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良好的语言习惯

2017-08-10 10:41谭绍香
卷宗 2017年21期

摘 要:教学语言是师生间思想交流的主要工具,是教师引导学生学习和实现课堂教学目标的主要载体,也是落实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素质的桥梁。

关键词:准确严密;简洁精炼;生动有趣

美育是小学教育的基本内容之一,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实施美育是数学教学中值得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而语言美是美育的一个组成部分。教学语言是师生间思想交流的主要工具,是教师引导学生学习和实现课堂教学目标的主要载体,也是落实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素质的桥梁。那么,在数学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良好的语言习惯呢?

1 在教学中师生都使用准确严密的数学语言

1.教师在教学中使用准确严密的语言,做学生的典范。

数学的概念、性质、法则的本身就是严密而又准确的。教师在教学和运用这些内容时要准确地阐明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性质和法则的内容和运用范围,既不扩大也不缩小,引导学生恰如其分地理解并用准确的语言表达这些内容。例如,讲分数的基本性质,分数的分子和分母都乘(或除以)相同的数(零除外)时,教师就要准确地阐明“都…相同的数…零除外”。每次叙述或书写分数的基本性质时都不能遗漏“三要害”中的一点,否则将会产生错误。又如学习梯形的概念“只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是梯形”,学生常把“只”字漏了。教师纠错时指出:把“只”字漏了,这种四边形有可能是梯形,也有可能是长方形、正方形或菱形。这样让学生懂得数学语言是严谨而精密的,多一个字或少一个字都会改变原意而使真理变为谬误,从而使学生体会到“恰到好处”的美感。

2.培养学生使用严密的数学语言。

在课堂教学中向学生传播知识时,教师的语言必须准确无误,来不得半点儿含糊。很多数学概念往往是一字之差,便有了不同的含义。如“数”与“数字”,有时我们习惯说诸如“26这个数字”,这是不准确的,再如“增加”与“增加到”,“数位”与“位数”,“除”与“除以”等。在教学“三角形是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这个概念时,如果将“线段”改成“线”或将“围成”改成“组成”,那么这个概念就错了!所以数学教师的语言应“像敲钉子——声声入耳”。如果使用不准确的语言,就会使学生概念模糊,导致判断上的错误。

2 在教学中培养学生使用简洁精练的数学语言

简洁精练的语言不仅出于节省时间的需要,也是数学本身的要求。为了使数学教学语言简洁精练,首先要认识到教学上需要突出强调的重点内容,不能靠简单的多次重復来实现。如教学面积的概念时,应先让学生从实物的表面感知而得出“表示物体表面的大小叫面积”,再让学生观察,由几种平面几何图形得出“平面图形的大小叫做面积”,然后引导学生把两句话合并成一句话使面积的概念明确简洁,在头脑中留下深刻的印象。要求学生能够学会使用简洁的数学语言,并不意味着不要求学生完整地回答问题。学生在回答问题时常常习惯于使用“只言片语”。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要指导学生抓住重点,用简洁概括、连贯完整的语言进行表达,实现完整与简洁的完美统一。

3 教师用生动的数学语言感染学生

课堂教学的成败,很大程度取决于教师的语言。如果教师能够感情饱满、热情风趣、语言幽默、亲切自然,就会感染学生,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教师善于肯定鼓励学生,语言生动形象,富有情趣,自然学生会乐学爱听、积极主动、兴趣盎然,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既准确又快速。一句精辟的话可使学生萦绕脑际而终生难忘;一个生动的比喻可使学生抓住知识的关键而茅塞顿开;一句幽默的批评常使学生既放下包袱而又惭愧不已。因此,教师应善于用生动活泼、富有情感和具有诱导性的语言引导点拨学生,用热情的语言鼓励学生,用期待的语言引导学生探索疑难,满足学生的成就欲和探索欲。

4 让学生在说中培养良好的语言习惯

学生只有说的多了,语言表达能力才能有所提高,良好的语言习惯才能养成。在课堂上可以鼓励学生之间对讲、各抒己见,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语言锻炼机会和相互学习的机会。这就要求教师恰当地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创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鼓励学生敢于说出自己的想法、陈述自己的观点,教师还要及时给予肯定的评价。

总之,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严密、准确、简洁、生动的数学语言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应该从小学低年级起重视培养,并逐步养成习惯,从而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作者简介

谭绍香(1965-),女,湖南省澧县人,现在湖南省澧县金罗中学任教五年级数学,大专毕业,小学高级教师,研究方向:学生行为习惯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