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小达人”走进大世界让市民近距离体验面塑艺术

2017-08-13 08:25郭漪
学生导报·初中版 2017年19期
关键词:面人面塑汉服

郭漪

10月2日,国旗飘飘,丹桂飘香,上海大世界“非遗原生态展厅”传习教室,北郊中学面塑社团的两位同学李璇和金妍蕾,在国家级非遗“面人赵”第三代传承人陈凯峰老师带领下,在这里用独特的方式庆祝祖国68周年华诞。这一天的亮点是,两位非遗小达人成为“主讲师”,真正体现了非遗进校园的宗旨,那就是传统文化的传承。

传播非遗种子 面塑小达人走进大世界

“这里要轻轻地搓圆……”“这里剪一下……”身穿汉服的李璇同学声音稚嫩却不乏老练,神情自若流畅,一点不像第一次走上讲台的新手,听众从孩子到成人都有——这些市民家庭來自全国各地,通过预约一清早就兴致勃勃地来参加传习教室非遗互动体验活动。

两位“非遗小达人”和陈凯峰老师,都郑重地穿上汉服,从海派面塑的缘起、发展和创新娓娓道来面塑的过往今昔,从最简单的捏、搓、揉、挑等手法技艺一一演示,到艺术作品的构图设计、色彩搭配等现场授课。

体验者和传承人进行零距离的亲切交流,近距离欣赏面塑的高超技法,制作属于自己的第一个面塑作品。这场精心准备的文化课程,在市民心中播下一颗颗“非遗”的种子,增强了市民强烈的文化认同感和民族自豪感。

藝术源自实践 初中生教学弟学妹捏面人

台上的完美表现,离不开平日里的苦练。在9月30日北郊学校“我是非遗传承人”主题活动中,两位小达人李璇和金妍蕾就已经穿着汉服给学弟学妹上了一课。满教室的孩子们对着彩色的泥巴充满好奇,要让小朋友们按着节奏来,也挺不容易的。

李璇告诉记者,她第一眼就爱上了面塑,四年级开始跟着陈老师捏泥人。陈老师说,学面塑,热爱是最重要的,有了热爱,就会有意识地从各方面提高自己,比如雕塑、美术和讲故事的能力。平时在家里也会琢磨可以捏个什么造型。学面塑,对动手能力和想象能力的提高是没说的。“颜色怎么搭配好看?可以捏些什么新颖的造型?”李璇说。“捏好了很有成就感。”金妍蕾补充道。

同时,孩子们也在学习面塑过程中,了解了很多中国传统文化的故事。“在捏面人的过程中,可以让孩子们静下心来,体会传统文化的独特味道。”陈凯峰老师觉得,现在市面上手办深受青少年喜欢,其实面塑中蕴含的魅力一点不差,所以,非遗需要进更多的校园。

猜你喜欢
面人面塑汉服
面塑浓缩“百态人生”
Viral Revival
留学生创办汉服社让外国人爱上汉服
捏个萌猪迎新春
上台说汉服
孙空空 捏面人
方晔:浙江面塑文化“守艺人”
师徒恩怨
面人王
面人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