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鲜族大学生成人依恋与社会支持的关系研究

2017-08-10 19:24韩春阳金昇辉蔡香花
卷宗 2017年21期
关键词:社会支持朝鲜族

韩春阳 金昇辉 蔡香花

摘 要:本研究采用亲密关系经历量表(ECR)和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对朝鲜族大学生成人依恋与社会支持的关系进行调查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在依恋回避维度上,一直与父母生活存在显著差异;(2)朝鲜族大学生社会支持在年级、年龄和性别上存在差异;(3)依恋回避与客观支持、主观支持、对支持的利用度和社会总支持均存在负相关,而依恋焦虑仅与客观支持、主观支持和社会总支持存在负相关。

关键词:朝鲜族;依恋;社会支持

基金项目:延边大学2017年创新创业训练项目暨第九届本科生科研项目省级研究课题。项目编号:ydbksky2017595及2014延边大学教学研究课题系列论文之一。

依恋理论最初是在1969年由 Bowlby提出,主要用于解释婴儿与养育者之间的亲密关系。1987 年开始,依恋的研究拓展至成人阶段。成人依恋是个体与目前同伴形成的持续和长久的情感联系,关于自我和他人观念的内部工作模式作为其核心,是一种稳定的整合认知和情感成分的图式[1]。而且成人期依恋能够影响个体的行为、认知和情感,因此良好的依恋对个体的心理健康十分重要[2]。本文参考了Bowlby的研究,将成人依恋分为依恋回避和依恋焦虑两个维度。

社会支持是个体从其所拥有的社会关系中获得的精神上和物质上的支持,这些支持能减轻个体的心理应激反应,缓解精神紧张状态,提高社会适应能力[3]。Sarason把社会支持的体验看成在早期关系经验中产生的个性特质[4]。社会支持可以分为两类,即客观支持和主观支持。此外,对社会支持的研究大多还包含个体对支持的利用情况。

已有研究证实不同的依恋关系与社会支持之间的影响,依恋回避与主观支持、客观支持和对支持利用度均为负相关,依恋焦虑仅与主观支持呈负相关[5]。因此依恋对于社会支持的形成、维系和利用可能起到重要的调节作用。

我们认为,以往研究主要局限于成人依恋和社会支持双变量关系的探讨,并没有对民族这一变量进行考察,缺乏对各少数民族大学生成人依恋和社会支持关系的探讨。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社会开放程度的提高和思想文化多元化的趋势,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朝鲜族出国人口约占30%,人口流动以流出为主,这一现象导致朝鲜族的家庭结构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许多父母外出务工,孩子由老人照看或独自居住,成为了留守儿童,因此他们难以与父母形成稳定的依恋关系。这一家庭结构的变化可能对他们的依恋产生影响,进而影响他们自身对社会支持系统的利用。这种考察能够深入探讨朝鲜族大学生依恋对自身社会支持的影响,为其提供能够更好地利用自身社会支持系统的建议,也是本研究的意义所在。

1 对象与方法

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调查342名大学生,剔除其中无效问卷50份,获得有效问卷292份。其中男生134人,女生 158人; 大一 111人,大二100人,大三 80人。采用Brernan等人在1998年编制的亲密关系体验问卷以及肖水源在1986年编制的社会支持量表,测量结果使用 SPSS 22.0 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一)依恋维度在人口统计学上的差异

在依恋回避维度上,一直与父母生活存在显著差异(F=10.56,P:0.001),进一步比较得出未一直与父母生活的依恋回避分数高于一直与父母生活的依恋回避分数,未一直与父母生活的大学生相比一直与父母生活的大学生有较少的依恋。在依恋焦虑维度上,各人口统计学变量不存在显著差异。

(二)社会支持在人口统计学上的差异

在主观支持维度上,年龄和年级存在显著差异(P<0.05),进一步比较得出年龄越小,主观支持越高;年级越低,主观支持越高。在社会总支持上,性别存在显著差异(P<0.05),进一步比较得出女性的社会支持高于男性。

(三)依恋维度与社会支持的关系

对依恋维度与社会支持进行相关分析,见表一。依恋回避与社会支持各个维度均存在负相关,即依恋回避性越高,社会支持越少,对支持利用度越低;而依恋焦虑仅与客观支持、主观支持和社会总支持存在负相关,即依恋焦虑性越高,社会支持越少。

3 讨论

(一)关于依恋维度在人口统计学上的差异

本研究结果显示,未一直与父母生活的依恋回避均显著高于一直与父母生活的依恋回避。这说明了一直与父母生活的大学生在生活中能够充分得到来自家庭的客观物质支持和主观精神支持,以此满足了自己的各方面需要,因此相比于未一直与父母生活的大学生来说,一直与父母生活的大学生的依恋回避低。这一结论几乎没有前人研究作为佐证,因为前人的研究并未涉及依恋维度在是否一直与父母生活这一变量上的差异,因此需要把是否一直与父母生活作为其中一个变量加以研究。

(二)关于社会支持在人口统计学上的差异

在主观支持维度上,年龄越小,主观支持越高;年级越低,主观支持越高。这说明由于刚进入大学,身处在新的环境,面临着诸多不适应,大一学生更希望获得信息、情感上的支持,而大三学生已经适应了大学的生活,更加独立和成熟,面对困难和障碍時,有能力自己解决问题,也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人际上的信任和理解,因此年龄越小、年级越低,主观支持越高。在社会总支持维度上,女性的社会支持高于男性。这一结论与国内的李同归,李楠欣,李敏[6]的研究结果一致。这是由于女性的人格特质,面对困难时,更愿意寻求帮助,而男性更倾向于自己解决问题。

(三)关于依恋维度与社会支持的关系

本研究结果显示,依恋回避主要影响社会总支持。社会支持能减轻个体的心理应激反应,缓解精神紧张状态,提高社会适应能力[7],而消极依恋回避的人在现实生活中不愿寻求他人的帮助,与依靠别人相比,更多的是依赖自己。故在社会总支持上,依恋回避性越高的人,社会支持越低。依恋焦虑主要影响主观支持,消极依恋焦虑的人缺乏自我肯定,担心不被理解、尊重和拒绝。故在主观支持,依恋焦虑性越高的人,主观支持越低。

参考文献

[1]邓伟,马叶.大学生网络成瘾与成人依恋关系的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3,21(10):1566-1568

[2]李同归,李嘉,秦和平.大学生依恋类型对心理健康的影响[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8,22(10):740-743+748

[3]刘晓,黄希庭.社会支持及其对心理健康的作用机制[J].心理研究,2010,3(1):3-8

[4]唐海波,蒲唯丹,姚树桥.社会支持与依恋的关系研究综述[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8,16(5):551-553

[5]何影,张亚林,杨海燕.大学生成人依恋及其与自尊、社会支持的关系[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0,18(2):247-249

[6]李同归,李楠欣,李敏.成人依恋与社会支持及主观幸福感的关系[J].中国临床康复.2006,10(46):47-49

[7]刘晓,黄希庭.社会支持及其对心理健康的作用机制[J].心理研究.2010,(1):3-8+15

作者简介

韩春阳(1996-),女,吉林长春人,本科,延边大学师范学院心理学专业。

通讯作者

蔡香花(1985-),女,朝鲜族,吉林延边人,延边大学心理学专业讲师,硕士,延边大学师范学院心理学专业,研究方向:心理咨询与职业生涯规划。

猜你喜欢
社会支持朝鲜族
“非遗”传统舞蹈的当代构建与审美表达——以朝鲜族农乐舞为例
朝鲜族初中生阅读动机的构成研究
跨界朝鲜族农乐的早期传入、分布及发展研究
传统的重建:现行朝鲜族婚礼的人类学解读
KORE A TOWN
职高生家庭教养方式、社会支持与一般自我效能感的关系研究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感恩、社会支持与心理幸福感的关系研究
他有颗金子般的心:记朝鲜族“老关工”金道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