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拐点”已到?

2017-08-11 20:39马光远
商界 2017年8期
关键词:拐点企业家供给

马光远

这是今年上半年中国经济的成绩单——6.9%。数据不是不错,而是相当不错。

从一些重要的宏观指标看,都出现了超预期的好转:反应企业家对中国经济信心的民间投资,在经历去年的断崖式下滑之后强力反弹,上半年增速反弹至7.2%;制造业复苏加速,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实际增长6.9%,比上年同期加快0.9个百分点;前5个月,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29 048亿元,同比增长22. 7%,比上年同期加快16.3个百分点;外需超预期反弹,上半年进出口同比增长19.6%。

消费仍然是中国经济增长最重要的动力,上半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0. 4%,其中网上零售额仍然保持了33. 4%的增速;固定资产投资和房地产投资在调控的大背景下保持了基本稳定;从就业看,上半年城镇新增就业735万人,同比多增了18万人,完成了年度目标的66.8%。

而去年年底外界最为担心的资本加速流出和人民币贬值问题已经不是太大的问题,人民币汇率保持了让外界出乎意料的强势。可以说,如果仅就宏观指标看,中国经济上半年可以得一个很高的分数。

数据超预期好转,当然是好事。这再一次说明,过去多年过度担心,海外投行不断唱空是对中国經济最大的误读。就中国经济的基本面而言,韧性大,回旋余地强,发展空间和想象力仍然很大的基本面从来没有改变,那些因为数据出现持续下滑就看空的观点,事实证明是肤浅的。

但是,在数据好转的情况下,过于乐观的情绪也会出现。就目前的经济增速而言,6.9%的增速是一个很高的增长。但是,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判断中国经济是否已经结束了下滑的周期,进入一个新的上升周期的关键不是短期的数据,而是中国经济的内核和“基因”的改变,是中国经济增长动力的转化。

中国经济需要的不是努力回到过去的高增长,而是通过结构调整和动能转换,回到一个“高质量”的增长。我之所以一直反驳经济学界一看到数字反弹就动辄判断“拐点”到来的观点,根本原因在于这种观点无论对决策层还是企业家而言,都具有极大的误导作用。

判断中国经济是否进入新的周期,判断的标准和依据绝不是短期的数据,而是应该站在供给侧改革这个高度,用供给侧改革的要求和标准来进行判断。

经过这两年在供给侧改革领域的发力,经济结构的优化和动能的转换等态势愈发明显。高端制造,高端消费,新兴产业和动力不断出现,特别是,消费连续多年已经成为经济增长的最大引擎,这都预示着中国经济在困难转型中的悄然嬗变。但是,按照供给侧的标准,中国经济进入下一个“双高”周期的转折点远远没有到来。

特别是应该清醒看到,上半年整体数据不错,除了进出口的强势,房地产、投资,特别是基建投资这些“老”的动力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而随着调控的深入,房地产和投资在下半年的下滑概率很大。

同时,在今年高层不断强调预防系统性风险的情况下,中国经济的主要矛盾已经从过去的稳增长转变到防风险和转动能上来。

风险问题,包括房地产泡沫的问题,民营企业家的信心问题,资金脱实向虚的问题,企业债务杠杆问题,等等。化解这些风险点,才能为中国经济平稳进入下一个周期奠定基础;这些风险点不化解,就轻言中国经济底部到来,显然有点过于乐观。

我们应该多一点长期和耐心,少一点浮躁,耐心地推动供给侧改革,而不是随着数据翩翩起舞。

猜你喜欢
拐点企业家供给
秦国的“拐点”
新拐点,新机遇
恢复高考:时代的拐点
“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是我们自己人”
《廉洁拐点》
闽籍女企业家共话“转折” :善良、坚持、灵动
长征途中的供给保障
也谈供给与需求问题
环保企业家发展前景光明
从打工妹到女企业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