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是我的游乐园

2017-08-10 12:35晓陆
现代青年·精英版 2017年7期
关键词:游乐园内心艺术

晓陆

藝术是什么?艺术家是什么样的人?如今这仍是被追问的问题,也许就像冬日午后的暖阳,你卧在草坪上是内心的愉悦还是沐浴阳光的满足感一样难以形容;就像在精神混沌之时,某一个前行者给予你精神的启迪,思想的交融瞬间打开了另一扇门,看到了生活琐碎之外的另一个开阔的世界。你能从中获得内心的安宁与精神的满足感。

禅曰:不能说,也说不清。"禅在一朵花和一个微笑之间诞生,你也许以为这个故事太美,可能不是真的,而我却认为正因为它太美了,不可能是假的,它的生命并不依靠历史的事实,无论是谁创造了这个故事,显然他已经把握住了禅的精神———因花微笑,由笑花开。"

艺术是心灵的出口。我始终认为艺术是一件极个人的事情,这种极个人不是个体的自闭与狭隘,而是以个人为感受的主体由内而外的去表达认知的过程,在自身与外界的接触后寻找自我和世界的共鸣关系。艺术是有感而发的情感表达,作品是表达的载体,记录着时间与个人成长的历程,就像写一篇日记、一段随笔、一首诗,随性而为无拘无束。从天马行空漫无边际的思绪里找到一根线,将观察、体验、认知、感悟的事物串联起来,变成一个具象可保存的物件呈现出来,或许对外或许不对外。这便是我对艺术创作的理解,艺术的表达有多种形式,艺术家通常会选择自己擅长或者更加自如的方式。

对于一个出身农村玩泥巴长大的创作者而言,对泥这种材质有着很深的情节,随着学校的专业训练与过后不断的实践,将近十年的摸索对泥的属性相对熟悉,在创作表达上也相对自由。艺术源于艺术之外的东西。来源于广泛涉猎、四处游历与深刻的自省,在观察与体验个体与群体,群体与社会的践行中,在敏感与自觉的过程中展现个人的立场与态度。

我的艺术家梦源于一次偶然的机会,看过2007年的"艺术长沙",从此默默地埋下了一个艺术职业的理想。我通常把13年当作我选择艺术生活的开始,从一个校园初入社会的小青年,在内心有太多冲不破也解不开的处境中一路坚持,在内心落差、视野局限、选择茫然、创作受阻的尴尬中,经历着孤独、迷茫、无奈然后再到一种内心坦然正见自我的状态。我的小人物系列作品就是在这个时期产生,代表了当时的心境,融入了关于相学的眉心、山根、鼻梁之间代表青年时期的说法,进行有意识的模糊与遮盖,试图规避某种被规定的命运与波折之路,像是在抗争也像是在回避这一段人生历程,运用中国画中写意的手法与泥塑的属性相结合,将眼睛模糊化来呈现一种迷茫或者坦然情境,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辩证包容的来看待人群的多面性,用自我保护与自我培养地方式来争取内心的价值原则。形式上吸收了少数民族的头饰与衣着的元素,作品主要借助人物微表情的变化来传达情绪与态度,忧愁中带着某种坚定向上的气质,憨厚朴实的内心拥有顽强的生命力,这种复杂的情感由内至外的散发,以一种相对低的姿态缓缓的展现,内敛含蓄而不失张力。当时的创作变成了内心唯一的信念与希望,所有自身复杂的情绪全部都寄托在这一批作品上,所以直到现在我仍不知道如何来解释,它们的重要性就像是一个时期永恒的见证与记录。

"我站在一旁感慨路人疲惫的神情里,隐藏着无力呐喊的悲壮,在春城阳光中沐浴却不带着一丝的欣喜。"我写过很多类似的文字,是写给自己也像是把自己当作一个旁观者来看侍人群,从底层民众的生活方式为切入点,试图理解他们的内心状况与情感世界。无所谓角度的积极或者悲观,也许悲壮的事物有时也是一种力量,一种正在沉淀厚积薄发的力量,这种力量会推动一个人去思考更长远的事情,坚定希望一直向前走。

当我提笔写这段文字时我显得很难入手,不知道从哪一个点进入,是创作实践、阅读游历还是写些"叛逆"的艺术观点,我应该不是那个艺术学院化的追随者,可能更偏向于自己的视角来看待艺术这样更真实,最后选择了贴近自己内心的表达。也许是阅读与四处游历洗白了我的内心,从而少了一些轻浮多了一丝稳重。在宗教的熏陶中找到了归路,看懂了生命的意义与无常;从背包漫步中看懂了风景体验了地域人文,了解了自然的博大与个人的渺小;从相遇的人与事中确立了自身与外界的关系,在繁杂的事物中理解了生活的常状与看清了自我。

艺术的表达可以是多种方式。它是开阔的包容的记录的载体,可以是写作可以是雕塑绘画也可以是摄影等等,既然艺术已成为生活的一部分,所以它必将成为一件长远的事情,成为一个与自已对话和共鸣者分享的媒介。艺术是少数人的游乐园,也是我的游乐园。

"远处飘来的清香,我被深深地吸引,多美丽的花朵可惜它是紫色,倘若我是一只小蜜蜂,脚尖的尘土怎能玷污你的光泽。"所以保留一个纯净的地方让它变成心灵的出口与自我的归宿。

猜你喜欢
游乐园内心艺术
内心有光,便无惧黑暗
做一个内心有光的人
游乐园
游乐园
原来占据你内心的不是我
纸的艺术
因艺术而生
艺术之手
爆笑街头艺术
快乐游乐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