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8-11 22:02秦梁
新作文·高中版 2017年8期
关键词:鞋面慈爱鞋底

秦梁

我家虽不是名门望族,却也对仪表颇为讲究,鞋更是马虎不得。人这一生多半是行走在路上,鞋便成了联系我们与大地的枢纽,一个最坚实可靠的保护。今之众人多颔首而行,因此,生人见面,第一个印象往往是对足上之鞋更为深刻。某些高人甚至仅凭鞋的风格、款式、形状、色调便对该人的性格略知一二,不得不说鞋是人的第二张脸。

我对鞋的追求从很小就开始了。至今犹记那双巴掌大的小鞋,是我闹周之时奶奶亲手缝制予我的。绛红的底色,点缀着无数令人眼花缭乱的金丝,五彩缤纷的色调之中有种说不出的雍容华贵。鞋面上绣着一只栩栩如生的老虎,怒目圆睁,目眦尽裂,眉宇间尽显山中霸主之凛凛威风。鞋底紧密缝实而又不失柔和舒适,细密的针脚间缝补着奶奶无数的汗水与无尽的慈爱。我至今仍保留着这双小巧玲珑却价值连城的鞋。至于藏在橱柜中的哪个角落,我却已经记不大清了。不过这样也好,毕竟哪天无意之间找到了它,想必嘴角定会有一些上扬的弧度吧!不期而遇,才是最美。

束发之年,我更青睐于那些鞋底会发光闪烁的鞋子。绚丽的光芒交織变幻,光怪陆离,像施了魔法一般攫取我好奇的眼球。抬起脚跟,往地上重重一击,鞋底光芒四起,迸发出无尽活力;静静欣赏,待其沉寂,又复一击,观其再闪,乐此不疲。我曾想过这样一个问题:倘若它所发出的光芒是对人类给予它的疼痛的抗拒和反应,那么这反应未免也太绮丽了吧!人们猛地跺脚,对它施以重击,而它却以德报怨,迸发出美丽的光芒回报人类,这怎能不让我们肃然起敬!“上帝以痛吻我,要我报之以歌。”泰戈尔如是歌唱。面对撕心裂肺的疼痛,如果我们以痛报痛,以恨报恨,甚至无休止地复制、扩大那痛与恨,那我们可就蚀本了。我们要学会以德报怨,学会从痛苦中抽身,到一个更高的平台上俯瞰那个被痛苦包围了的自我,不因“痛吻”的狰狞而贬抑整个世界,不因“痛吻”的痛苦而抛弃自己的精神家园。

升入中学,流行元素渐渐渗透进我的生活。不必说Adidas boost,也不必说Nike zoom air,单是各种各样体育明星的战靴,就足以使我大饱眼福,目不暇接。那个时代流行NBA巨星的战靴,为了效仿,我决心攒钱买一双。在此期间,我无比觊觎一些“土豪”男生的球鞋,一如女人看到其他女人身上漂亮衣服的心理,我都恨不得把他们的战靴抢过来穿在自己脚上。记得老师曾说过只有知识是人家抢不到的,所以我常把知识与战靴相提并论。不过依今天的许多学术论文来看,恐怕别人抢不到的只剩战靴了。

攒钱攒了不知有几个月,终于够数了。当我兴冲冲地捧着朝思暮想的“最新”战靴回到家时,没过多久,新一代战靴又发售了!我脚上的“宝贝”一下子又成了过时货,只能被那所谓的“先驱者”嗤之以鼻,不屑一顾。于是战靴就这么一直穿着,流行也不赶了。不是不要赶,而是没本事赶。昨天还流行这款呢,今天就出新一代了,换一天旧的那款又上架了,美其名曰“复古”。

于是误打误撞买了双“最新”战靴的我竟成了流行的先驱。看来潮流是只能等不能追的。这和等公交车是一个道理,留在站台上,总会有车来,至于刚开走的车,我们这些泛泛之辈是追不上的。

本文仅写一物,却在写作过程中加入了对“鞋”这个物件的各种描述甚至辩证的思考,读之颇有杂文之感。可见,写作是没有任何框架的,写作的思路更是广阔无比的。

作者从对鞋的重视写起,写对鞋的回忆、珍视乃至升入中学后对球星“战靴”的高度热情。在写的过程中,插入了思考和回忆:如小时候的鞋,鞋底鞋面都缝补着奶奶的慈爱;鞋底发光的鞋子竟让“我”对鞋子的“以德报怨”生出哲学高度的敬意;追逐流行“战靴”的过程中因时尚、复古等有了对流行的思考和看法。

不得不说,作者加入杂文式思考的写作,让普普通通的鞋子,也有许多内容可以书写。可见,有思考的写作是更高级的写作。

(清 扬)

猜你喜欢
鞋面慈爱鞋底
慈爱的妈妈
灯 塔
画与理
旅行拖鞋
慈祥和慈爱
贫困户办起了小型加工厂
SKECHERS Dlites夏季厚底增高凉鞋
最慈爱的爸爸
鞋底防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