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组教学法在组织胚胎学教学中的应用

2017-08-11 10:52
菏泽医学专科学校学报 2017年2期
关键词:胚胎学组织学病理学

(山东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山东临沂276000)

分组教学法在组织胚胎学教学中的应用

马永臻

(山东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山东临沂276000)

人体组织形态;人体胚胎学;医学教育;分组教学法

组织学与胚胎学是医学重要的基础课程,主要任务是学习人体发生发育规律、人体组织器官的微细结构及功能,学科特点决定了该课程内容抽象、概念繁多,学生普遍反映该课程难懂难记。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学习、掌握本门课程,我们总结前期教学经验,参考同行教学改革[1-3],在网络课程建设的基础上,充分利用信息化技术尝试实施教师指导、学生授课的学生分组教学,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调查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选取我校2014级临床医学专业3~6班学生,分为实验组(5、6班共104人)和对照组(3、4班共100人)两组,两组学生入学平均成绩、年龄和性别等一般资料比较,P>0.05,无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选择2015级临床医学专业1~4班学生203人,分为实验组(3、4班共102人)和对照组(1、2班共101人)。两组学生入学平均成绩、年龄和性别等一般资料比较,P>0.05,无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

1.2 教材及变量控制所有学生均使用自编模块化教材《组织学与胚胎学》。在单盲的情况下,统一采用本校制定的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由同一老师使用相同的教材、教学大纲和学时进行教学,同一时间采用相同试卷考试,评分方式完全相同。

1.3 教学方法

1.3.1 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方法,按照教学计划实施教学内容,包括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两个环节。理论教学在多媒体教室进行,100人一起上课,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模型、板书等教学手段讲授课程内容,完成教学任务。实验教学在数字网络显微互动实验室进行,25人为一个小班上课,由一名指导教师组织教学。

1.3.2 实验组采用学生分组教学法进行教学,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整合教学内容,划分教学模块,编排教学进度表,将理论讲授与实践操作合二为一,统一在数字网络显微互动实验室上课。按照内容的相关性将组织学与胚胎学课程划分为10个教学模块:基本组织、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泌尿系统、生殖系统、内分泌系统、免疫系统、感觉系统和人胚早期发育。根据每个模块内容不同划分成若干教学小组,每个教学小组人数不等;根据模块内容分配教学任务,每人负责一个知识点(一般为一个器官)的教学,如消化系统包括食管、胃、小肠、大肠、肝脏和胰腺6个器官,就由6个学生负责教学,在实验室内25人为一个教学单位进行教学,所有学生均承担教学任务。根据分工,学生要在课前进行备课:通过阅读教材、图书馆查阅参考书、网络课程平台查阅资料、实验室显微镜下观看标本及拍照等方式收集素材,利用实验室的电脑制作多媒体课件,指导教师随时答疑、指导。学生备好课后先在小组内试讲,组内互评、修改,然后全组的学生集中试讲,至少两位指导老师听讲、评议和指导,帮助学生完善课件,修正授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示教态、教法等需要注意的问题,学生最后进行修改、完善。正式上课时完全由学生主导授课,扮演“教师”的角色,先讲解理论知识,随后指导其他学生在显微镜下观察实际标本、辨认微细结构、解答同学提出的问题。指导教师全程听课,课后有5~10 min的点评和纠错环节,对于授课学生的课堂表现、授课水平、存在的问题等进行评析。

1.4 考核与评价

1.4.1 《组织学与胚胎学》考核包括(1)平时考核:课堂提问、讨论、考勤、实验报告等,占总成绩的20%。(2)实践技能考核:主要考查学生对组织结构的辨识能力、组织切片的制作和显微数码互动系统的基本操作技能,占总成绩的40%。(3)理论考核:学期末进行理论综合考试,主要考核学生对基本理论知识的掌握以及运用能力,占总成绩40%。实验组和对照组考试时间、试题内容均相同,使用同一评分标准阅卷计分。

1.4.2 组织学生访谈和问卷调查学期结束后,召开由实验组学生参加的师生座谈会和问卷调查,针对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进行访谈和答卷,要求学生实事求是地自由发言,如实填写答卷,访谈和答卷均不记名。对访谈内容进行整理,对问卷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学处理。

1.4.3 《病理学》和《生理学》成绩跟踪病理学和生理学是组织学与胚胎学的后续课程,组织学知识的掌握程度直接影响到病理学和生理学的学习效果。病理学和生理学课程均在组织学与胚胎学结束的下一学期开设,学期末进行考试,阅卷结束后从学校教务处调取实验组和对照组学生病理学和生理学成绩。两组学生的平时成绩(满分为20分)、实践技能成绩(满分为40分)、理论成绩(满分为40分)、生理学和病理学成绩(满分均为100分)。

1.5 统计学处理应用SPSS20.0软件,所获数据采用方差分析、t检验和χ2检验。

2 结果

2.1 2014级两组学生的作业及考试成绩见表1。

2.2 2015级两组学生的作业及考试成绩见表2。

2.3 问卷调查及访谈结果见表3。

表1 2014级两组学生的作业及考试成绩(分,)

表1 2014级两组学生的作业及考试成绩(分,)

两组平时成绩、实践技能成绩、病理学成绩,t=6.2723、5.3301、3.9997,P<0.0005;笔试成绩,t=3.1121,P<0.005;生理学成绩,t=0.32982,P>0.05。

组别n平时成绩实践技能成绩笔试成绩生理学成绩病理学成绩对照组100 12.45±4.38 29.43±7.59 31.89±5.47 79.81±8.18 78.55±7.89实验组104 16.17±4.09 35.46±8.52 34.95±8.24 80.23±9.89 83.01±8.03

表2 2015级两组学生的作业及考试成绩(分,-x±s)

表3 教学效果问卷调查(n,%)

3 讨论

学生分组教学法是学生上讲台、教师成导师的新型教学模式,改变了以课堂、教师、课本为中心的传统局面,开创自主学习的新格局,给学生提供了展示的舞台和体验的空间[4]。通过这种教学模式的改革,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参与意识及责任感增强,考核成绩明显提升,这与其他院校的改革有相似的效果[5,6]。信息化技术的应用,如将微课应用于学生的课前备课及课后复习,为学生搭建了良好的自主学习微环境,学生自主参与教学过程,突出了学习主体,培养了自主学习能力[7]。当然,这种教学模式既有突出优势,也存在一些缺陷。

3.1 该教学模式的优势(1)激发学习兴趣:该授课模式使学生成为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学生自己备课、讲课,承担了更多的责任,也有了更大的学习热情;听课学生也感觉新鲜,容易引起兴趣与共鸣,同时在听课时还可以学习别人讲课的长处,避免重复别人的错误,自己讲课时做到扬长避短。此外,由于学生之间的知识结构及交流习惯更加相似,更易于接受同龄人讲授的知识,有利于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8]。(2)提高学习能力:学生备课的过程也是自主性探究学习的过程,正如古语“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所言,学生要想讲好一堂课,自己必须充分准备,熟练掌握讲授的内容,通过备课和讲课提高了自主学习的能力,也增强了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9,10]。(3)提升综合素质:备课的过程学生要收集、查阅大量资料,而且要从中选择对自己最有价值的部分来借鉴和参考,学生备好课要与指导教师讨论、交流,还要把已经掌握的知识传授给自己的同学,这些过程都可以锻炼信息收集、分析和处理问题的能力,锻炼沟通、交流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从而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11]。(4)促进教学相长:该教学模式拉近了师生感情,促进了师生交流互动,增进了解和理解,通过教师对学生授课过程的指导,学生从情感体验上受到教师潜移默化的人格熏陶,教师也可从中发现学生易于接受的授课模式。(5)提高教学效果:该授课模式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增强了求知欲,学生普遍提前到课堂,上课时认真听讲,讨论时积极发言,实验课上规范操作,热烈讨论。正是因为有了学习的积极性和动力,所以实验组学生本门课程及后续课程成绩均高于对照组,调查和访谈结果也证实了该教学模式对提高教学效果的有效性[12]。

3.2 存在的缺陷及改进措施(1)增加教师和学生工作量:教师要全程指导学生查阅资料、备课和讲课,工作量会增加数倍;与学生习惯的“教师讲学生听”的授课模式不同,学生为了讲好一次课要花大量时间准备,负担加重,有的学生可能产生抵触情绪,这需要教师积极引导,及时沟通和排解,对于个别坚决不愿意讲课的学生也不要勉为其难。(2)学生备课有难度:相对教师而言,学生的知识面较窄,能力和素质水平不一,加上组织学与胚胎学课程的概念多而抽象,部分同学可能对知识点的把握不准而影响授课效果,或者产生畏难情绪,这就需要教师恰当处理,比如教师先讲解比较难学的章节如基本组织和胚胎学部分,等学生有了一定基础再实行学生自主授课。(3)改革滞后的考试模式:考试是教学工作的重要环节,是评价学生学习情况和教师教学质量的重要指标。近年来,随着素质教育的快速推进,教学改革也在不断尝试和深入,但考试模式改革却相对滞后,主要表现为考试方式单一,重知识考核轻能力考核,导致学生仍需死记硬背才能应对考试,甚至有学生“考前背一宿”就能过关。为了改变这种状况,可以实行多元化考试,增加过程性考核和技能考核占比。

[1]王光秀,陆柳营.大学生自主授课教学方式初探[J].教育与职业, 2012,(29):150-151.

[2]凌小萍,周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学生自主授课教学方式探究[J].高教论坛,2015,(5):55-58.

[3]王桂云,崔荣军,宋高臣,等.“大学生自主授课”教学法在生物化学教学中的应用[J].牡丹江医学院学报,2014,35(5):113-114.

[4]王瑜瑾,陈灿映.高职高专医学教育中PBL应用于诊断学教学的探索[J].科技展望,2016,(11):318-319.

[5]陈淼,王国兴.浅谈急诊科教学的难点及应对方法[J].继续医学教育,2016,30(4):73-75.

[6]郭威,刘树泰,柳忠豪.中国口腔医学教育改革之我见[J].西北医学教育,2016,24(2):183-186.

[7]王玉阁,文丽波,李雪.生理学微课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调查研究[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6,37(10):1343-1344.

[8]马永臻,庄园.学生自主授课法在组织学与胚胎学实验教学中的探索和实践[J].解剖学杂志,2012,35(4):550-552.

[9]谢志权,邹立琴,银杏,等.微课教学法在专科《成人护理》实训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6,(22):14:117-118.

[10]何祖江,王湘军.人体解剖学教学方式改革的探讨[J].中国当代医药,2016,23(3):144-147.

[11]王小莉.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在病理学教学中的应用[J].基础医学教育,2016,18(4):325-327.

[12]雷云龙,张莹,张春冬.微课在医学生物化学教学中的应用探讨[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6,29(3):414-416.

R329.1;G420

:A

:1008-4118(2017)02-0088-03

10.3969/j.issn.1008-4118.2017.02.029

2017-03-20

山东省高职高专院校教学改革项目。课题编号:2012573。山东省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课题编号:2015516。

猜你喜欢
胚胎学组织学病理学
武汉大学泰康医学院(基础医学院)人体解剖与组织胚胎学系
《呼吸道感染牛分枝杆菌对肝脏和肠道影响的病理组织学观察》图版
小脑组织压片快速制作在组织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猪流行性腹泻病毒流行株感染小型猪的组织病理学观察
组织学与胚胎学无纸化考试的实践与体会
项目教学在组织胚胎学实验教学中的实践与探索
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的病理学和影像学研究进展
兔膝骨关节炎模型的建立及其在Dickkopf干预下的病理学改变研究
虚拟组织学血管内超声在轻中度冠状动脉病变患者中的应用价值
提高病理学教学效果的几点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