行批判。王鲁彦因为反映宁波镇海乡下独特的风土人情、思想观念而成就突出,成为继鲁迅之后的中坚作家。《黄金》是他的代表作,小说通过如史伯伯一家因为年前没有收到儿子寄来的汇款,而遭到乡邻的猜疑、侮辱和欺凌,在求告无门、儿子寄钱又渺渺无期的状况下,老夫妻俩只能寄希望于梦境的悲剧性命运,凸显出当地民众势利自私的本性和“一个乡村的原始式的冷酷” 。由于作者成功塑造了如史伯伯这个乡村小资产阶级形象,茅盾曾十分赞赏:“王鲁彦小说里最可爱的人物,在我看来,是一些乡村的小资产阶级,例如《黄金》里的主人公,和《许是不至于罢》里的王阿虞财主。”

·壹·

王鲁彦的故乡镇海乡下,处于宁波市辖所在地。宁波地处浙东沿海,面海傍江的天然地理优势,使其从唐朝开始就成为一个商品集散中心,南来北往的船只在这里卸货装货,带动了这里的商贸、交通、餐饮、旅馆、钱庄、搬运等行业。在商品往来的过程中,人们越来越认识到金钱的重要性。鸦片战争失败之后,中国与英国签订的《南京条约》,使宁波成为五口通商的口岸之一,西方资本主义经济更早进入到该地区。加上历史上三次人口南迁,尤其是“靖康之难”,导致的北方人口大量涌入江南,宁波地区出现人多地少的现象,为了生存,当地人纷纷出外经商,明清两代全国各地形成“无宁不市”的现象。所以,经商成为该地民众的谋生手段,当地的小男孩长到十五六岁就要出外学生意,如史伯伯就是属于少小离家,在外学生意,学成之后在外经商的一类人。近两年随着儿子长大成人,自己年事已高,就把店里的生意交给儿子伊明去经营,没想到儿子年轻、经验不足,经营没有像父亲细心老到,收入自然不如父亲,眼看着到了年底,家里等着他寄钱还债,他却无钱寄来,使得如史伯伯和伯母受尽折磨和欺凌。

王鲁彦是受鲁迅的影响和翻译世界语而走上文学创作道路的,他从被翻译的爱罗先珂、显克微支等作家作品中接受了人道主义思想以及心理描写等创作技巧,《黄金》中如史伯伯这个父亲形象之所以塑造得如此成功,与作者逐层深入地刻画如史伯伯在遭受凌辱时的心理变化有很大关系。下面具体分析这个过程。

·贰·

当如史伯伯从小店拿着儿子写来的不能寄钱来的信时,他低着头一声不响地走着,他内心“很忧郁,他一回到家里便倒在藤椅上,躺了许久,随后便在房子里踱来踱去,苦恼地默想着”。如史伯伯之所以忧郁,一方面是因为他们家里的钱快要用完了,更主要的是对儿子经商能力的担忧,他开始后悔不应该“把这些重担完全交给了伊明,把自己的职务辞去”。“现在不到二年便难以维持,便要摇动,便要撑持不来原先的门面了……”如果自己尚年轻倒也罢了,大不了自己再度出山,但自己已经老到“算账常常算错,走路又踉踉跄跄”的地步。除了忧郁、叹气,“悲哀侵占了他的心”。人生最悲哀的莫过于心有余而力不足,不但如此,为了减轻妻子的心理负担,他还得在妻子面前强装笑容。但一想起儿子的信,如史伯伯的笑容就被忧郁所替代了。

几天之后,如史伯伯被邀去参加裕生木行老板儿子结婚的酒宴时,本来备受尊重的他,却被晚辈们嘲讽、戏弄和侮辱,他们抨击他的衣服太旧、暗讽他的儿子不够孝顺,品生还把本来属于如史伯伯的上座抢走。面对乡邻们的这些行径,如史伯伯非常苦恼,也非常生气,最后十分愤怒,酒席没有吃完就退场了,回到家里,对如史伯母说:“品生这东西!我有一天总得报复他!”从苦恼、生气、愤怒到萌生恨意,其心理变化层次十分明显,可以想见如史伯伯受侮辱之深和心理煎熬之烈。

这些外在的侮辱固然可恼,但儿子迟迟不见寄钱来,家里的余钱所剩不多才是令如史伯伯内心更为煎熬的事情。陈四桥村虽然有很多有钱人,但不会主动帮他们,反而进一步地欺负他们。这不,女儿在学校被势利的老师欺负了,明明女儿的作文写得很好,却说她是抄的,辩解几句就被打手底心和辱骂。听了女儿的哭诉之后,如史伯伯气得发呆、气得拍桌子骂娘,夫妻俩心里被压了一块沉重的石头。

但厄运远没有离开他们,因为在陈四桥村“一个中等人家,如果给了他们(村民)一点点,只要一点点穷的预兆,那么什么人都要欺负你了,比对于讨饭的,对于狗,还利害!……”接下来发生的几件事情,让如史伯伯的心理受到的折磨更加严酷。他们家名叫来法的狗去屠坊拾骨头和肉屑吃,被屠夫阿灰攔腰砍了一刀,连肠子都露出来了,第二天就死了,如史伯伯伤心透顶,原因还是因为他们家变穷了。此时,如史伯伯的内心已经十分脆弱,一听到这个“穷”字,他的脸色就渐渐变得清白、心脏发出十分猛烈的撞击声。这一年,如史伯伯家轮到做祭祖的羹饭,他拿出仅有的十几元钱中的极大部分,买了祭祖的食品,还用更贵的米鱼代替当时市场缺货的支鱼,请来亲族吃饭,结果被代表大房的阿黑、二房的阿安恶意挑剔。如史伯伯再次被气呆了。正当如史伯伯手头的钱只剩二元八角,催债的人越逼越紧时,强讨饭阿水也来剐蹭了,吵吵着不要白米一定要现洋,言语中夹枪带棒、侮辱加威胁,如史伯伯给了他8角大洋还不满意。这一次如史伯伯被羞辱得老泪纵横。夫妻俩除了流泪跪在灶神前面祈求神灵的保护之外,已经走投无路了。最后,当家里仅剩8角洋钱,几个上门收债的人明确地说,如果再不还钱,就要上门坐等。还债的当天晚上,小偷把他们家4个箱子里的东西偷得精光,真可谓是屋漏偏逢连夜雨。而且,他们还不能声张此事,不然有更不好的名声要加到他们头上,人家会说这是他们为了赖钱而想出来的计策。这一次如史伯伯真的扛不住了,他昏死了过去。就这样,一个豁达善良、爱子如己的父亲,一步一步被逼上了死亡的绝境。

虽然小说的结尾,如史伯伯做了一个梦,梦见阿黑拿来一个很大的信封,在信中,儿子说他升了官发了财,先汇上两千大洋,年后当亲自押解三十万元黄金来家。族邻都来恭贺,阿黑、阿灰、阿水等曾经欺负过他们的人都跪在门前请罪,但这是作者出于同情心,是为了让如史伯伯一家的结局不至于太凄惨而故意设置的一个结尾而已。作者曾说:“我冷酷地使小说中的主人公如史伯伯的压迫一天严厉一天,而结果却给了他一个圆满的梦。这虽然多半是技术方面的原因,但一方面也可以看出我对他热烈的同情。虽然我写这梦的另一原因是想说明这圆满的结果只有在梦中才能实现。”

作者把如史伯伯受到乡邻欺负时的心理:从忧郁、难过、非常苦恼、非常生气、愤怒、颤抖,到流泪、痛哭,直至昏厥,一层一层细腻深入地描写出来,揭示了一个温柔敦厚、乐观开朗的老人,被势利冷漠的乡民折磨得生病、几近死亡的全部過程。作者站在现代文化新的制高点上,揭露了当地人“你有钱了,他们都来了,对神似的恭敬你;你穷了,他们转过背去,冷笑你,诽谤你,尽力地欺负你,没有一点人心”的性格。其实何止是陈四桥人,在当时的社会,别的地方何尝不是如此呢?所以,如史伯伯的遭遇也是当时广大处于社会中下层民众普遍的遭遇,因此这个父亲形象具有典型性和普遍的社会意义。

·叁·

如果说王鲁彦在小说《黄金》中塑造这位受尽侮辱的父亲形象是为了追随鲁迅的文化批判精神,用启蒙思想去开启广大愚弱的民众,批判乡民冷漠势利的心理,那么在散文中所描写的父亲,却是为了抒发对父亲的热爱与尊敬。

王鲁彦在《旅人的心》《父亲》《父亲的玳瑁》《开门炮》《夏天的蛙》等5篇散文中,或全篇或部分地描写了不同年龄阶段父亲的音容笑貌、行为举止、对家人的爱、强烈的责任感、外出经商的艰难;以及作者自己对于父亲的依恋和愧疚之情。“父亲,世上唯一爱我的父亲!他不怕苦,不怕病,从我出世起,一直抚养着我。他的整个生命,他的一分一秒的努力,全是为的我这个儿子。他的呼吸,他的眼光,他的思念,没有一刻不集中我身上。” “我的父亲曾经为我苦了一生,把我养大,送我进学校,为我造了屋子,买了几亩田地。六十岁那一年,还到汉口做生意。”“后来屋子烧掉了,他还想做生意,把屋子重造起来。” 这些发自肺腑的真情文字,展示了父亲对于儿子的关爱和儿子对于父亲的尊敬与感激之情。

其中《旅人的心》和《父亲的玳瑁》写得最为感人。

《旅人的心》描写外出经商父亲的性情为人、对家人的关爱以及对我的影响。王鲁彦的父亲性情宽厚、乐观开朗,为人忠实坦白,做事脚踏实地,处世谨慎小心。他常常在吃饭喝酒的时候,把自己的亲身经历或见闻讲给鲁彦听。他学过拳术,从不依仗拳术欺负别人。他业余还研究医学,为需要的人家做好事。他每年回家的时候都会带来 “肥皂、蜡烛、洋火、布匹、花生、豆油、粉干……”日常生活用品。父亲也很爱作者,在作者很小的时候就买一些很贵的鹰牌奶粉给他吃,还专门给他买帽子、衣料、玩具、纸笔、书籍……并经常寄小说给读小学的作者看,使他度过了愉快的童年。王鲁彦也特别爱戴和尊重父亲,只要父亲一回家,平日调皮捣蛋、喜欢与姊姊吵架的他,就会变得很乖,不再大声喊叫、跑跳,做事积极主动,也懂得礼让了。父亲为人处世的方式和诚实内敛的性格对王鲁彦影响很大。

《父亲的玳瑁》叙写了父亲与一只名叫玳瑁的猫之间一段不寻常的友谊。由于文章写得感人,以至于有学者如此评价:“王鲁彦以诗一般的抒情笔调来描写日常生活和身边琐事,表现骨肉之情,亲子之爱,真切自然,委婉动人。” 玳瑁是父亲老年寂寞生活的调剂品,他们之间配合默契、相依为命。父亲吃饭了,玳瑁就坐到父亲的腿上;父亲饭后去准备猫食了,玳瑁就溜到门外去等候;父亲要出门了,玳瑁就站在父亲的脚边送别;父亲回家了,玳瑁又去门外迎接;父亲因为我们的到来换了睡觉的地方,玳瑁千方百计找到父亲,并睡在他脚后跟的被子上。父亲病重及死后,玳瑁因伤心再也不进父亲的房间。对于父亲与玳瑁的这份深厚友谊,作者感叹道:“对于寂寞地度着残年的老人,玳瑁所给与的是儿子和孙子的安慰,我觉得。”

王鲁彦在小说《黄金》中塑造了一位受尽侮辱和白眼的父亲,在散文中描写了为了儿子的成长与事业而吃苦耐劳的慈父,对于小说中的父亲如史伯伯作者抱着深厚的人道主义同情,对于现实生活中自己的父亲满怀真挚的爱戴。

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是父亲含辛茹苦哺育长大的,父爱如山,让我们也在生活中好好地孝敬父亲吧!

(作者系宁波大学人文与传媒学院教授。)

猜你喜欢
伯伯儿子
《和甘伯伯去游河》
“伯伯”叫错了?
打儿子
伯伯婆婆拔萝卜
谁的儿子笨
你养的好儿子
吐血
买饽饽
完美的儿子
谁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