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马?先过报名关

2017-08-11 23:00
户外探险 2017年8期
关键词:跑友名额主办方

不断进化的报名方式

1.0时代

如果你有幸手写过报名表,绝对称得上是跑圈“老炮儿”了。早期的马拉松比赛数量少之又少,大都以线下报名为主,得去指定的地点(当地体育局、赞助商门店、合作机构或院校)填写纸质报名表,缴费的方式是现金或者银行汇款。我居住在北京,还清楚地记得某次马拉松必须去当地银行在北京的网点打款——这家银行和其他银行没联网不能跨行汇款。当时可没有地图导航软件,费劲周折才找到。汇款单居然不是机打,而是手写的。那个年月参赛名额不用抢,几乎所有组委会都为没人报名而发愁,有时反而需要倒贴钱去高校招募学生军。

2.0时代

这一阶段的特点是开启网上报名,但比赛各自为战,相对离散。

说一个确有其事的段子。大约20年前,北方某马拉松第一次开放网络报名,网站上注明的开赛时间是周日,而实际比赛日却是周六。一位跑友网上报名缴费后,买了周六清晨到达该城市的火车票,结果在现场,他看到的是大队人马从他面前奔驰而过。好在这位跑友是学法律的,维权意识很强,保留好相关证据后与组委会达成了庭外和解。组委会开出的条件是给予他第二年的免费参赛名额,跑友的诉求是和冠军一样多的奖金—我没跑,你咋知道我不能拿冠军呢?最后双方各让一步,跑友满意而归。据说当年只有七个人网上报名,也算是逸闻一件。

3.0时代

立体报名。赛事官网可以报名,但所占比例越来越小,更多的是合作第三方网站和APP。当然,雁过拔毛,第三方平台是要按比例收取一部分费用的。不过从节省人力、资源和扩大宣传这几个角度来考虑,更多的主办方会倾向于同时授权多个平台招募跑友报名。

现在的缴费方式也更加灵活,支付宝、微信、银行卡、Paypal、Applepay,你可以说你中不上签,不许说你缴不上钱。既然可以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那也可以来一场说报就报的比赛,前提是还有名额。

对于不同平台开发的网络报名系统,用户的体验自然也不尽相同。相信很多人都经历过在不同赛事重复填写个人信息的烦琐感受,虽然制式信息可以复制粘贴,好多需要用鼠标勾点的选项也挺让人手累的。好在目前绝大部分赛事的官网已能够做到保留往届数据,用户只要曾经注册报名过,再登录时即可免去重复录入信息的烦琐事项。

采用了“单点登录”技术之后,同一赛事公司承办的多个赛事之间、同一个第三方报名网站或APP平台之内,也可以实现信息的互通,基本可以实现半自动的“一键报名”。针对越来越多比赛要求提交成绩证明照片和近期比赛证明的要求,这些平台也可以将个人历史最好成绩、一年内的比赛等信息一并相应关联,方便用户报名,也免去了主办方的审核之虞。有些大数据分析还可以根据用户过去的报名习惯,为用户推荐可能会喜欢的比赛。

但是,平台与平台之间尚无法做到完全的互通对等授信,同名同姓者容易被关联到一起也是常见的技术壁垒和现象。在实际操作环节,跑友们反馈比较集中的问题还有缴费多次都不成功,缴费了一次产生多次扣费,退费和审核的流程和时间太长,赛事发送提醒频率过于密集造成短信骚扰等。

此外,只有少量比赛能够做到英文版与中文版界面一一对应,大部分赛事仅仅菜单有英文,点进去的内容依然是中文。而做到报名网站国际化的赛事,恰恰走了三个极端:要么是一线大城市,要么是重视政绩的边区,要么有对外旅游招商传统,这也是一个有趣的现象。

最后,信息安全也是跑友們极其关心的因素。ISO体系中的27001是针对顾客个人隐私的保护,目前还极少有赛事针对这方面做出合规的内审和声明。几年前就有一个网站开发时图简单,输入任意一位选手的参赛号码都可查询到姓名信息和成绩,而对应的URL地址的一部分竟然是该选手18位的完整身份证号码。已经退出中国的某知名赛事公司就因为将旗下比赛的选手信息共享给第三方赛事,导致这批选手频频接到骚扰广告,继而被曝光,而影响了声誉。

替跑面面观,狠斗私字一闪念

自去年田协出重拳打击替跑,发布首次禁赛两年、再犯终身禁赛的规定以来,替跑现象从过去的明目张胆的半公开,转变为“悄悄地进村、打枪的不要”。从严格意义上说,如果深扒历史,半个多世纪前第一位参加波士顿马拉松的女性就是替跑者—当时的比赛不允许女性参与,她用了假名。跑龄稍长一点的资深跑友,早些年谁又没在临近比赛的那几天替自己或朋友张罗过名额的事?那么问题来了,理性细究起来,替跑有哪些类型呢?

雇用枪手

包括枪手佩戴雇主全套号码布、计时芯片(有的号码布和芯片为一体式),枪手同时佩戴两枚以上芯片,以及枪手佩戴自己的号码布和雇主芯片,还有雇主芯片由多名枪手接力这几种。

早些年被查处的替跑行为绝大多数属于这一类,其目的在于作弊占有高额奖金、达标运动员等级以取得高考加分,男选手替女选手跑出好成绩等。近些年随着查处力度的增加,这一类行为几乎绝迹。不过,坊间传闻,国内某赛事总监为了达标波士顿马拉松的年龄段标准,亦曾知法犯法雇枪手跑成绩。还有一种情况是发枪起跑是本人,途中体力不支,交给其他人完赛。某著名主持人在芝加哥马拉松中即是如此处理的,其目的虽不是为了谋取不当利益,但其行为已经造成了实质上的替跑。正所谓防不胜防,就算在检录环节可以验证号码与芯片的对应关系,出发前悄悄互换芯片、或者一人佩戴多枚芯片的手段,也只有结合计时系统和照片进行事后的复核。

私下交易转让

这无疑是前两年比赛前几天会在网上、各种群内和社交媒体上最常见的情形。有些跑友的确是因为工作原因(临时出差)、身体原因(感冒、受伤、怀孕、女性例假等)或家庭原因,没有办法参加心仪的比赛,也不排除一部分是黄牛炒名额。大部分人的心情写照是:“反正钱都花了,也不能退,转让了多少能挽回一点损失。”

免费赠予他人使用

“反正我去不了,谁要谁自取。”这样的想法在以前貌似没有道德风险,但在“严打”风潮下则会殃及自身,搞不好要终身禁赛。2016年厦门(海沧)半程马拉松替跑致死的官司言犹在耳,原告方将赛事公司和转让号码的跑友一同告上法庭,120万元的赔付额度至今未宣判。第三种方式与第二种的区别仅仅在于收不收取转让费用。

复制他人号码布

彩色复印,简单粗暴。2016年,某业内公司高管就曾将一位选手的号码布借走,复制了三份,供自己和公司员工使用,事后被揭发,在网上引起不小的风波。

伪造号码布

不用太高超的PS技术就能实现,况且号码布的电子版官网上都有,设计也并不复杂。

使用往届或其他比赛的号码布

很多马拉松比赛的号码布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色相同,拿去年的用,不仔细看,看不出来。由于很多赛事的编号规则、字体的大小和颜色是相同或近似的,一部分浑水摸鱼者会把除号码以外的上下部分折叠起来,只把中间号码露在外,也能蒙混过关。

不佩戴号码布蹭跑

即所谓“裸跑”的流氓行为,赛事组织方管得不严他就到终点混一块奖牌。

严格意义上说,后四种都是“蹭跑”。真出了问题,跟主办方半毛钱关系也没有。

替跑的危害

马拉松毕竟是一项高危运动,赛事规程中都会有类似的明确规定,这是对双方负责:先天性心脏病和风湿性心脏病患者、高血压和脑血管疾病患者、心肌炎和其他心脏病患者、冠状动脉病患者和严重心率不齐者、糖尿病患者、孕妇、其他不适合运动的疾病患者不可参赛。

部分要求较为严格的比赛会要求报名选手上传一年内的体检报告和完赛证明照片,大部分比赛要求在领取参赛包时提供两者的复印件。不过实话实说,相对于欧洲一些国家的比赛需要医生的签字才能报名、医生要负法律责任,我们比赛上交的体检报告大都是个形式,甚至还有不少人提交用绘图软件修改过的报告—反正交了也没人查。说难听些,就算报告上有心电图,你会看吗?看得懂吗?即使你看得懂,但那都是一两分钟内测的数据,没有长时间监测。好多职业足球运动员都猝死呢,你怎么知道自己的心脏真的就没问题?你连自己都证明不了,更别说是替你跑的人了。

总之,替跑者是否具有安全完成比赛的能力,是否有保障自身安全的能力,是否经过长时间的训练,之前是否有比赛的经验,这些都是不可控的风险。

再者,赛事为选手购买的保险只针对参保者本人,一旦出了意外,悔之莫及。

面对替跑,如何预防?

前文之所以把各类替跑揉掰得那么细,就是要有的放矢地预防。

参赛物资不能代领

目前绝大部分的比赛都有本人才能领取参赛物资的要求,旨在从源头堵住号码布的随意外流。但此举也会造成双方的一些不便,要么跑友需提前到达比赛地,要么志愿者要在比赛前一天延长服务时间,只得两害相权取其轻吧。

一次性手环

国内近两年已经引入了这种在国外较为普遍的方式,在领取参赛物品的环节时给参赛者热压不可拆卸的一次性手环。不过这依然有漏洞,我亲测有效,在手腕涂抹肥皂后,用细绳慢拽就能取下。某越野赛中完赛的一位未成年选手也成功混过了检查环节,遇到媒体拍照时也一直保持双手插兜的姿势。

面部识别系统

一款名为“雄关”的智能识别系统一经亮相就引起了热议,据说是有的身份证照片和本人的差别太大,需要人工辨认。而且听说被“关”的大部分是“雌”的,嗯,爱美之心。

检录芯片,检查身份证或口报身份证号码

检录环节增加芯片验证,而且要像警察叔叔那样让你口报身份证号。显然,这样无疑会耽误一些时间,浪费一些人力成本,再者带着身份证参加比赛也的确不便,况且真想背过的话也不是难事。目前尚无比赛采取此套措施。

结合照片系统

业内多家摄影服务公司都会提供海量的比赛照片,有的摄影师一场比赛就要拍摄上万张。服务公司已经有成熟的分类检索系统,搜索参赛号码,所有相关照片都会列出。假如能够在发枪前和比赛前段完成照片的同步上传,配合预警系统或人工检查,也是可以在比赛结束前预防替跑的。

替跑的甄别和举证

如果名次不是非常靠前、不是知名人士、又没有被举报的话,很多赛事都会默认“民不举官不究”的態度。不过,越来越多的赛事在公示的同时,也开通了专门的热线电话、网页投诉端口和邮箱,接受群众的举报。据某比赛负责人透露,他们一场比赛已经核实出一百多位替跑者的照片,剩下的问题只是要不要公开、何时公开。正如老话说的“莫伸手,伸手必被捉”,李鬼们的手段再高超,也总有藏不住的尾巴。

对于这些林林总总的替跑手段,借用《圣经·传道书》里的一句话:“已有的事,后必再有。已行的事,后必再行。日光之下并无新事。”未来必定有层出不穷的替跑方式和防替跑新手段,这也应了中国那两句老话“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好像反着说也行啊)”,“防小人、也得防君子”。

不少有识之士纷纷建言,要求主管部门加大“秋后算账”的处罚力度(如前文提到的终身禁赛),大到违约的边际成本高到一般人不敢轻易尝试。但是这样就可以完全杜绝替跑现象吗?被禁止参加某个比赛两年能让这些人长记性吗?

我们不妨脑洞一番,假如未来把替跑的惩戒纳入银行的社会信用体系,该行为会影响到贷款、买房、买车、办理签证、乘坐飞机高铁,还有人敢以身试险吗?乱世用重典,说不说在江湖,用不用在庙堂。但是,同样有相当比例的业内人士和普通跑友发出不同的声音,不建议矫枉过正—不就是一场比赛吗,何必较真儿?

名额转让的堵与疏

一方面,热门比赛的名额一票难求,想参加的人无法得门而入;另一方面是田协对私下转让重拳出击,因为各种原因弃赛的跑友只能自咽苦水。调和这两类矛盾的方法,就是开通正规渠道的名额转让。官方许可的转让目前已经在无锡马拉松和香港100等越野跑比赛中率先实施,目前主要有以下两种方式:

分不同时间节点返还部分报名费

比如,比赛日的半年之前可以退还90%的费用,半年至三个月之间可以退70%的费用,三个月至一个月之间可以退50%,一个月之内不能退费。慈善名额只按照报名费的部分返还,捐款部分不返还—慈善之心不打折。跟早鸟价越早报名成本越小类似,这样的方式也是越早退出损失越小。

创建名额池

有的越野跑比赛则设置了相对更加公允的名额池制度,中签逾期未交费和提前申请退费的名额一经空出,会对外公示,定期重新抽签。普通报名选手在填写报名信息的时候有一个必选项—第一轮如果未抽中,是否愿意等候替補名额。

除了上述两种方式之外,国外还有一种更简便的方法,就是网上转让。例如荷兰的阿姆斯特丹马拉松,官网上有一个子网页,可以在填写转让人登录信息密码和接收人信息后转让,且仅限一次。这样的“开路”无疑为有特殊需求的跑友们打开了方便之门,但是接收人是否具有同等的参赛资质和能力,官方需要增加资源进行人工审核和审查,这也都是需要解决的问题。依照现在的国情,个人估计10年之内还无法实施此种方式。

最后一种特殊情况是主办方取消了比赛,或者因为不可抗力不得不取消或延后比赛,主办方会选择退费、顺延至第二年、换做旗下其他比赛名额三种方式。不久前,我国北方某省就因干旱停办了某比赛。

这两年有两三家赛事的主办方跑路,报名中介机构不得已先行垫付,退还了选手的报名费用,中介机构和赛事主办方的经济纠纷还在走法律程序。这个细分领域的付款模式因此而改变,之前是中介机构收到报名款项后,扣掉服务费,直接把占绝大比例的报名款转给赛事主办方。现在的情况是,中介机构在比赛前只付很小一部分报名款给赛事主办方,等比赛顺利结束后再结算剩余部分,也实属“吃一堑长一智”的无奈之举。

此外,如果因为维稳、天气等原因临时改变比赛安排,主办方还要不得不承担一部分外地选手的机票和食宿费用,这着实也是一笔不小的计划外开支。

猜你喜欢
跑友名额主办方
够虎,够硬核!
超7800名运动员已获东京奥运会参赛资格
UFI:对接会在展会中越来越重要
自由开跑
挑战冬跑!乌鲁木齐53岁男子寒战153公里,历时20小时29分
维权赢回征文奖
优秀名额
俄罗斯公布政府奖学金和总统奖学金名额
关于独立学院发展相关问题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