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微生物学实验教学改革探索

2017-08-13 09:09付庆唐志如李洪军
安徽农业科学 2017年7期
关键词:探索实验教学改革

付庆 唐志如 李洪军

摘要 对畜牧微生物学实验教学进行了改革探索,主要有提高硬件设施;优化实验教学内容,合理安排实验项目;结合生产生活实际以及学生个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实施以学生为主体的多种教学方法;提出了新的實验考核方式。通过改革增强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了学生的综合能力,进而提高实验教学质量和效果。

关键词 畜牧微生物学;实验教学;改革;探索

中图分类号 S-0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17)07-0253-02

Exploration of Experimental Teaching Reform in Animal Husbandry Microbiology

FU Qing1, TANG Zhi-ru1, LI Hong-jun2*

(1.College of Anim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outhwest University, Chongqing 400715;2.College of Food Science, Southwest University, Chongqing 400715)

Abstract The reform of experimental teaching in animal husbandry microbiology was explored, mainly including improvement of hardware facilities, optimization of experiment content and reasonable arrangement of experimental items, stimulation of learning interest by combining the reality and the student individuality, application of diverse teaching methods, and the new way of assessing students achievement. Through these reforms, students initiative and comprehensive abilities were enhanced, and then teaching quality was also improved.

Key words Animal husbandry microbiology;Experimental teaching;Reform;Exploration

隨着我国畜牧业由传统畜牧业向现代畜牧业转型发展,迫切需要更多专业技能扎实、综合能力强和适应性广的新型畜牧科技人才[1],这就要求必须加强高等学校相关专业的课程教学,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畜牧微生物学是动物科学专业的一门主干课程,主要研究饲料作物栽培、饲料的加工调制,畜产品加工、贮藏与检验,以及畜禽传染病防治等方面有关的微生物学问题,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应用性[2]。实验教学是该课程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实验教学,不仅能加深学生对理论教学的理解,而且是学生所学知识转化为实践能力的必要途径。为了适应新时期对人才培养的要求,笔者总结了传统的畜牧微生物学实验教学中存在的不足,从突出学生专业能力和综合能力的培养方面进行了改革与探索。

1 加强硬件建设,改善实验教学条件

近几年来,由于学校在实验室建设上投入大量经费,相继更新和淘汰实验室陈旧、过时的仪器设备。如告别了过去操作繁琐的手提式高压灭菌锅,取而代之的是进口全自动高压灭菌锅,不仅操作简便,而且安全性好、性能稳定,装备了洗眼器、空调、投影仪,大大便利了实验教学。同时,加强了实验室仪器的管理和维护,建立仪器使用登记管理制度,发现问题就及时解决,确保仪器正常运行。每学期上畜牧微生物学第1次实验课时,都要向学生讲述实验室要求和纪律,介绍实验室仪器的用途、操作规程和注意事项,要求学生必须认真填写仪器使用记录,并且作为平时考核的重要组成部分。经过严格要求,学生的自觉性和责任心明显增强。

2 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习的动力,是发挥学生创造力和探索精神的源泉,因此培养和激发学生做实验的兴趣是提高实验教学质量的关键[3]。

微生物通常看不见、摸不着,研究方法特殊,有的学生上实验课时感到茫然,甚至畏惧,从而丧失学习兴趣,但是微生物在日常生活中却无处不在。因此,畜牧微生物学实验课打破实验教材中的常规安排,结合学生熟悉的环境或畜牧生产实际来精心设计实验内容和选取实验材料,激发学生做实验的兴趣,使学生在兴趣的驱动下主动掌握微生物实验技能。如自然界中微生物分布检测时,选择了实验室不同位置,包括超净工作台内空气检测、养殖场空气检测、消毒前后实验桌、手的表面细菌菌落数量检测等,由于学生对这些实验内容很感兴趣,实验中表现出很强的积极性,有的学生在结果观察时主动提出对细菌形态进行观察。

另外,在实验过程中,教师要仔细观察每个学生做实验的情况,对个别只看不动或学习兴趣不高的学生要主动关心,帮助他们解决心理或学习的问题,使他们能积极地参加到实验中,同时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和进步,及时给予积极评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

3 合理安排,优化实验教学内容

实验教学内容应符合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社会发展和学科发展要求,因此教研室组织生产实践经验丰富的教师根据社会需求、专业培养要求、教学资源等定期对实验教学大纲进行修改和完善,在实验项目安排上,前期主要学习微生物学的基本实验技能,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良好的微生物无菌操作习惯,中后期主要结合畜牧业生产实际开设实用性、综合性、设计性实验项目,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另外,根据畜牧微生物学实验特点以及上课学时数限制,将以前一些孤立的验证性小实验进行优化,整合为一个大实验,不仅节约实验课时,而且提高了实验教学内容的连续性和系统性[3]。如细菌的分离培养及移植实验,过去仅包含平板分离划线和细菌的移植操作,现将玻璃器皿清洗、包扎及灭菌、培养基的制备、平板分离划线、培养特性观察、细菌抹片制备及染色、显微镜的使用及细菌形态观察、细菌的移植等均放在这个实验,使学生在这个大实验中完整地学习了微生物学基本实验技能,包括显微观察技术、制片染色技术、无菌操作技术、消毒灭菌技术和分离纯化技术等。此外,大实验中的每个小实验都前后关联,如果不认真操作,接下来的实验无法进行,需要利用课余时间重做。因此,学生在实验中谨慎操作,这为后期开展综合性实验奠定了良好基础。

4 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在实验教学过程中,摒弃传统灌输式教学,推行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现代教育理念[6],针对具体实验项目,充分应用互动式、问题式、讨论式、任务式教学方法,实现“教”为“学”服务,“学”是“教”的落脚点,切实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

4.1 互动式教学

在验证性实验中采用互动式教学,课前要求学生做好实验预习,上课时随机抽查学生,让其讲述实验的目的、原理、方法,以及在预习中遇到的问题,然后其他学生进行更正、补充和解答,最后教师做出评价总结,并且强调实验的关键环节和注意事项,示范操作。通过互动式教学,学生积极参与到实验教学活动中,课堂气氛热烈,改变了过去被动接受的枯燥学习模式。此外,为了延伸实验,教师还根据实验内容精心设计一定数量的问题,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使学生在“做”中“思”,在“思”中“学”,大大增强了教学效果。

4.2 讨论式教学

由于微生物学实验结果通常需要第2天或不定时间进行观察,有的学生对此并不重视,实验报告中的结果和讨论或缺失或抄袭,然而实验结果往往反映学生操作中存在的问题。针对这一情况,在有些实验的结果观察时应用课堂讨论式教学,如上细菌的生化实验、细菌的药敏实验课时,给学生相同实验材料,实验完成后,要求每个小组展示实验现象并判定结果,进行现场讨论,并分析本组实验结果与其他组存在差异的原因。通过各个小组实验现象的对比和教师点评,学生不仅找出了自己在实验中存在的问题,而且加深了对操作方法、结果判定和实验原理的正确理解,取得了显著的教学效果。

4.3 任务式教学

上综合、设计性实验课时,由于学生已经学习了微生物学基本实验技能,为了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采用任务式教学方法。首先对学生分组,每组人数为2人,小组人数过多容易导致个别学生产生依赖心理或是动手机会减少;然后要求每组学生利用所学知识、网络资源和图书馆资源设计详细的实验方案,提交教师审核,经审核通过后独立开展实验。综合性实验一般耗时较长,应开放实验室来满足学生做实验的需要。各小组完成实验后,撰写论文报告并制作PPT进行课堂交流总结。通过这种训练,培养了学生独立进行科学实验能力、获取专业文献资料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

5 鼓励学生参与实验准备,强化实验技能

微生物學实验在上课前一般需要准备较多的实验材料,包括培养基、染色液、生化试剂、无菌器皿、菌种、被检材料等,不仅工作量大且耗时长,以往主要由实验教师来完成,而学生在课堂上实际操作时间相对较短。由于学生未参与实验前的准备工作,对整个实验缺乏完整了解,甚至不珍惜上实验课机会。针对这种情况,鼓励学生轮流参与实验准备,由学生来制备培养基、配制试剂、采集样品、灭菌实验用具等,不仅反复强化学生在实验课中所学实验技能,而且也使其学到一些课堂上没有学到的东西。

6 改革实验考核方式,加强实验技能考核

目前畜牧微生物学实验不是一门独立课程,是附属于理论课的一个教学部分,实验成绩仅占课程总成绩的20%,造成部分学生重理论、轻实验的心理,而传统实验考核主要依据考勤和实验报告,操作技能考核相对缺乏,学生对实验操作不重视,时常相互抄袭实验报告,实验成绩不能客观、公正地反映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

因此,为了有效地评价学生的综合实验能力,需进行多方面考核,并将操作技能作为重要考核内容。由此,实验成绩包括考勤、实验表现、实验报告和操作考试4个部分。①考勤占实验成绩10%。严格考勤,端正学风,无故缺课3次的实验成绩为0分。②实验表现占实验成绩20%。主要考查实验的预习(或实验方案)、实验记录、问题回答、操作规范、实验安全意识、实验纪律与卫生等。③实验报告占实验成绩20%。实验报告是学生对所做实验的总结,通常包括实验名称、目的、材料、方法、结果与分析、讨论、思考题,教师要及时批改实验报告,重点查看实验结果和讨论,了解学生对实验和知识的掌握情况,上课时肯定实验报告优点,指出普遍存在的问题,帮助学生进一步提高实验能力和写作能力。④操作考试占实验成绩40%。针对学生动手能力普遍较差的情况,增加了操作考试所占比重,设定了器皿包扎、抹片制备、染色、显微镜油镜的使用及清洁、高压锅使用、接种操作等微生物学基本实验技能,由教师任选操作内容考核。另一方面,可加大实验课占课程总成绩的比重,由原来的20%上升至40%,或将实验课作为单独的一门课,促使学生重视实验技能学习,切实提高动手操作能力[4-6]。

7 结语

通过对畜牧微生物学实验教学进行的一些改革尝试,增强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和提升了学生的专业技能和综合能力,进而提高了实验教学质量和效果。在今后的教学研究中,还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及时更新和完善实验教学内容,不断创新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切实提高学生在今后工作中的专业服务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

参考文献

[1] 周启武,严杜建.新形势下畜牧兽医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初探[J].畜牧与饲料科学,2015,36(3):59-61.

[2] 黄青云.畜牧微生物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9.

[3] 韩杰,陈晓月,尹荣焕,等.《畜牧微生物學》学习现状调研与分析[J].畜牧与饲料科学,2015,36(3):84-85.

[4] 郭建军.浅谈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J].河北农业科技,2008(16):46.

[5] 赵光伟,杨晓伟.《兽医微生物学》实验课教学改革与实践[J].中国家禽,2012,34(15):57-58.

[6] 廖德聪,陈强,张小平,等.农业院校微生物学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微生物学通报,2013,40(7):1266-1271.

猜你喜欢
探索实验教学改革
电容器的实验教学
改革之路
改革备忘
几何体在高中数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社会转型期行政权控制的路径探索
房地产项目策划课程案例教学探索与实施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下的实验教学改革探索
改革创新(二)
瞧,那些改革推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