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型班主任对学生成长的制约及转变

2017-08-11 21:36曾志红吴维煊
教学与管理(小学版) 2017年7期
关键词:管理理念班主任妈妈

曾志红++吴维煊

摘 要 “妈妈”型班主任像母亲一样不知疲倦、任劳任怨,把自己的身心无私地奉献给了自己的班级。他们的敬业精神令人钦佩,但他们不敢放手、不愿放手的工作作风,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与提高,甚至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学生精神的绽放。提升管理理念,转变“妈妈”式管理,应成为学校及班主任认真思考的重要课题。

关键词妈妈 班主任 管理 管理理念

“妈妈”型班主任在每所学校都存在,班主任像母亲一样不知疲倦、任劳任怨地操持着班级的大事小情,把自己的身心无私地奉献给了自己的班级。“妈妈”型班主任的敬业精神令人钦佩,但他们不敢放手、不愿放手的工作作风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与提高,甚至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学生精神的绽放。

一、“妈妈”型班主任的产生

“妈妈”型班主任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班主任自身的主观原因,也有学校管理体制等客观原因。

1.“妈妈”型班主任是高压管理的产物

有的学校对班主任的管理施加过高压力,例如以签“责任书”的方式将班主任的常规管理上升到可以問责、追责的高度。班主任为了完成责任书中规定的条款,事必躬亲,不敢有丝毫大意。有些学校奉行“不管白猫黑猫,抓住老鼠就是好猫”的管理方式,不问教育过程,只看教育结果。班主任为了让“结果”更加理想,不敢放手让学生自主管理,将班主任当成了“妈妈”。

2.没有“留白”的学校管理

有些学校的管理精致到了每一分钟,几乎没有给学生留下一点自主的空间。在上课时间外,要求班主任做到“六到岗”,即:早操到岗、早读到岗、课间到岗、就餐到岗、午休到岗、就寝到岗。学生醒着的所有时间里,除去课表的授课时间,其余时间都要求班主任全程陪伴。这种缺少“留白”的管理体制很容易让班主任慢慢变成了“妈妈”。

3.对班主任工作过程的量化考核

有些学校对班主任的考核不仅看结果,也对工作过程采用“量化”的方式进行考核。例如:有的学校对全校课间操的检查重点是班主任是否到岗,甚至实行班主任签到制,至于学生们做操质量如何倒不是最重要的。学期结束班主任评优时,各个时段的签到次数是评判班主任是否优秀的重要依据。班主任为了在量化考核中成绩优秀,必须要全程跟班,在全程跟班的过程中势必形成什么事都要管的工作习惯。

4.责任分担机制不健全,班主任必须严防死守

曾有媒体报道,某小学生在课间上厕所时不小心摔倒,随后班主任遭家长严厉问责,于是每节课下课后,该班主任便立马去厕所照看本班如厕的学生。在学校、家庭、社会三方责任分担机制不健全的背景下,出现一丁点儿安全事故,班主任就被问责,势必导致班主任为了“安全”,像“妈妈”一样对班集体进行严防死守。

5.班主任缺乏管理理念

有些老师将班主任当成了“妈妈”,并不是他(她)本人的意愿,而是由于班级管理理念跟不上,管理能力欠缺所致。当班主任缺乏管理理念时,为了将班级管理好,他们只能拼时间、拼体力,全程跟班,事事过问。他们付出了很多,但在管理能力和管理艺术上却没有取得较大突破,管理效果往往低于管理目标。

6.班主任缺乏对学生的信任

缺乏信任的原因有两个,一是认为学生小,不能放手;二是认为学生自我管理能力薄弱,不敢放手。在对学生缺乏信任的心理驱使下,即使决定把部分管理权还给学生,也因为担心学生“磕着碰着”而事无巨细地伴在学生身边。

7.班主任自身性格原因

有些班主任心细、爱唠叨,且极其敏感,班级的任何事情都逃不出他(她)的眼睛。班级常规管理,他(她)不敢放手;学生间鸡毛蒜皮的小事,他(她)事事参与;陈芝麻烂谷子的往事,他(她)念念不忘。喜欢将班级的一切不良倾向控制在萌芽状态。

二、“妈妈”型班主任对学生成长的制约

“妈妈”型班主任对学生自主成长有一定制约。“妈妈”的亲力亲为很容易让学生养成遇事不动脑筋的习惯,“妈妈”怎么说,咱就怎么做。例如:班级参加全校性活动,“妈妈”型班主任会事无巨细地参与到活动的每个环节,学生完全是在班主任安排下被动地参加活动,甚至成为活动的一个道具。学生无法在活动中产生应有的情感体验,也无法通过活动锻炼自己各方面的能力,阻碍了他们个性的绽放,也制约了自身的自主发展。

“妈妈”型班主任容易让学生形成依赖心理。当班主任成了“妈妈”时,学生的一切都由班主任安排好了,学生只需照着做就可以。在这样的氛围下,每个学生安然地在班主任的羽翼下学习生活,享受着“妈妈”的呵护,慢慢地养成了依赖他人的心理。

三、管放结合,改变“妈妈”式管理

班主任在规范的基础上逐步放手,做真正意义上的班主任,而不是“妈妈”,以培养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

1.用正确的管理理念改变“妈妈”式管理

没有正确的管理理念就不可能有高质量的管理。对班主任管理能力与管理成效的考核不能将注意力聚焦在班主任投入的时间上,应重点看班主任是否能够引导学生学会自主管理,是否能够让学生通过自主管理做到班主任在与不在一个样,真正做到“管”是以“不管”为目的。

2.给班主任充分的管理自主权

从学校层面,应在统一的管理目标的指导下,允许班主任根据自己班级的实际,对本班实行一定范围的自主管理。例如:有的学校规定班主任必须对自习全程跟班,学校有关部门按照统一的要求对各班自习进行检查,以致班主任的全程跟班让自习课远离“自习”的宗旨。学校只有放手给班主任,让班主任对自习课的模式与内容有充分的管理自主权,才能避免班主任因没有管理自主权而让自己变成了“妈妈”。

3.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要给学生“留白”

没有“留白”的管理,会让本应天真、活泼的学生变得孤独、冷漠、脆弱,没有张扬个性、自主发展的空间。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应该用多元的教育目的、丰富的教育内容、创新的教育形式、灵活的教育方法、多元的教育手段,不把学生的时间与空间填满,给学生的学习与生活“留白”,让学生有满足其个性发展的时间与空间。年级越高,给学生自由支配的“留白”应该越多。

4.建设满足学生自主活动需求的“非正式空间”

校园内“非正式空间”有两种,一是教室内的“非正式空间”,二是校园里的“非正式空间”。教室并不是一个只供学生上课的学习空间,班主任可根据学生需要及班级实际,利用教室的区角、教室后方的空地等,建立班级微缩图书角、沙龙活动角等,供学生阅读、交流、释放身心;利用班级的黑板报、墙壁等,让学生涂鸦、展示自己的作品,创造墙壁能说话的班级文化;每周抽出一定时间调整教室空间结构,让学生发发呆、释放一下多余的精力;定期开展学生自发组织的诗会、辩论等文化活动,满足学生思想交流的需要。

5.为学生创造自我管理的空间

学校应将就餐管理、住宿管理、值日管理、活动管理等管理权部分下放给少先队,由少先队组织班干部实施学生自主管理。

由少先队的各个部门对各个班级的学习、卫生、劳动、纪律等进行垂直管理,将部分管理权下放给各个班级的学习委员、生活委员、劳动委员、纪律委员等班级干部,班级干部在履行自己的管理职责时,再将管理权向组长等下放。

班主任让学生轮流参与到班级管理中,给每个学生自己管理自己、参与班级管理的机会。当学生参与到自我管理中,不仅能提升学生的自律能力,还能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合作能力,提升学校的管理档次和境界,升华学校管理内涵。

班主任是引领学生成长的第一责任人,在这个引领的过程中,需要班主任为学生提供思想上、方法上、能力上的指导,做一名真正的班主任,而不是“妈妈”,只有这样,才能在学生前行的征程中给他们提供必要的支持与帮助。

[责任编辑:白文军]

猜你喜欢
管理理念班主任妈妈
我的班主任①
当一名轻松的班主任
鸟妈妈
以人为本理念下小学班主任管理理念探析
转型背景下的民办高校管理理念创新
新形势下企业的管理理念探究
我的妈妈是个宝
油田矿区物业服务管理理念的研究及分析
不会看钟的妈妈
妈妈去哪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