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观设计“加减法”在精品城市建设中的运用

2017-08-13 08:38陈骏王献
安徽农业科学 2017年7期
关键词:场所精神加减法

陈骏 王献

摘要 结合具体案例,详细阐述了景观设计“加减法”在精品城市建设中的运用,认为景观设计“加减法”为精品城市建设从宏观格局到细节的传承、降低成本及人文影响提出了高效的策略。

关键词 低成本景观更新;“加减法”;场所精神

中图分类号 S73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17)07-0150-03

The Application of “Addition and subtraction” of Landscape Design in the Construction of Fine City

CHEN Jun,WANG Xian

(Hefei Municipal Engineering Design and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Hefei,Anhui 230001)

Abstract Combined with specific cases, landscape design “addition and subtraction” in the use of elaborate urban construction was described in detail. It was showed that landscape design “addtion and subtraction” put forward efficient strategy for the quality of urban construction from the macro pattern to the details of the inheritance and cost reduction and human impact.

Key words The low cost of landscape renewal;The landscape design of “addition and subtraction”;Spirity of place

隨着精品城市建设进程的加快,大面积的城市老旧空间需要合理化更新,而全盘否认、重新设计并不是最好的解决办法。低成本景观更新是指运用景观设计中的“加减法”降低成本、减少废弃以及削弱对人文环境的影响,为精品城市建设从宏观格局到细节传承提出有效解决方案。“低”的核心在于最少地利用资金和资源,赢得最大的综合效益,从而完成成本及城市综合资源的优化配置,而不是为了节约成本一味降低品质。

日本Fukahori等[1]曾在对街道景观基本元素造价与环境质量提高的研究中对比发现:“提高景观设计元素的造价,如植栽、路灯和铺装等,并不能带来相应的大众满意度。恰恰相反,人们对于与造价无关的景观元素形式、材料以及色彩却表现出较高的敏感度”。

对于场地中不符合现代城市建设的因素,可在原有基础上运用“加减法”来实现旧貌换新颜,为废物再生、循环利用提供充足的可能性和高效的可操作性[2]。

1 景观设计的“加法”

“加法”,并不意味着随意的添加,而是在原址原貌上谨慎地“锦上添花”。在现场考察和详细分析后,巧妙保留有历史意义、有文化意味或是民俗传统的地形、道路、景观构筑物、植物或建筑[3]。在重新设计硬质景观时应避免影响场地中长势优良的乔木、结构完整的植物群落,尤其是场地原生植被资源。进行“加法”设计时应高度重视和保护,充分考虑这一区域的环境承载力。例如中山岐江公园在更新时保留了古树、原生的乡土群落和发育良好的湖岸(图1),成为一道亮丽古朴的风景线。

中山岐江公园中的铁轨改造也是一个经典“加法”案例(图2),设计师合理保留原始铁轨遗址,将其作为主干,留下茂盛的乔木,添加白石条和草花形成时尚街景,赋予了特色场所精神,赋予废弃斑驳的铁道新的生命和别具一格的美感。白色、铁锈红、翠绿形成鲜明的视觉对比,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吸引着公众游玩、健身和拍照。这种简单的“加法”造就了别具一格的空间体验和氛围。

无独有偶,相同的设计思路也体现在韩国的西首尔湖公园改造中。设计师对于残留的铁架或墙垣也采用“加法”(图3),用藤本植物攀爬墙面和金属构架,用垂型植物悬挂墙垣,软化硬质景观,用涂料、植物等材料包裹残垣断壁,这种改变原有表面机理的“加法”,不仅对整体植物造景起到空间过渡的作用,同时也营造了完整的生态氛围[4]。

2 景观设计的“减法”

“减法”有两层含义,一层含义为删减,即删除多余设计和不合理的构筑物,避免繁缛的设计影响场地元素以及场所精神的表达[5]。韩国的西首尔湖公园作为废弃工厂重生的典范,既有“加法”,也有别具一格的“减法”,设计师去除原有工业特色形态中额外的钢筋和混凝土,加入适宜的植物,从而将原先的沉降池与新引入的植物、智能循环水体融为一体,使之成为公园最美的景致。有加有减的设计手法造就了后工业特色的文化公园。

“减法”的另一层含义为破碎重组,即减去原有结构,重组成新的结构。例如,将场地中的废弃金属(如铁块、铁条、钢板等)重新锻造为景观盒、花池或挡土墙。与多年生观赏草本植物,如狼尾草、茅草、芒草、野花群落等搭配形成后工業风格的视觉效果。这在国内外景观改造中最为普遍,受到人们的喜爱,如韩国西首尔湖公园的野花花园、上海的后滩公园等。在德国鲁尔区北杜伊斯堡公园中,锈红色植物载体与植物相得益彰,营造特色的场景感与生态美学效果(图5)。

西班牙巴塞罗亚地区的威尔登·琼恩垃圾填埋场景观恢复项目也是“减法”的经典体现,它将场地废弃石块、垃圾等用金属网外包固定制成石笼、填料笼,攀爬常春藤,形成能分割空间的绿化吸附墙,绵延的绿色生态墙,高效处理了场地的垃圾,传达了先进的景观设计理念。

3 结语

景观设计“加减法”的运用可以将历史印记、人文氛围与艺术化空间交互融合,在同一个项目中,既可以“加”,也可以“减”,实现古人所推崇的“天人合一”。巧妙创意设计手法不仅能吸引人们的视线,还可以引导公众建立环境保护和节约资源的意识。同时,原有资源大量再利用,大幅减少材料采购成本和废弃物运输成本,加快精品城市建设的推进[6]。

景观设计“加减法”的产物以包容、简化而自由的形式更易于承载地域文化,营造意境美,以简洁的方式赋予场地文化内涵,营造舒适、特色的城市开放空间,使人们能够在改造后的场地中激发灵感和想象力。正如马克·约翰逊(Mark·Johnson)所说:“一种包含文化多样和自然的‘偶然事件的美能够传达给公众人类现状的实质,存在于每个人而不是设计者心中的法则的价值和意义,是想像整理的平台和力量的源泉。”

参考文献

[1] FUKAHORI K,KUBOTA Y.The role of design elements on the cost-effectiveness of streetscape improvement[J].Landscape and urban planning,2003,63(2):75-91.

[2] 乔治·F·汤普森,费雷德里克·R·斯坦纳.生态规划设计[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8.

[3] 朱育帆.文化传承与“三置论”:尊重传统面向未来的风景园林设计方法论[J].中国园林,2007,23(11):33-40.

[4] MELBY P,CATHCART T.可持续性景观设计技术:景观设计实际运用[M].张颖,李勇,译.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

[5] 景观中国[EB/OL].[2016-10-11].http://www.landscape.cn.

[6] 李建伟.景观统筹与可持续性景观设计[J]. 园林, 2015(4):38-41.

猜你喜欢
场所精神加减法
加减法中的浓浓亲情
怎样巧算小数的加减法
“有理数的加减法”检测题
加减法的由来
人类学视域中的环境艺术设计
园林植物景观的场所精神探究
“场所精神”的回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