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先队活动中的混龄教育

2017-08-11 21:13陈汝男
教学与管理(小学版) 2017年7期
关键词:混龄教育少先队活动少先队

陈汝男

摘 要 少先队活动打破传统班级划分,使不同年龄段的儿童交往成为可能。在少先队中开展混龄教育活动是混龄教育对象向高龄扩展、幼小衔接过渡、儿童个体心理发展、爱国主义教育、同伴交往发展的需要。因此,少先队混龄教育活动要根据少先队员个体心理发展的特点开展混龄教育活动,加强对队员思想的引导,促进儿童社会化发展。同时注重混龄教育实践探究,完善小学混龄教育理论。此外,合理安排少先队混龄活动,建立与完善少先队混龄活动的长效机制。

关键词少先队 混龄教育 少先队活动

蒙台梭利认为,混龄教育是指年龄在3到6周岁的学前儿童编排在一个相对大的环境里共同学习、生活、游戏的一种教育组织形式[1]。这种教育形式能有效促进儿童社会化发展。现今德国的混龄教育实践已经拓展至12周岁,而我国受现行学校管理方式的影响,6-12周岁的儿童混龄教育在学校没有得到重视。尤其是二胎政策实施以来,许多家庭所面临的大小孩相处的教育问题,也给学校教育提出了新的发展要求。而少先队组织作为学校少年儿童教育的正式组织,其活动组织具有组织性、自主性的特点,为高中低年龄段的少先队员交往研究提供了可能,成为学校混龄教育的重要舞台。

一、少先队活动中开展混龄教育的分析

1.少先队活动中开展混龄教育的必要性

(1)混龄教育对象向高龄扩展研究的需要

自德国等国开展3-12混龄班教学实验以来,混龄教育所包含的混龄游戏、混龄交往等内容已得到西方学者的研究,混龄交往有利于儿童认知水平的提高、社会化发展已被中外学者所公认。梳理我国混龄教育研究发现,从早期农村混龄班教育到目前的混龄教育研究,研究的对象主要集中在3-6岁的幼儿,而且对混龄教育的适龄范围探讨较少,如许学铭基于农村师资力量薄弱情况,提出村办幼儿混合班教材教学的实验尝试[2]。并且根据生活经验,高龄和低龄儿童间确实存在交往的需求,所以扩大混龄教育对象年龄范围的研究有利于上述问题的解决和推动混龄教育实践的发展。

(2)幼儿园向小学过渡的需要

小学低年级学生正处于幼儿园向小学过渡的终点,混龄教育可以帮助小学低年级儿童适应小学学校生活。针对当前幼小衔接的现状,刘东认为现今小学较少考虑儿童幼小衔接的适应性问题,这种单向性重视不利于幼儿适应小学生活[3]。因此,少先队混龄教育活动有利于低龄儿童适应学校生活,并且有助于教师对班级的管理。

(3)儿童个体发展的需要

少年儿童正处于心理由不成熟向较成熟转变的阶段,伴随着心理发展的成熟,融入儿童生活的交往技巧和社会仪式也就更多。而且儿童社会化的发展,尤其是政治社会化发展,需要一个不等的状态来刺激其发展。混龄教育就是对年龄不等的儿童的教育,在有年龄差的教育过程中,通过大小儿童的交往,培养儿童交流、分享、合作等亲社会行为,同时在不同年龄儿童的交往过程中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小学生具有很强的可塑性,通过培育并激发其学习兴趣,有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坚定的信念、远大的理想[4]。而且小学阶段儿童的认知能力不强,认识上存在一定偏差,通过少先队混龄教育可以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4)少年儿童爱国主义教育的需要

通过混龄教育可以使大龄儿童将其理解的爱国思想分享给年幼的儿童,并使年幼者以年长者为学习榜样,增强队员对少先队的光荣感和组织归属感,更加热爱自己的家乡、祖国,形成国家认同感。而且小学阶段正是儿童将爱自己、爱家庭的情感过渡到愛家乡、爱祖国的情感阶段,也是爱国主义教育的关键期。

(5)同伴交往发展的需要

我国自实行独生子女政策以来,家庭、学校对独生子女教育通常都缺乏同伴交往及分享上的指导。正是如此,造成部分儿童缺乏交往的技巧而形成孤僻的性格。为此,帮助大小孩沟通、交往,发展双方的认知及交往技巧与能力,成为混龄教育研究发展的一个主题。余红梅认为,混龄教育有利于儿童认知能力、幼儿情感交流能力、合作交流能力的发展。少先队的混龄教育活动为不同年龄段儿童提供了一个交往的平台,经过良好的引导可以帮助处于青春叛逆期的少年培养责任心、耐心、关怀能力[5]。

2.开展少先队混龄教育活动的可行性

(1)少先队教育是打破按年龄划分教学班的教育形式

少先队活动是以少先队组织为依托,以学校等为主要阵地而开展的中小学生的教育活动。少先队活动以兴趣、爱好为划分依据,使得具有相同兴趣爱好、来自不同班级和不同年龄的儿童聚集在一起参与活动。此外,少先队作为一个儿童群众组织,队员会对其他队员及共同体产生依赖的情感。同时团体中的他人和共同体也会对个体的言行进行规范。这种影响是相互的,具体表现在组织中,大龄队员会对低龄队员的一些言语和行为提出要求,同时也督促自身遵守这些规范,大龄队员的做法也对低龄队员行为起到榜样示范作用。

(2)少先队活动是混龄交往的平台

依靠少先队组织,不同年龄段的儿童基于兴趣在一起参与活动,在活动中认识和交往到更多的伙伴。而且具有职务的少先队干部能够在多个年级的少先队员中服务与工作,也就能够接触和认识更多的伙伴。少先队活动本身具有混龄教育的功效,在活动中不同年级的少先队员在一起参与活动,合作完成任务,共同成长。

(3)身份的同一性为混龄教育活动的开展提供方便

我国自落实少先队全员入队政策以来,在小学一年级下学期或二年级上学期就基本实现全员入队。身份的同一性增强了队员对组织的归属感。而且相关研究认为,一致的身份会使个体认同他所在的群体,进而认同整个组织。个体对自身组织身份的认可、接受,最终形成组织归属感[6]。在一个共同体内开展不同年龄段个体的交往及教育实践活动是相对容易的,同时也容易被接受。

二、少先队混龄教育活动开展的建议

1.加强对少先队混龄教育的支持,努力完善小学混龄教育理论

我国混龄教育以“间断性混龄”(即混龄活动的尝试)为主,目前混龄教育实践模式有上海的依霖混龄教育、一家人“家庭式”编组、“大带小”、“混龄班”+“混龄活动”等模式,在混龄教育组织实施中,混龄教育活动多以小组、小团体为单位。而且混龄教育实践主要在3-6岁幼儿间推行,在小学阶段的混龄教育实践不多。为此,少先队活动组织者、决策者要开展针对小学生的混龄教育实践研究,在少先队活动中通过多种形式的活动满足不同兴趣的少先队员,同时在活动中鼓励交流、合作,让不同年龄的儿童在活动中都有所收获。同时开展混龄教育实验,通过比较、分析,验证混龄教育的效果,探索适合本校的少先队混龄教育实践路径。

混龄教育对于儿童认知和社会化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自蒙台梭利提出混龄教育以来,混龄教育就成为教育学者关心和热议的话题。混龄教育对象的年龄范围也从最开始的3-6岁扩展到3-12周岁,德国、挪威等国家已经开展了小学阶段的混龄教育尝试,但是很多实践没有得到转化,相关混龄教育研究的文献和成果较少,无法对小学阶段混龄教育提供理论支持。而国内混龄教育理念及实践主要集中在学前教育时期,且多针对混龄教育的价值研究、课程与教学、环境创设、教师的学习与专业挑战及混龄教育的支持系统方面,小学阶段的混龄教育相关研究及实践缺乏。为此,应多鼓励少先队活动组织者、决策者,以少先队活动大平台为依托,借鉴诸如“大带小”或者“一家人”等学前期的混龄教育模式,在少先队组织内开展以小组、小团体为单位,以不同年级为组合的混龄教育实践,加强小学阶段混龄教育探索实践经验总结,完善混龄教育理论,使之适合小学少先队混龄教育实践的开展。

此外,注重对西方国家混龄教育实践模式的总结,推进实践经验成果转化,要结合本国小学教育的实际,提出适合本国的少先队混龄教育理论。少先队活动组织者、决策者要多与混龄教育研究者沟通,参观相关少先队混龄活动的实践,学习小学混龄教育理论,展开适合本校自身的少先队混龄活动探索。

2.针对儿童发展特点,科学开展少先队混龄教育

根据相关研究发现,儿童更倾向于和比自己成熟的同伴交往,但是不同性别儿童间交往存在差异。周宗奎对3-4年级小学生的追踪调查显示:儿童选择同性友谊数显著多于他们的异性友谊数,男生与女生互选友谊数的增加速度比女生与女生互选友谊数增加速度慢,儿童中与男生的互选友谊数越多,其与女生的互选友谊数就越少,调查表明儿童间存在性别疏离现象[7]。少先队活动组织者在活动中要根据活动内容合理搭配,增加男女间交往、合作的机会,尤其不同年级间男女同伴的交往,可以促进个体交往能力的发展。此外,不同年级间儿童交往也存在差异,小学低年级儿童都倾向于和比自己成熟的儿童交往,但是高年级选择低年级儿童作为同伴的较少,有队员表示自己可接受的同伴年龄差在三个年级间。少先队活动组织者要在少先队活动中创设不同年龄合作的空间,通过“大带小”的活动使大龄儿童与低龄儿童熟悉彼此,更好地合作,促进自身认知、情感、社会化的发展。

少先队混龄活动开展除了注重学生整体的心理发展情况外,还要考虑个体的发展水平及性别差异。不同儿童个体的生理、心理发展水平是不一样的,教育活动要刺激这种不平衡,促进儿童认知、社会化发展[8]。少先队混龄活动开展要根据不同年龄儿童的能力、发展水平分组展开,将同一能力或发展水平的儿童集中起来进行教育活动,同时也考虑个别儿童发展的差异,提高其学习主动性,促进其言语智力发展及亲社会行为能力的提高。少先队活动组织者、管理者可以根据学校社团和少先队主题活动将同一能力的少先队员集中起来,通过制定适合不同年龄、不同发展层次的活动目标,培养不同年龄少先队员的情感,促进其合作,锻炼其责任心,推动其交往能力的发展。

3.合理安排少先队混龄活动,建立与完善少先队混龄活动的长效机制

目前我国幼儿园的混龄活动主要包括混龄教学活动、混龄生活活动、混龄游戏活动等内容,混龄活动的设立目标在于培养3-6岁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促进幼儿身体健康发展。而在小学阶段相关实践较少,小学混龄教育目标主要体现在小学实际问题处理的需要,诸如幼小衔接的适应问题、培养小学生责任感意识的需要等。为此,少先队混龄活动安排要根据少先队员心理和能力发展水平及兴趣爱好灵活分配,根据活动的内容和主题选择适合的混龄教育模式。当活动内容适合集体行动,并且符合学生兴趣时,可以采取小队等团体活动的形式;在活动场所受限,活动需要一定程度探究合作时,可以采取小组混龄活动的形式。

少先队活动打破了按班级、年龄划分的小学教育体系,通过少先队组织的形式开展混龄教育活动,但需要建立和完善少先队混龄教育的长效机制。少先队管理者须科学规划一周的少先队活动,并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及时调整。而且少先队混龄活动的开展要符合不同年龄少先队员的兴趣爱好,无论少先队主题活动或者社团活动,只有符合少年儿童兴趣,才能激发其参与的积极性、主动性。学校领导也要加大对少先队辅导员工作的支持,允许少先队辅导员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地开展符合学生兴趣的少先队活动。

此外,少先队混龄教育活动开展还需建立相关评价机制,不断完善多年龄参与的少先队教育活动。少先队管理者、组织者可以将道德评价融入少先队活动中,通过采用“大带小”的混龄教育模式,安排中、高年级少先队员去帮助一、二年级新生适应学校生活,对帮扶工作表现好的少先队员予以适当表扬,形成以帮助新生为荣的校园道德氛围。而且接受帮助的新生不仅会获得友谊、适应学校生活,还会增强其对学校和少先队的归属感、荣誉感。

参考文献

[1] 蒙台梭利.蒙台梭利教育法[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

[2] 许学铭.混合班教学中同教材异课搭配的尝试[J].幼儿教育,1990(2).

[3] 刘东.对幼小衔接教育的再思考[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6(1).

[4] 郝明君,王瑞兰.多元支持:中小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J].教学与管理,2009(9).

[5] 余红梅.混龄教育的实践价值与所面对的挑战[J].咸宁学院学报,2007(5).

[6] 王詹斌.管理中的组织认同——理论建构及对转型期中国国有企业的实证分析[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

[7] 赵冬梅,周宗奎.小学儿童互選友谊的发展趋势及攻击行为的影响:3年追踪研究[J].心理学报,2008,40(12).

[8] 戈波尼克,梅尔佐夫,库尔.摇篮里的科学家心智、大脑和儿童学习[M].袁爱玲,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责任编辑:白文军]

猜你喜欢
混龄教育少先队活动少先队
少先队活动与校外资源整合的实践与探索
少先队助力“双减”,实践活动在校内校外如何“双加”
加入少先队
国际青年节少先队总检阅
混龄教育对学前教育改革的意义
给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插上雏鹰的翅膀
论少先队活动在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融入教育中的作用
指南背景下幼儿园蒙氏混龄教育实施的有效策略
基于人才成长的少先队活动与传统文化联姻研究
例谈少先队活动的创新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