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教学法在园林植物保护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2017-08-13 09:09王晓娥吴旭锦鱼彩彦
安徽农业科学 2017年7期
关键词:项目教学应用

王晓娥 吴旭锦 鱼彩彦

摘要 针对园林技术专业的核心——园林植物保护课程,利用项目教学法对园林植物保护课程进行教学改革,针对岗位工作过程设定项目和典型工作任务,目的是使学生在收集信息、设计方案、实施方案、完成任务中学习和掌握知识和技能,旨在突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实践证明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关键词 项目教学;园林植物保护;应用

中图分类号 S-0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17)07-0244-03

Application of Project Teaching Method in the Teaching of Landscape Plant Protection

WANG Xiao-e, WU Xu-jin, YU Cai-yan

(Xianyang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Xianyang, Shaanxi 712000)

Abstract Aiming at the core of landscape technology specialty—landscape plant protection, the project teaching method is used in the teaching reform of landscape plant protection. The project and typical work tasks for the work process were set up, in order to enable students to learn and master knowledge and skills in the collection of information, design, implementation plan, the completion of the task. The aim is to break through the traditional teaching mode, and the practice proves that it has achieved good results.

Key words Project teaching;Garden plant protection;Applications

職業教育本质特征是职业针对性,是要为社会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作为以就业为导向的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是人才培养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个因素,关系到“培养什么人才”和“怎样培养人才”两个核心问题,而教学方式改革则是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关键[1]。近年来,在积极推进内涵建设的高职教育发展中,基于“行动导向”的项目化教学已经被许多职业院校学习、研究和应用,许多职业院校在项目化教学改革方面做了大量探索,实施项目教学法极大地推动了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管理的全面改革。

园林植物保护是咸阳职业技术学院园林技术专业针对园林植物繁育、养护管理等岗位能力的培养设置的一门核心课程,旨在培养园林公司、园林苗圃、花圃、公园等企事业单位所需的高等职业教育技能型人才。因此,相关教学活动就必须按照技能型人才的成才规律来进行,必须使课程在内容、结构、实施方式和实施环境4个方面反映技能型人才的知识和能力结构构建的要求。所以,实施能充分反映生产、管理、经营、服务实践活动的实际工作任务要求的学习项目,是从根本上保证技能型人才培养效果的需要。笔者通过近2年来的实践与探索,认为在园林植物保护教学中应用项目教学法,可以克服传统教育的弊病,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专业知识水平、综合能力和职业素质[2]。

1 项目教学法的内涵及意义

项目教学法是让学生使用所掌握的思维方式、策略和提示实施项目,是由师生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工作而进行的教学活动。项目教学法最显著的特点是“以项目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其核心是一个完整的行动模式,将教学过程与具体的工作项目充分融为一体,构建教学内容体系,组织实施教学。项目教学法主张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参与,学生唱“主角”,而教师转为“配角”,有利于充分挖掘学生的创造潜能,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协作和互助能力、交际和交流能力等综合职业能力。项目教学法一般按照5个教学阶段进行:确定项目和典型工作任务、获取资料信息、制订计划、项目实施、评价与考核。

2 项目教学法实施过程

通过对行业企业调研,分析园林植物养护管理岗位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需求,以病虫草害综合防治技术能力培养为目标,在实际农业生产中,从诊断识别→调查分析→方案制订的过程设计能力训练项目和典型工作任务。

2.1 确定项目和典型工作任务

职业环境中的园林植物保护典型工作任务周期较长、形式多样且复杂,为满足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需要,通过解读高级花卉工、绿化工、植保工的职业资格标准,以职业岗位需求为出发点,结合当前园林企业发展,与行业企业专家共同分析园林养护岗位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需求,以病虫草害综合防治技术能力培养为目标,作为选取项目教学内容的依据,从诊断识别→调查分析→方案制订→防治的过程设计能力训练项目,依据技能目标进行工作任务细化,构建以典型的工作任务为载体的教学内容,具体学习项目和工作任务的设计见表1。

2.2 获取资料信息

项目确定后,围绕项目和工作任务,由教师下达任务书,确定完成任务所需的基础知识、工作要求及完成此任务所需要的方法和注意事项,并提前准备好各种媒体学习资料、任务工单、教学课件、相关参考资料和网址等,由学生自已根据任务书的要求进行资料的收集、查找和整理,获得相关任务信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活跃度。由此锻炼了学生信息沟通与交流的能力,而且能够刺激学生的求知欲。例如,园林植物食叶蛾类害虫的防治技术项目,整个任务过程的设计为:学生对害虫鉴别项目中的相关知识进行复习回顾,利用学习资源、参考信息问题,仔细观察阅读园林植物食叶蛾类害虫等相关内容,熟悉蛾类害虫生物学特性和发生规律,并通过对校园内及行道树木进行实地调查及文献记载,获取当地食叶蛾类害虫的种类、影响害虫种群消长的重要因素等资料信息。学生结合收集到的信息分组讨论交流,并根据任务书的要求进行整合,为下一步防治计划的制订提供依据。获取信息的过程中,既丰富了学生的知识面,锻炼了学生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还能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的学科兴趣,增强其自尊心、自信心,使其爱学、乐学。

2.3 制订计划

计划是指对学习项目对应的学习任务单进行分析,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通过对比和讨论,制订一个好的工作计划[3]。在教学中,计划阶段主要是指工作小组成员对完成学习任务单的方法和步骤进行讨论或分析的过程,在已具备的基本知识与技能的基础上,根据获得的信息和资料制订项目工作计划。例如学习食叶害虫的识别与防治项目任务时,通过调查确定当地园林植物食叶害虫种类,以小组为单位讨论总结食叶害虫的特点及发生规律,小组组长对每个成员进行分工,设计出不同的害虫综合防治方案。小组成员对多种方案进行对比,再进行组间交流,最后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制订符合友好型生态环境要求的相对较好的防治方案。在制订计划过程中,教师要注意正确引导学生,在巡视指导时给学生以关键步骤的提示和指导,对学生中出现的不同决策方案应给予鼓励,而不要限制学生的思维。

2.4 项目实施

项目实施是指根据制订的计划,确定学生各自的分工和合作形式,并按照制订的步骤进行操作的过程。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教师指导学生按照已确定的工作步骤和程序进行实践操作,实验方法及实施的技术手段由学生利用已学的理论知识或通过查阅资料进行设计。实施预定方案,根据工作计划小组独立进行每个典型工作任务的实施,以任务为核心驱动学习和技能训练,教学过程中应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巡视指导,进行适当的讲解,并进行引导监督,在学习项目完成后,指导学生检查自己的学习结果,找出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例如,在园林植物病害项目的实施过程中,学生每5人为一组分组观察植物病原真菌、原核生物、病毒、线虫等所致病害,对为害当地树木的病害进行抽样检查,调查病害种类、症状特点、发生严重程度,并采集病害标本。教师现场讲解园林植物病害的诊断步骤和各类病害的诊断要点,并以小组为单位,围绕观察识别病害方案的实施进行自查、互查。然后,教师进行针对性提问,学生回答,依据对病害症状类型的判别、田间症状的描述是否准确以及能否进行初步鉴定等,对诊断结果进行讨论、分析和评价,并结合学习小组的团队精神、工作规范等方面的表现做出综合评价。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教师在指导过程中,要鼓励学生在实际操作中采用不同的方法和技术,注意进行比较,从中获得经验,并要求学生认真做好观察记录、数据记录和统计分析,积累好资料。同时,教师还要考虑到教学的连贯性,做好协调工作。

2.5 评价与考核

在实施“能力为中心”的职业教育中,建立新的、系统、动态的考核体系是实施创新教育的必要保证[4]。项目课程的评价应指向学生在项目课程实施中的整个过程,对学生课程的成绩开展全方位多元化的评价,同时要注重对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形成与提高的评价。为此,在园林植物保护项目化教学中,对学生课程的成绩采用阶段考核、过程考核与结果考核相结合的考核形式,将学生所做的每个步骤进行量化,对个人的参与程度、所起的作用、合作能力、团队精神、取得的成绩等进行打分,学期末结合平时课堂提问、学生作业、平时测验、实验实训、技能考核等得出一个总分。

3 实施项目教学的效果与体会

课程建设与改革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核心,也是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近几年,项目教学法在咸阳职业技术学院园林植物保护课程教学中的应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教学实践体会主要有以下几点[5-6]。

(1)园林植物保护课程应用项目教学法,改变了以往教师“满堂灌”的沉闷模式,学生在任课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自己的动手操作和理论补习,主动完成以项目形式出现的各个教学过程,从而使学生不断收获成功的喜悦。在成功完成每一个项目的过程中,无形之中就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以及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使得学生踏上工作岗位之后就能紧密结合实际,凭借所学知识、技能为日后的工作打下扎实的基础,并能够更快更好地融入社会,接受社会的检验。

(2)由于项目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方式,激起了学生好奇心、求知欲,积极参与教学过程,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普遍增强,学生的个性化得到充分发展。同时还应当注意学生的两极分化,特别是个别后进生,他们的自学能力和自控能力都比较差,容易产生依赖思想,所以要结合推行“一帮一”的措施,安排学习先进生对后进生给予及时帮助。

(3)项目化教学实施过程中,重视项目的完成,但不能忽略基础知识的掌握。注意吸取传统教学法的长处,把总目标细分成一个个小目标。每个小目标体现在项目中的小模块上,从而让学生建构一个系统、全面的知识框架,这样才能使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得到有效的训练,使学生的个人潜力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4)实施项目教学对教师的教学能力和专业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该教学过程中学生主动参与项目的全过程,教师是学习过程的引导者,表面上看是将课堂还给了学生,教师在课堂中的作用减弱,其实该教学模式对教师的要求也很高。首先,进行项目课程开发时,要将职业活动向课程转化并设计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项目框架,教师都必须发挥核心作用。其次,在项目课程的实施中,教师要扮演好课程的“指导者”“评价者”和“管理者”等角色,引导该过程的教师不仅要具备完成项目工作任务所必须的知识结构,而且要具备基层一线的实践能力。为此,教师要更加注重自身建设,不断提高个人职业素养,这样才能为学生解决实际运用中的难题,保证项目化课程教学取得良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焦泽昌,李艳.项目教学法在高职教学中的实施研究[J].中国林业教育,2003(4):44-46.

[2] 杨文明.高职项目教学理论与行动研究[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

[3] 刘太刚.对高职专业教学改革的思考[J].中国高教研究,2002(11):55-56.

[4] 張仁芳.略論项目教学法[J].科学大众,2008(11):49.

[5] 孟志飞.职业教育项目教学的理论依据与实践价值[J].现代职业教育,2015(24):41.

[6] 卓敏,朱琴.项目教学法在本科专业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黄山学院学报,2015,17(1):90-94.

猜你喜欢
项目教学应用
以就业为导向,高职教育中《儿童常见病护理》课程教法的实践与研究
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的高职项目教学分组学习探讨
基于项目教学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分析膜技术及其在电厂水处理中的应用
GM(1,1)白化微分优化方程预测模型建模过程应用分析
煤矿井下坑道钻机人机工程学应用分析
气体分离提纯应用变压吸附技术的分析
会计与统计的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