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河坊街

2017-08-11 04:36朱欣然
新作文·初中版 2017年8期
关键词:武大郎儒生清河

朱欣然

那年,我与你第一次相见。

抬头,“清河坊”三字映入眼帘,踏着青石板,伴随着街道两旁的红门、白墙,还有檐角的黑瓦,我为你的典雅痴迷着。

走过一家一家的店铺,欣赏着林林总总的珍奇古玩,真是满目新奇啊!再往前行,哈!一家花扇店将我的眼迷住了,我径直走向店门前,双手不禁摩挲着门框与墙壁。这古街中的商铺虽显沧桑,却依然不失生气。将鼻子贴近墙壁,一种古老的气息扑面而来。进入店中,松香氤氲,顿觉神情迷离,陶醉其中。货架上,各式各样的花扇规规矩矩地立着,于琳琅满目之中,挑出一把称心合意的,定睛一看:“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嘿,真是佳扇藏好诗。轻摇小扇,真是个谦谦君子,文雅儒生。“不错,买了!”我会心一笑,带着满心的欢愉,把宝扇收入囊中,又蹦又跳。但又生怕破坏了这儿的古雅之气,随即又轻手轻脚了。

“咕噜咕噜”,什么在叫?哦,我这空瘪瘪的肚子早已饥肠辘辘,开始打铃反抗了。一阵酥香之气钻进我的鼻子,刺激着我饥饿的神经,我被它牵鼻而行。顺着气味,穿过游人。少时,“武大郎烧饼,四元一个”九字在风中轻抚荡漾,涌入眼帘。怀揣着新奇,移步前行,到了,到了!我挤进水泄不通的人群,眼前的一幕不由得让我一惊,我的眼珠都快要蹦出了。眼前的这位,身形矮小,穿着复古,戴顶四方玲珑帽,皮肤黝黑发亮,这不就是传说中的武大嘛!再瞧,他那专注的眼神,那熟练的手法,擀、贴、揭、放,一气呵成,做出来的烧饼总是眨眼工夫便消失了。终于轮到我了,松了口气:“叔叔,一个烧饼。”“好嘞,稍等——”粗犷的声音不禁让我心头一颤。接过刚出炉的烧饼,看着金黄的表皮,翡翠般的葱花,我垂涎三尺,忍不住就咬下一大口,细细咀嚼,回味无穷,酥香蔓延了每个角落,直通肺腑,怎一个“香”字了得!哦,前面还有那么多好吃的啊!耳朵眼炸糕、煎饼果子、果仁张、糖炒栗子……一声声吆喝,一堆堆人群,真可谓美味漫街头,人潮如海流啊。

天色漸晚,红日缓落,酡红燃遍天际,我伫立良久,回眸来时路,心中不禁念叨:别了,清河坊街,有幸再会。今晚,你会入我梦里吧?

(指导老师:陈治勇)

本文以游踪为线,叙述了清河坊街一日游之见闻。先写坊街店铺之珍奇古玩,再写坊街之美味小吃。如此,凸显了清河坊街的“玩”与“吃”两大特色,给人以鲜明的印象。但比起一般游记文章,此文却有它独特所在。写珍奇古玩,不是如数家珍,件件细描,而是先概写一笔,再重点叙述花扇店。写花扇店不细描花扇,而是重点写气味,写轻摇小扇之儒生气,写自己得扇之欣喜情。写美味小吃,先重点写武大郎烧饼,再概写一笔其它。写烧饼,不是单写其味,而是着意于武大形象、烧饼做工、其味之香。这就打破了常规的写物与写吃,令人耳目一新。同时作者很着意于炼字,如写做烧饼的“擀、贴、揭、放”,仅四字,就将功夫之精,速度之快形象化,使人如见其人,如见其行了。(清扬)

猜你喜欢
武大郎儒生清河
汝心如玉何须擦
清河堡考略——明朝防御建州女真及后金的前沿堡城
如果武大郎没有错过潘金莲的排卵期
承传统振百年清河 重实践育清正少年
汝心如玉何须擦
葬在时光深处的拇指姑娘
武大郎是如何变矮的?
有多矮
谁是凶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