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种护理模式在初次机采血小板献血者中的应用

2017-08-11 10:52
菏泽医学专科学校学报 2017年2期
关键词:宣导机采献血者

(菏泽市中心血站,山东菏泽274000)

两种护理模式在初次机采血小板献血者中的应用

刘爱军

(菏泽市中心血站,山东菏泽274000)

目的探讨两种护理模式在初次机采血小板献血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初次机采血小板献血者11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7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1对1”护理模式,比较两组临床护理干预效果。两组采用焦虑自评量表评分,技术操作、健康宣导、护理管理满意度评分。应用SPSS20.0软件,所获数据采用方差分析、t检验和χ2检验。结果两组护理干预前SAS评分比较,P>0.05;两组护理后SAS评分、技术操作、健康宣导、护理管理满意度评分,P均<0.0005。观察组献血不良反应2例,占3.51%。对照组献血不良反应8例,占14.04%。两组比较,P<0.05。结论“1对1”护理模式效果显著,能够强化献血者护理质量,减少献血安全风险。

机采血小板;无偿献血;“1对1”护理模式;护理干预

机采血小板对血液污染小,且浓度高,在临床中得到广泛应用[1]。但在实际采集中,很多初次机采血小板献血者对此种采血方式缺乏正确认识,产生恐惧、焦虑的心理[2]。为减少献血不良反应风险,做好护理干预、最大程度降低应激反应的程度和频次、提高采血质量,为此,我们自2015年4月—2016年12月间对初次机采血小板献血者114例进行不同的护理,比较其效果的优劣。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初次机采血小板献血者114例,满足初次机采血小板相关操作标准[1]。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7例。观察组男35例,女22例,年龄23~40岁,平均年龄35.58岁;对照组男37例,女20例,年龄25~38岁,平均年龄34.82岁。所选献血者身体健康,均符合《献血者健康检查要求》,两组献血者临床一般资料比较,P>0.05,无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结合献血者年龄、文化程度及接受程度,对其开展常规性健康宣导及心理护理,同时,讲解机采血小板献血主要流程,明确采血过程中相关注意事项及要点,对献血者总体情况进行了解,根据实际反馈情况作出一定指导,帮助其做好基础护理,针对献血者提出的疑问,要予以正确解答。观察组:给予“1对1”护理干预,为献血者提供全程护理,护理人员始终陪伴在初次机采血小板献血者身边,操作方法如下:(1)健康宣教:护理人员向献血者讲解机采血小板献血的操作安全性,对主要流程、相关注意事项进行指导。采集半小时前献血者口服适量葡萄糖酸钙。对献血者所提出的疑问,要耐心予以讲解,减少心理负担。(2)心理疏导:初次采用机采血小板方式的献血者,对操作情况不了解,易合并强烈的心理应激反应。为此,护理人员应积极与献血者进行沟通,掌握其心理特征,通过“同室效应”和“同伴群体论”的相关知识进行心理矫治[3]。(3)优化技术:做好机采血小板操作准备工作,减少误差。献血者选择合理的体位,在执行各项操作时,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穿刺过程中,严格无菌操作,挑选血管,保证一针成功,减少献血者的疼痛。采集过程中全程陪伴,与献血者交谈,转移注意力。(4)密切监测:为献血者应用抗凝剂过程中,要注意观察其神情,并询问献血者实际需要。合理控制生理盐水的滴速,对回输速度要适当。发现问题及时停止。护理人员应根据季节、室温、前一晚休息情况、早饭情况等及时调节和矫正。

1.3 评价指标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对两组献血者护理干预前后焦虑情绪做出评分。两组献血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记录与统计。

1.4 统计学处理应用SPSS20.0软件,所获数据采用方差分析、t检验和χ2检验。

2 结果

2.1 护理干预后SAS评分、技术操作、健康宣导、护理管理满意度评分比较见表1。

2.2 两组献血不良反应情况比较观察组献血不良反应2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51%。对照组献血不良反应8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4.04%。两组比较,χ2=3.9461,P<0.05。

表1 两组初次机采血小板献血者SAS评分、护理干预比较(分,)

表1 两组初次机采血小板献血者SAS评分、护理干预比较(分,)

两组护理干预前SAS评分比较,t=0.48743,P>0.05;两组护理后SAS、评分技术操作、健康宣导、护理管理,t=13.344、15.132、20.208、18.579,P均<0.0005。

组别n护理前SAS护理后SAS技术操作健康宣导护理管理观察组57 54.92±6.89 28.63±3.54 92.41±6.68 95.04±3.69 98.25±6.02对照组57 54.29±6.91 39.56±5.07 77.52±3.25 80.63±3.92 81.62±3.07

3 讨论

机采血小板虽然具有很多优势,但此种采血方式比较耗时,很多初次献血者缺乏认知,若护理人员忽视其护理工作,则易导致献血者出现献血风险,不仅影响到采集的顺利开展,同时也会对献血者产生一定的影响[4]。常规护理方法未能及时关注到献血者的实际需要,往往是针对献血而采取的护理干预措施[5]。

“1对1”护理干预能够转变常规护理思维,对常规护理存在的问题加以改进,使献血者得到更具针对性的护理服务,满足其献血需要。两组护理后焦虑情绪评分比较,P<0.0005,有非常显著性差异,说明1对1护理有非常好的效果,降低应激性不良反应发生率。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P<0.05,有显著性差异。两组献血者对护理人员技术操作、健康宣导、护理管理满意度评分比较,P<0.0005,有非常显著性差异。与文献报道结果基本相符[6-8],说明“1对1”护理模式具有明显的临床使用优势。与常规护理模式相比,“1对1”护理方法更加符合献血者心理诉求及生理需要。

综上所述,“1对1”护理模式以人性化护理干预为基础,强调不断对机采血小板献血者护理干预方式进行强化,从而减少安全隐患,提高献血者的满意度[9]。通过临床对照试验证实,与常规护理模式比较,“1对1”护理干预方法临床效果更为显著,能够深化护理工作内涵,提升护理操作安全性。

参考文献:

[1]詹伟波,李诗敏.首次机采血小板献血者的心理状况分析及护理措施[J].实用医技杂志,2014,21(11):1245-1246.

[2]胡伟伟.探究两种不同的护理模式在初次机采血小板献血者中的应用[J].当代临床医刊,2016,29(5):2500-2501.

[3]庞丽丽.无偿献血不良反应相关因素分析[J].菏泽医学专科学校学报,2016,28(2):31-34.

[4]龙雪芳,张倩伊,劳丽嫦,等.一对一护理模式在初次单采血小板捐献者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6,12(2):265-267.

[5]徐慧敏.延续性护理在首次机采血小板献血者持续献血中的应用[J].当代护士,2017,(5):140-41.

[6]魏桂芝.综合护理干预对首次集采血小板献血者持续献血应用效果分析[J].中国现代医生,2016,54(23):132-134.

[7]梁雪开,游冉冉,刘诗,等.两种护理模式在初次机采血小板献血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6,10(9):291-292.

[8]时宝红,严芳,侯小玲.系统性护理干预对初次捐献机采血小板献血者不良心理及献血反应的影响[J].蚌埠医学院学报,2013,38(7):911-912.

[9]张颖,詹伟波,符雪丽,等.在机采血小板献血者护理全程中始终贯穿心理护理干预的效果观察[J].数理医药学杂志,2017,30(1):116-117.

Two Kinds of Nursing Model in the First Machine by the Application of the Platelet Donors

Liu Aijun
(Heze City Central Blood Stations,Heze 274000,Shandong)

Objective To study the two kinds of nursing model in the first machine adopt the application effect of platelet donors.Methods 114 cases with first machine adopt platelet donors,randomized,57 cases in each group.Control group given conventional nursing,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given"1 to 1"nursing mode,comparing two groups of clinical nursing intervention effect.Two groups by the self-assessment scale score of anxiety,technical operation,health propaganda and nursing management satisfaction score.SPSS20.0 application software,the data obtained using analysis of variance,ttest and chi-square test.Results Two groups of nursing intervention before SAS score comparison,P>0.05; SAS score,the two groups after nursing technical operation,health propaganda and nursing management satisfaction ratings,P<0.0005.Observation group blood donation adverse reaction in 2 cases,accounting for 3.51%.Control blood donation adverse reaction 8 cases,accounting for 14.04%.Comparing the two groups,P<0.05.Conclusion Effective nursing mode"1 to 1",to strengthen nursing quality blood donors,reduce blood safety risks.

Machine adopt the platelet;Blood donation without payment;"1 to 1"nursing mode;Nursing intervention

R47;R331.143

:A

:1008-4118(2017)02-0069-03

10.3969/j.issn.1008-4118.2017.02.024

2017-04-10

猜你喜欢
宣导机采献血者
[聚焦6·14]世界献血者日来临前,了解一下无偿献血流程吧
影响单采献血者保留的相关因素分析
一例机采频繁报警献血者的护理
分析重复献血者与初次献血者血液检测结果比较
组合式籽棉清理机在机采棉清理工艺中的应用
新型组合式机采棉清理机简介
机采血小板献血者流失原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