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作文“扶”立意角度的探讨

2017-08-11 13:02沈华
作文周刊·八年级版 2017年27期
关键词:沈老师韩信强者

沈华

沈老师:当身边的同学因为体育运动而受伤时,我们扶他去医务室,这叫搀扶;当贫困地区的失学儿童需要我们的帮助时,我们义不容辞地伸出援助之手,这叫帮扶;当同学身体不适不能前往食堂就餐时,我们主动为他打饭送餐,这叫扶助;国家向中西部欠发达的地区提供人力、物力、财力和智力的支持,这叫扶贫;倘若一个陌生人躺在路上,周围行人都熟视无睹,而有人愿意伸出手扶一把,这叫扶危济困……写作时,我们的目光往往聚焦于扶人或被人扶,在扶人或被人扶中构思立意,传达友善、关爱、帮助等人性的温暖,但是如此趋同立意,便没有新意和深意。

余飞扬:其实材料的立意不仅是扶人,有时候,看似无法突破的困境也可以扶我们成长。有这么一个故事,刚毕业的大学生四处投简历,然而投出的简历却像一块小石子沉入了汪洋中般,无声无息。在这困境中,她很苦恼,同时也开始思考和审视自己:这么多公司都没有选择我,是不是因为我自身不够好呢?于是,她决定暂时先不投简历,而是把时间与精力花在提升自己的能力上。后来,她终于进入了心仪的公司,成了行业的精英。她说:“如果没有曾经在困境中举步维艰的自己,也不会有成功后优雅微笑的自己。”人生中的每一个困境都在扶持着我们前进,让我们走上人生的新高度。

沈老师:如余飞扬所说,在生活中,我们都有可能陷入困境,此时最好的方式就是直面困境,将磨难当作生活的馈赠,在困境的磨砺中锻炼自己,成就自己,让自己的能量更强大。同样,我们总以为被扶者是弱者,需要强者的同情和帮助,殊不知,很多时候弱者也能扶助强者,尤其在精神与心灵上给予强者力量。就如杨绛先生笔下的老王,他生活在社会的底层,相比杨绛更不幸,但是他忠厚、淳朴、老实,以自己善良的光芒扶起杨绛精神的天空。

杨立:我认为材料的立意还可从“被人扶到自己扶自己”这个角度思考。大家都知道韩信“漂母之恩”的故事吧,年少时家境贫寒的韩信曾经在城下钓鱼,有位在水边漂洗丝绵的老太太看到他饿了,就拿饭来给他吃,却不要求报答。韩信正是在那位老太太的鼓励下奋发图强,自己扶自己,克服重重困难,最终辅佐刘邦建立汉朝。韩信从“被老太太扶”到“自己扶自己”,是一种从被动到主动的转变。同样,我们在他人扶助的爱心中成长起来,在成长中,我们学会了“自己扶自己”,这不仅是一种独立自主的表现,还是一种自强自爱的表现。

钱呈:沈老师的话,让我想到这则材料的立意还可以由“扶身体”深化到“扶精神”。我认为相对于简单的“扶一把”,“扶”的意义还可以是帮助他人或自己树立战胜困难的决心,鼓励他人乐观积极,给予其向前的勇气和力量。这才是“扶”的深刻含义和精神内涵。比如说朋友的鼓励使困境中的你重获力量,以更乐观的心态面对挫折;或者从自身经历的某件事中获得启发,奋发向上;也可以是观察花草虫鱼、日出日落后的发现。这些都能作为精神的“扶手”。我觉得这样写作,发挥的空间就广阔多了,“扶”的意义也更深刻了。

张琪明:可光是我扶他,抑或是他扶我,是不是太简單了?想必大多数同学都可以想到这一点。那么,我们何不打开视角,把目光放得更远一些,展开想象——我扶起了他,然后呢?被扶起的他又会去做什么?他是否也会去扶别人呢?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个穷男人帮助了一个富有的老妇人,老妇人询问报酬,男人只希望其可以继续像他一样帮助其他需要帮助的人。这就像一个连环锁,我帮助他后,他因感受到被扶的温暖与爱,而将这份“礼物”赠与他人,使社会中充满爱与温暖。这样一来,从一人扶到多人扶,传递爱与温暖。

张弛:同学们可能更多的会想到扶人,其实我认为生活中不仅仅有扶人或者被人扶,也存在着对身边小生命的扶助。我们不妨将立意由扶人过渡到扶物,再进一步引申为对生命的热爱与尊重。若有一棵树被风吹倒了,我们也应该怀着一颗爱心去扶起它。因为万物都是平等的,生命都是值得珍惜的。我们可以尝试着去写对身边一盆鲜花的呵护,对一棵小树的扶助,对一只流浪狗的帮助;去写对自然生命的感悟与体验,对风花雪月的发现与喜爱。将思维延伸开来,我们不难发现,由“扶”所能联想到的,竟有如此之多。

吴昕怡:大家都在谈“扶”,但是,我们的成长都要经历扶到不扶的过程。龙应台在《目送》中这样说道:“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父母不会扶我们一辈子,在某一天,这双扶着我们的手就会远去,我们无须人扶,也可以走得很稳当、很漫长。记得父亲和我春节时去爬山,山路不好走,父亲提出要扶我一把。我拉住父亲温暖的大手,仿佛一下有了依靠,走得愈发顺利。而后,父亲放开了手,让我自己慢慢走。我先是胆怯,因恐惧而迟迟不敢伸出脚,可走了几步,就走得从容、坚定了。我也恍然明白,总有些路只能孤身向前走,从扶到不扶,改变的是前进的一种方式,不变的是内心的那份力量。

【教师总结】

通过以上大家的各抒己见,在这次写作中我们不能把“扶”的对象狭窄化,拘泥于“扶人”或“被人扶”;也不可将“扶”的过程简单化,只定格在扶人或被人扶的有限空间里,一“扶”了事;还要避免对“扶”的认识肤浅化,把“扶与被扶”等同于强者对弱者的施与,其实弱者亦能扶强者;同样得注意不能将“扶”的定义机械化,片面地认为扶他人或被他人扶,源于自己深陷困境,而不知“困境”恰是我们每一个人成长的“扶手”。

猜你喜欢
沈老师韩信强者
强者搭桥,弱者筑墙
人体呼吸的秘密
我难忘的启蒙老师
强者的品质
追韩信
我的竹笛老师
韩信谋反是个阴谋?
一饭千金的故事
了不起的老师
强者的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