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先队活动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2017-08-11 21:16刘祺张爱琴
教学与管理(小学版) 2017年7期
关键词:少先队队员辅导员

刘祺 张爱琴

摘 要 目前我国小学少先队活动凸显出活动开展惯例化且意义缺失、形式工作压制下活动实施被动化及活动资源匮乏等问题。当重新回归少先队活动以队员成长发展需要为主的旨归时,考虑基于地方文化开发少先队活动的课程资源,挖掘地方文化中的人文历史资源、自然环境资源及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对开发特色少先队活动的价值,以期达到均衡发展少先队员知情意行的完整品行、稳步提升辅导员开展少先队活动的综合技能及丰富少先队活动开展途径的目的。

关键词地方文化 少先队活动 探索开发

定期开展少先队活动是我国小学文化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目前多数学校开展的少先队活动本身的教育意义缺失,逐渐趋于应付学校工作,走上随意性和形式化的道路。“当前的少先队活动课,辅导员们主要是围绕《少先队活动课程指导纲要(试行)》开展一些基本、常规的教育性活动,而体现学校少先队特色的教育活动安排很少甚至没有。”[1]国内多数小学少先队活动被动地根据少先队活动资源包素材按部就班地实施,既未能与时俱进,又缺乏地方特色,导致我国大部分区域内少先队活动趋于一致,而根据地方文化特色因地制宜开展的少先队活动却鲜有耳闻。

一、我国小学少先队活动开展的现状

1.惯例化少先队活动的意义缺失

国内多数小学少先队常规活动已成为学校教学活动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每周一的升旗仪式,每月就队员仪表、言行的检查评比活动,定期开展的少先队主题活动,每年的入队仪式等都成为校内惯例化的活动构成。然而经过长时间的发展与观察,这一系列少先队活动存在着令人担忧的问题:活动开展的过程中,队员们衣冠整洁、信念坚定地宣誓,手持队旗充满活力地参与活动,看起来达到了预期的活动效果。但当活动结束后,包括辅导员在内的整个少先队成员为达成目标而完成活动,活动意义被淡化。惯例化的少先队活动中,队员的认识是肤浅、片面的,无法内化为队员的道德认识和思想意识,在一定程度上尚未达到少先队活动教育性的目的。

2.形式化工作下少先队活动的被动与乏味

近年来,小学逐渐重视少先队主题活动的开展状况,多数小学少先队辅导员疲于应付。面对学校下达的要求与指示,辅导员只能按部就班地开展活动,保守以对,尽量避免因开展独树一帜的少先队主题活动而造成的个人损失。形式化工作下催生出兼敷衍和审慎态度为一体的少先队辅导员,枯燥与担忧的心理机制逐渐束缚着他们开展新鲜灵动活动的想法。如此过分谨慎的态度难免使得活动形式与内容单一乏味、活动过程固化与被动,缺少活力与朝气。在具体的少先队主题活动中,出于对队员的安全考虑,大部分活动囿于班级和校园场域内,辅导员仅仅借助多媒体辅助手段进行省时省力的讲说、适当地开展演讲朗诵及角色表演等活动。队员也普遍习惯了这些活动的形式,难免对活动存有乏味感,产生抵触情绪。

3.少先队活动课程资源匮乏

“开展形式多样的少先队活动是基层辅导员所追求的目标。”[2]但在具体的少先队主题活动中,由于辅导员缺少与队员必要的沟通,对队员心理发展和生命成长发展的需要未给予适当关注,同时为了避免活动中出现突发情况,保证活动开展的时效性,多数辅导员选择大量运用活动课程资源循环地开展少先队活动。一方面,辅导员首先通过多媒体对活动预设进程有效控制,使得整个活动进程都在预设的可控范围中。另一方面,结合已有预设素材的活动课程资源包保障了活动的可行性与可操作性。借助二者所发挥的效能,整个少先队活动体现出较强的控制性。然而线性化、强控制性的活动压制了活动资源开发的可能性,辅导员惯例化地开展形式上的少先队活动,缺乏对活动本质的探寻与学生发展需要的思考,活动资源难以从根本需要方面进行探索开发,导致整个少先队活动资源匮乏,偏重形式而缺乏本质意涵。

我们应考虑以各年龄阶段队员成长发展的需要为活动根本,并以此为基础开发他们所处生长环境中富有特色、文化意涵浓厚且具有较强实践性的学习资源,分类整合入活动课程的内容中,充实可操作性活动资源,逐渐实现少先队活动的教育价值。

二、 依托地方文化发掘少先队活动课程资源

“地方文化是在当地特定的历史、宗教和地理环境中长期文化积淀的结果,地方文化资源包括市、县范围内的文艺人才资源、民族文化资源、历史文化资源以及同文化发源紧密联结的文化设施、资金等。”[3]少先队活动对地方文化的开发利用,本质上是为了满足队员生命成长发展的需要,消除队员在活动中的陌生感并培育本土认同感。其中,可与少先队活动相结合的地方文化资源大致分为两类。

1.人文历史资源

人文历史资源是一个地域中的人们随着历史的发展,通过自己的双手,运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创造并积累的遗产,是这个地域和民族的宝藏,并以精神和物质两种形态表现出的一种特异性及无法替代的资源。人文历史资源中既有已经完结并固化了的物质成分,如历史遗留下的名胜古迹,也有仍在活跃并流传于当今的精神信念,如革命遗志、英雄气概。这些地方文化资源在特殊的文化背景中折射出了当地人的生存方式、衣食住行、风土人情、风俗习惯等,揭示出当地人的价值观、审美观、人生观。因此,人文历史资源的价值就不只表现在已经消逝的历史方面,同时也表现在正在发展着的人类文明的现实进程中。

在地方人文历史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少先队活动资源,尤其针对国民教育的活动资源。对于少先队员而言,民族认同和国家认同感的培养是少先队活动的职责所在。但对于小学中低年龄阶段的儿童而言,民族、国家的概念过于抽象,地方文化可以在少先队活动中发挥其独特的、具体化的地域性和人文性,队员通过参与实践活动认识到自己生长环境的乡土文化、民族气节及优良美德。抽象的概念通过当地的人文历史文化得以具体地呈现在队员面前,自然而然地培养队员的民族和国家意识。

2.自然环境资源

自然环境资源是地方文化中的一个特殊部分,主要是指该地区人民生存和發展所依赖的各种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的总和。在日常生活中主要包括矿产资源、土地资源、水资源和生物资源等。一个地方的自然资源与该地方的人居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它们既是这个地方人民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同时也是这里人民生产生活的主要原料来源,甚至是经济来源。

以地方自然文化为基础挖掘少先队活动资源,主要针对队员环保节能意识的培养,并将这种意识内化为队员思想中潜在的保护自然资源的使命感。在市场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环境问题的凸显向社会上的每个人都发出了警告。如果说中低年龄阶段的少年儿童还无法完全理解全球变暖、温室效应、海平面逐年上升等环境问题,那么对在他们日常生活中屡见不鲜的随地丢弃废物、有害废物随意掩埋、名胜古迹乱涂乱画等直观的有害环境的现象,少先队员应当有所觉悟并付诸行动。以保护地方环境资源为主干线的少先队活动更易使少先队员直面自己生活环境中所面临的环境问题,引发保护环境、珍惜资源的责任意识,培养队员们良好的生活习惯。

3.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

“非物质文化遗产指被各群体、团体、有时为个人所视为其文化遗产的各种实践、表演、表现形式、知识体系和技能及其有关的工具、实物、工艺品和文化场所。包括:口头传统和表述、表演艺术、社会风俗、礼仪、节庆、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知识和实践、传统的手工艺技能等。”[4]地方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主要由该地区长期居住的人民世代通过口耳相传的方式继承延续,具有独特的民风民俗,代表着本地区的民间文化。

非物质文化涉及语言、风俗、节庆、饮食等生活的方方面面,内容丰富多样。地方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其特别的文化传统及人居生活习惯表现出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异性和新颖性,这对于低年龄阶段的少先队员存在着感官和感知方面的吸引力,通过感官刺激逐渐发展他们感知事物的能力,同时在探索实践中激发出他们内心对非物质文化特异性的好奇感,不知不觉中队员自主地进行思考、探究与合作。因此,以地方非物质文化为探究对象,有助于队员走进生活、感受生活,加深对地方文化的理解。对于团队中非本地队员而言,在感知非物质文化的过程中,有助于走出自身地域文化的局限,接納不同地区的文化,逐渐发展其自身对多元文化的适应能力。

三、少先队活动与地方文化相结合的预期成效

少先队活动与地方文化相结合,在一定程度上摆脱了预设的活动程序及固化的活动形式,能够激发出少先队辅导员及队员的兴趣和探索精神,实现少先队活动真正的教育价值。

1.均衡发展少先队员品质构成中的知情意行

基于少先队员所处的生活环境开发少先队活动资源,使得队员不会因环境的陌生而产生逃避心理,出现被动参与活动的状况。在保证发挥队员主动性的前提下,队员们在亲身体验丰富而有特色的活动中不断填充重构着家乡文化知识,包括对家乡的建筑文化、生产文化、民俗文化及教育文化等方面的了解,滋养着队员的本土情怀,增强民族认同和国家认同感。同时就活动本身的探索过程而言,队员在实践中不知不觉地习得实践性知识,同时也拓展了综合性知识。正是在重新认识家乡文化的基础上,队员才能自觉地关注到家乡的可爱之处,产生对家乡的热爱情感,激发队员内心深处传承并保护家乡文化的强烈责任感,培养对家乡的朴素情感。在实践中感知,从感知中体验,于体验中上升为情感,最终内化为个人意志,如此少先队活动才能从真正意义上发挥其教育性作用。

2.稳步提升辅导员开展少先队活动的综合技能

富含地方文化的少先队活动的开展,一方面有助于转变辅导员关于少先队活动资源选择的观念,辅导员将不再囿于活动课程资源包狭隘的选择范围,而是能够重新认识到促进队员成长与发展是一切少先队活动的旨归,并基于此选择贴近队员生活、有益队员发展的活动资源。另一方面,辅导员在开展这种强实践性与生活性活动的过程中,会不断思考如何将应教授的知识以自然而然的方式,因势利导地教授给队员,摆脱生搬硬套的传统灌输模式。整个思考与实践过程对辅导员组织活动专业技能的提升起到促进作用,且这种作用是属于内发的、自愿的,有助于增强辅导员组织少先队活动的能动性。辅导员能够围绕组织开展少先队活动中不断尝试、反思与修正,其功能由过去的被动传递转变为主动研发,以达到其提升自身行动研究能力的效果。

3.发掘并丰富开展少先队活动的途径

“活动是少先队的生命,而与地域文化相结合的活动,适应了学生的需要, 开阔了学生的视野,为活动内容开拓了新的领域。”[5]少先队活动不应出于应付学校领导检查的初衷而被动开展,其本质应该是为队员生命发展需要提供引导性和辅助性的活动,必须适应学生需要,而学生成长与生活第一位的环境背景就是其所处的地域、家庭和学校。基于以上三者开发少先队活动资源是最具生活性与实践性的,唯有如此才能真正贴近学生的生活。因此,少先队活动资源的开发指导理念应是有助于队员成长发展。活动的开展应以探寻体验式的途径为主,鼓励全员参与。活动的目的应是解决队员学习生活的困难,帮助队员树立社会主流价值观,形成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只有在少先队活动途径的有效性得以保证的前提下,少先队工作才能顺利开展。

少先队员的成长与体悟主要是在少先队活动过程中实现的,活动内容的价值显得尤为重要。地方文化蕴含深厚且具备独特的优势,有助于营造富有活力的少先队文化氛围,为少先队员营造一个真实且有感染力的生活世界,使队员们于活动中体验快乐,获取真知。

参考文献

[1] 张亚丽.有味有趣有效——特色化少先队活动课的实施探索[J].福建教育,2015(10).

[2] 杜奕璇.培养少年儿童重要思想意识的地方特色品牌活动研究[J].基础教育研究,2014(5).

[3] 高占祥.文化管理手册[Z].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1991.

[4] 联合国教育科学及文化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M].巴黎:2003.

[5] 周快乐,吴燕红.少先队活动:在地方文化中不断丰富[J].浙江教育科学,2013(3).

[责任编辑:白文军]

猜你喜欢
少先队队员辅导员
少先队活动与校外资源整合的实践与探索
少先队助力“双减”,实践活动在校内校外如何“双加”
传接球跑位练习五则
边路进攻战术训练方法
提升传接球射门技术训练四则
加入少先队
国际青年节少先队总检阅
高校辅导员综合素质与能力提升探究
高校学习型辅导员队伍建设的时代诉求与角色定位
“有为”也应“有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