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个榨菜品种经济性状分析

2017-08-13 08:54姚迪君桑月康王冬群叶伟宗
安徽农业科学 2017年7期
关键词:经济性状榨菜品种

姚迪君 桑月康 王冬群 叶伟宗

摘要 [目的]了解不同榨菜品种的经济性状差异。[方法]对4个品种各20株榨菜分整株榨菜、榨菜头、叶片、榨菜脑 4部分进行称重、统计和分析。[结果]整株榨菜、榨菜脑平均重量最大的均为余缩1号。榨菜头产量最高的为海螺榨菜;榨菜脑产量最高的榨菜品种为余缩1号。[结论]产量不仅受组织平均重量的影响,而且受种植密度的影响,且组织平均重量和种植密度可能存在一定的相互影响。

关键词 榨菜;品种;经济性状

中图分类号 S63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17)07-0030-03

Analysis on Economic Traits of Four Varieties of Tuber Mustard

YAO Di-jun1, SANG Yue-kang2, WANG Dong-qun3* et al

(1. Ningbo Yufeng Food Co., Ltd.,Cixi,Zhejiang 315324;2.Office of Agricultural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Zhouxiang Town, Cixi,Zhejiang 315324;3. Center of Cixi Agricultural Supervising and Testing, Cixi,Zhejiang 315300)

Abstract [Objective] To understand the difference in economic characters of four varieties of tuber mustard. [Method] The weight of whole plant, tuber mustard leaves,tuber mustard head, tuber mustard bolt were analyzed.[Result] Yusuo No.1 had the highest average weight in whole plant and tuber mustard bolt among four varieties. Hailuo had the highest yield in tuber mustard head. Yusuo No.1 had the highest yield in tuber mustard bolt. [Conclusion] The yield of tuber mustard is affected not only by the average weight of the tissue, but also by the planting density.There may be some interactions between the average weight of tissue and planting density.

Key words Tuber mustard;Variety;Economic traits

榨菜又稱茎瘤芥,学名茎用芥菜(Brassica juncea var.tumida),为芥菜的一个变种,在慈溪有悠久的种植历史[1]。慈溪北部为盐区,盐源丰富,便于盐渍加工[1],2015年慈溪市共有榨菜种植面积233.3 hm2。榨菜中有经济价值的部分主要为榨菜头,常作为鲜食或加工用,其余部分常还田作为肥料等。近几年人们发现榨菜脑也有食用价值,口感较好,开始对榨菜脑进行加工利用。

目前关于榨菜的相关研究较多,如榨菜栽培技术[2]、遗传性状[3]、种子纯度[4]、产业发展[5]、加工工艺[6-7]等方面,但在经济性状方面的研究较少。为了解慈溪市主要榨菜品种榨菜头和榨菜脑的经济性状,笔者对海螺、缩头种、余缩1号和甬榨2号4个当地常见榨菜品种经济性状进行分析,旨在为选择合适的榨菜品种提供理论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供试材料为产自滋溪市周巷镇的海螺、缩头种、余缩1号和甬榨2号4个品种。

1.2 方法 2016年4月,对慈溪市周巷镇的海螺、缩头种、余缩1号和甬榨2号4个榨菜品种各随机选取20株,在宁波宇丰食品有限公司分整株榨菜、榨菜头、榨菜叶片和榨菜脑4部分用电子天平分别称重,记录,统计。

1.3 数据分析

以平均重量和产量作为评价榨菜经济性状的指标。用变异系数RSD来判定数据离散性,一般认为變异系数小于15%,各指标在正常范围内。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榨菜品种4种组织重量差异

对4个品种榨菜各20株4种组织进行称重,记录,并利用平均值和变异系数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见表1。从表1可以看出,从平均重量看,整株榨菜重量由大到小依次为余缩1号(446 g)、缩头种(442 g)、海螺(429 g)、甬榨2号(424 g),榨菜头重量由大到小依次为甬榨2号(242 g)、缩头种(230 g)、海螺(220 g)、余缩1号(196 g),叶片重量由大到小依次为余缩1号(210 g)、缩头种(184 g)、海螺(173 g)、甬榨2号(145 g),榨菜脑重量由大到小依次为余缩1号(41 g)、甬榨2号(38 g)、海螺(35 g)、缩头种(27 g)。

由表1、2可知,从重量变异系数看,不同品种整株榨菜平均重量变异系数为2%,明显小于不同品种个体间的21%~27%;不同品种榨菜头平均重量变异系数为9%,明显小于不同品种个体间的25%~32%;不同品种榨菜叶片平均重量变异系数为15%,明显小于不同品种个体间的30%~38%;不同品种榨菜脑平均重量变异系数为16%,明显小于不同品种个体间的28%~38%。可见所调查的4个榨菜品种各个组织都表现为品种间的重量变异系数均小于同一品种内各个组织间的重量变异系数。同一品种内的组织重量差异较大,这可能是取样分离过程中人为误差造成的。

由表2可知,不同品种4个组织的变异系数在2%~16%。整株榨菜和榨菜头的重量变异系数小于10%,而叶片和榨菜脑的重量变异系数大于10%。可见4个榨菜品种在整株榨菜和榨菜头的重量上差异不明显,而在叶片和榨菜脑上差异明显。

2.2 不同榨菜品种组织间重量的比例关系

由表3可知,从榨菜头占整株榨菜的重量看,由大到小依次为甬榨2号(0.57)、缩头种(0.52)、海螺(0.51)、余缩1号(0.44);从榨菜脑占整株榨菜的重量看,由大到小依次为余缩1号

(0.094)、甬榨2号(0.091)、海螺(0.081)、缩头种(0.062);

可见从榨菜中有经济利用价值的部分榨菜头和榨菜脑占整株榨菜的重量看,甬榨2号的优势明显。 从榨菜头占榨菜脑的重量看,由大到小依次为缩头种(9.41)、甬榨2号(7.35)、海螺(6.39)、余缩1号(5.06)。

从重量比例关系的变异系数看,仅有缩头种(榨菜头/整株、叶片/整株)、余缩1号(榨菜头/整株、叶片/整株)和甬榨2号(榨菜头/整株)小于15%,其余品种各组织重量比例关系的变异系数均大于15%。按照变异系数理论,在变異系数均大于15%的各组中均存在离散值。由此可知,各品种榨菜头/整株、叶片/整株的变异系数相对较小。

2.3 不同榨菜品种产量

由表4可知,种植密度最大的是海螺榨菜,为337 500株/hm2,最少的是甬榨2号,为296 880株/hm2。

海螺榨菜榨菜头产量最高,为79 146.08 kg/hm2,其次为缩头种,为71 936.40 kg/hm2;余缩1号榨菜榨菜脑产量最高,达12 839.55 kg/hm2,其次为海螺榨菜,为1 846.25 kg/hm2。

3 结论与讨论

3.1 4个榨菜品种经济性状

该研究通过对4个榨菜品种随机取样,进行不同组织分离,称重,结果发现,榨菜头平均重量最大的為甬榨2号(达242 g),其次为缩头种(为230 g)。榨菜脑平均重量最大的榨菜品种为余缩1号(为41 g),其次为甬榨2号(为38 g)。可见从平均重量上看,余缩1号和甬榨2号在平均重量上有明显优势,在选择品种时应优先选择这2个品种。但从榨菜头产量看,产量最高的榨菜品种为海螺(为79 146.08 kg/hm2),其次为缩头种(为71 936.40 kg/hm2);榨菜脑产量最高的榨菜品种为余缩1号(为12 839.55 kg/hm2);其次为海螺(为11 846.25 kg/hm2)。可见产量不仅受组织平均重量的影响,而且受种植密度的影响,且组织平均重量和种植密度可能存在一定的影响。

从4个品种榨菜组织间重量的比例关系看,榨菜头占整株榨菜重量比例最大的是甬榨2号(为57%),其次为缩头种(为52%);榨菜脑占整株榨菜重量比例最大的是余缩1号(为9.4%),其次为甬榨2号(为9.1%)。从重量比例关系的变异系数,除各品种榨菜头/整株、叶片/整株的变异系数相对较小外,其余各品种各组织间重量比例关系的变异系数均较大,无明显规律。

3.2 影响结果准确性的不确定性因素

该试验对4个榨菜品种各随机选取20株,不是对试验地中所有样品进行称重,可能会存在一定的随机误差;不同种植户的种植管理水平差异,也会造成同一榨菜品种产出的榨菜头和榨菜脑存在较大差异;试验人员在分离不同组织过程中的随机性,造成组织间的重量差异,这些因素都会对试验结果产生一定的影响。同一品种不同组织的变异系数明显大于不同品种同一组织的变异系数也反映了这一点。该试验通过计算20株榨菜各组织的平均重量和变异系数充分反映了其真实情况,尽量减少了随机误差对试验结果的影响。

参考文献

[1] 浙江省慈溪市农林局.慈溪农业志[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1:302.

[2] 杨平,蒲启建,罗莉.榨菜高产栽培技术[J].长江蔬菜,2016(20):79-80.

[3] 张郎郎,刘斌,李俊星,等.榨菜瘤状茎膨大性状遗传分析[J].核农学报,2014,28(1):22-28.

[4] 沈进娟,刘雪姣,冉广葵,等.茎瘤芥(榨菜)杂交种涪杂2号种子纯度SSR鉴定[J].南方农业学报,2016,47(7): 1064-1070.

[5] 赵红丽,夏洁如,李一男,等.榨菜产业发展现状及前景[J].中国酿造,2008(20):11-13.

[6] 苏扬,张聪,黄文刚.榨菜加工新工艺的探讨[J].中国调味品,2011,36(4):118-120.

[7] 陈曾三.四川涪陵榨菜的制造方法[J].中国调味品,2005(10):42-46.

猜你喜欢
经济性状榨菜品种
涪陵榨菜
No.4 涪陵榨菜回应“天价礼盒”:只是尝试
品种选育彩版
种什么品种好?
大豆品种对比试验总结
种什么品种好?
新陆早52号(硕丰165)品种简介
电导率法快速测定榨菜盐分含量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榨菜中柠檬黄的不确定度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