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小麦新品种京花11号的选育及特性分析

2017-08-13 08:54单福华田立平马巧云王汉霞高新欢任立平张风廷
安徽农业科学 2017年7期
关键词:选育特性小麦

单福华 田立平 马巧云 王汉霞 高新欢 任立平 张风廷

摘要 介绍了京花11号的选育过程。根据北京市区域试验高肥组和国家区试结果,分析小麦品种京花11号的产量要素及抗性。结果表明京花11具有较好的丰产性、稳产性和适应性。

关键词 小麦;京花11号;特性;选育

中图分类号 S512.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17)07-0014-02

Breeding and Character Analysis of Winter Wheat Variety Jinghua 11

SHAN Fu-hua, TIAN Li-ping, MA Qiao-yun, ZHANG Feng-ting* et al

(Beijing Engineering Research Center for Hybrid Wheat, Beijing Academy of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 Sciences, Beijing 100097)

Abstract The breeding process of Jinghua 11 was introduced. Based on the results of Nantional Regional Trial and high fertilizer group of Beijing Regional Trial, we analyzed the yield components and resistance of Jinghua 11. Results showed that Jinghua 11 had high and stable yield, and good adaptability.

Key words Wheat;Jinghua 11;Character;Breeding

小麥是重要的粮食作物,小麦品种的选育关系着小麦生产的发展。北京杂交小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多年来以培育小麦新品种为重点,采用“以粒大为特点,穗粒重为优势,同时兼顾产量三要素协调发展”的中间型育种模式[1],成功选育了小麦新品种京花11号,并于2014年通过北京市品种审定,编号京审麦2014002;于2016年通过国家品种审定,编号国审麦2016030。根据京花11号在北京高肥区域试验和国家区试的表现,笔者介绍了其选育过程,分析其品种特性,为小麦种植者提供参考。

1 京花11号的选育过程

2006年以北京杂交小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选育的矮秆、大穗、大粒、高产新品种京冬17为母本,以山西省农业科学院谷子研究所选育的长6452为父本配制单交组合。于2007年接种花药1 008个,诱导出愈伤组织288块,愈伤组织诱导率为28.57%。从中分化出绿苗27丛,绿苗诱导率为2.68%。最后收获结实株11株,其中粒数100粒以上的9株种植H2代。

2008—2009年度种植H2代,行号09-H2163-76共9个株系,通过田间决选中选4个株系,其中编号为09-H2170的株系经过室内考种测产,折合产量9 234 kg/hm2,比对照京冬8号增产38.0%。株高79 cm,千粒重52.9 g。表现突出,直接升入北京杂交小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品比试验。代号京农10品16,2009—2010年度品比试验折合产量5 792 kg/hm2,居16个参试品种第1位,比对照京冬8号增产16.04%。

2 产量要素及抗性

2.1 北京高肥区试各试验点的产量比较

2010年秋播参加北京市小麦预备试验,2011—2012年度升入北京市区域试验高肥水组。由表1可知,区试平均产量7 255.95 kg/hm2,比对照中麦175增产6.3%,增产极显著。2012—2013年度北京区试平均产量6 183.60 kg/hm2,比对照中麦175增产7.3%,增产极显著。2012—2013年度北京生产试验平均产量5 804.55 kg/hm2,比对照中麦175增产4.4%[2]。

2.2 北京区试高肥组产量要素及抗病性比较

由表2可知,京花11号在2年的北京区试中,平均穗数为656.25万/hm2,年度间表现比较稳定,粒数为31.9粒,千粒重为44.4 g,产量为6 719.85 kg/hm2,2年平均比对照增产6.8%,株高2年平均为74.4 cm。在2013年生产试验中,穗数为700.95万,穗粒数31.0粒,千粒重为41.5 g,产量5 804.55 kg/hm2。

2.3 国家区试中产量要素比较

由表3可知,京花11号在国家区试中,2年平均产量为6 918.00 kg/hm2。2015年生产试验比对照增产8.1%,穗数为673.5万/hm2,穗粒数为31.1粒,千粒重为45.8 g;株高为78.4 cm。

2.4 国家区域品质性状比较

由表4可知,京花11号在2年的品质测试中,硬度平均为67,容重为769 g/L,蛋白质(干基)为15.8%,湿面筋含量为34.0%,沉降值为31.3 mL,稳定时间为3.8 min[3]。

2.5 京花11号抗性比较

由表5可知,京花11号抗寒性级别为3,与对照中麦175相同,其综合评价为中等。一般年份均可安全越冬。

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对京花11号抗病性鉴定如下:

2011—2012年度为条锈病免疫、高感叶锈病、中感白粉病。

2012—2013年度为条锈病免疫、高感叶锈病、中感白粉病。

3 京花11号品种特性

京花11号为冬性,成熟期比对照中麦175晚1 d。幼苗半匍匐,分蘖力及分蘖成穗率较高;区试平均株高74.4 cm;穗纺锤形,长芒、白壳、白粒。区试抗性表现为中等抗寒级别;经中国农业科学院植保所接种抗病性鉴定显示,其对条锈病免疫、叶锈病高感、白粉病中感。品质性状国家区试2年品质检测结果为硬度指数67,容重769 g/L,蛋白质含量(干基)15.8%,湿面筋含量34.0%,沉降指数31.3 mL,面团稳定时间3.8 min。

平均穗数656.25万/hm2、穗粒数31.9粒、千粒重44.4 g。区试平均产量6 719.85 kg/hm2,比对照中麦175平均增产6.8%。2012年平均产量7 255.95 kg/hm2,比对照中麦175增产6.3%,差异极显著;2013年平均产量6 183.60 kg/hm2,比对照中麦175增产7.3%,差异极显著。2013年生产试验平均产量5 804.55 kg/hm2,比对照中麦175增产4.4%。

4 栽培技术要点

在北部冬麦区播期以10月1—5日为宜[4],基本苗300万~450万/hm2,10月5日后播种随播期推迟适当增加基本苗,施足底肥,冬前浇足冻水,起身前后注意控制肥水,拔节后重施拔节水肥,及时浇好扬花水和灌浆水;适时灭草,及时防治蚜虫和病害[5]。

京花11号适宜在北京地区、河北北部等冬麦区中上等肥力和高肥地种植,适宜高肥水管理[6]。

参考文献

[1] 孙家柱.“冬小麦新品种京冬8号的选育与推广”科技成果的技术创新点概说[J].北京农业科学,2001,19(1):15-16.

[2] 北京市冬小麦品种区域试验汇总报告(2011-2012)[R].2012.

[3] 中國小麦新品种动态:北部冬麦区水地组区域试验总结(2013-2014)[Z].2013-2014.

[4] 孙家柱,郭仁峻,张福胜,等.小麦新品种京冬8号选育模式的回顾和总结[J].莱阳农学院学报,2001,18(4):274-279.

[5] 任立平,张胜全,王拯,等.京冬17小麦高产栽培技术[J].种子世界,2010(8):46.

[6] 刘建平,张立全,田立平,等.高产优质早熟冬小麦新品种——京花9号[J].麦类作物学报,2008,28(5):921.

猜你喜欢
选育特性小麦
主产区小麦收购进度过七成
孔令让的“小麦育种梦”
叶面施肥实现小麦亩增产83.8千克
谷稗的生物学特性和栽培技术
哭娃小麦
进一步凸显定制安装特性的优势 Integra DRX-5.2
吉林省黄秋葵新品种选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