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铃乡香菇主要病害调查及防治方法的筛选

2017-08-13 20:12张儒令安凤颖王琪
安徽农业科学 2017年17期
关键词:防治方法香菇病害

张儒令 安凤颖 王琪

摘要[目的]明确马铃乡香菇的主要病害并筛选防治方法。[方法]调查马铃乡香菇主要病害的发生情况,并筛选主要病害的室内药剂。[结果]该基地香菇病害主要是木霉病,经鉴定是康氏木霉(Trichoderma koningii)和长枝木霉(T. longibrachiatum),两者发病率达66%,病情指数为24。实验室药剂筛选试驗结果表明:混合液(生石灰∶硫酸钙∶盐∶水=5∶1∶1∶100)能同时抑制木霉生长和产孢,可有效控制木霉的发生与扩散,但同时也抑制香菇的菌丝生长,不适宜用来防治菌袋中的木霉菌,可用于喷施培养菌袋所在的土壤、器具等,减少木霉菌感染菌袋的机会;1.000%的大蒜稀释液效果最理想,可有效抑制木霉生长,同时对香菇生长抑制率很低,对香菇产量影响较小。[结论]研究结果为香菇病害的防治提供了理论依据。

关键词香菇;病害;木霉菌;大蒜稀释液;防治方法

中图分类号S436.46+1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0517-6611(2017)17-0133-03

Abstract[Objective] The aim was to clear main diseases of mushroom in Maling County and screen control methods. [Method] We investigated occurrence of main diseases of mushroom in Maling County and screen control methods. [Result] The main diseases of mushroom in Maling County was wood mildew, and were identified as Trichoderma koningii and T. longibrachiatum, and their disease rate and disease index reached 66% and 24, respectively. The mixture of quick lime: calcium sulphate∶sult∶water (5∶1∶1∶100) could inhibit growth and spore production of Trichoderma sp., but could inhibit the mycelial growth of mushroom at the same time, so it was not suitable to control Trichoderma sp. in fungus bag, and could be used to spray the soil and instruments so as to reduce the infection chance of fungus bag by Trichoderma sp.. The 1.000% of garlic diluent not only could inhibit the growth of Trichoderma sp., but also had little influence on mushroom, so it had the best effect. [Conclusion] The results provide theoretical basis for the control of mushroom diseases.

Key wordsMushroom;Diseases;Trichoderma sp.;Garlic diluent;Control methods

作者簡介张儒令(1983—),男,贵州铜仁人,助教,农业推广硕士,从事农产品加工与质量安全检测研究。

收稿日期2017-03-03

香菇病害防治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原则,采用农业防治、物理防治,必要时辅以化学防治[1]。香菇是我国传统的出口拳头产品,但香菇中甲醛和重金属砷、铅及多菌灵、二氧化硫等超限,使我国香菇出口屡屡受挫。使生产者和经营商蒙受巨大经济损失。因此,当务之急是强化无公害生产,纠正香菇生产中操作不科学、管理不当的做法,采取更安全合理的防治措施,使产品达到出口要求,突破“壁垒”。

据调查,木霉病在马铃乡是常见香菇病害,通常造成减产甚至绝收。但目前关于马铃乡食用菌上木霉菌主要种类的研究鲜见报道。鉴于此,笔者对该地区食用菌生产中分离的木霉菌进行了分类鉴定,并研究了大蒜提取液中的含硫活性成分对青霉、曲霉、根霉、木霉4种食用菌竞争性杂菌的抑制作用,以期为香菇病害的防治提供参考。

1材料与方法

1.1材料

1.1.1供试菌种。

病原菌分离自贵州省贵阳市花溪区马铃乡天齐食用菌基地病害菌袋;香菇菌种是贵州省花溪区马铃乡天齐食用菌基地购得的二级种子菌包。

1.1.2主要试剂。

大蒜提取物(2%大蒜素、5%蒜氨酸,绿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姜提取物(10%姜辣素,绿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99.9%灰黄霉素原粉(晨艺生物科技有限公司),40%多菌灵悬浮剂(蓝丰生物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生石灰(国药集团)、硫酸钙(国药集团)、氯化钠(国药集团)。

1.1.3培养基。

马铃薯蔗糖琼脂培养基(PDA):马铃薯200.0 g、蔗糖20.0 g、琼脂20.0 g、水1 000 mL,pH自然。马丁氏琼脂培养基:蛋白胨5.0 g、葡萄糖10.0 g、磷酸二氢钾1.0 g、七水硫酸镁(MgSO4·7H2O)0.5 g、琼脂20.0 g、1/3 000孟加拉红溶液100 mL,蒸馏水800 mL,pH自然,临用前加入0.03%链霉素稀释液100 mL[2]。

1.2方法

1.2.1香菇病害调查与鉴定。

1.2.1.1香菇病害调查。

花溪马铃乡天齐食用菌基地大棚调查:选择2个大棚,每个大棚采用5点取样法,每个点调查10个菌袋,对发病种类、发病率和主要病害严重度分别进行调查并详细记录结果。发病率和病情指数计算公式如下[3]:

1.2.1.2香菇绿霉病病原鉴定。

取2个受害严重且症状不同的香菇菌包,先各用75%乙醇局部处理1 min,用紫外灯处理20 min,用灭过菌的刀切开处理部位,用接种针挑取少量带病菌的基质接种于马丁氏琼脂平板培养基上,分别定为XL-1和XL-2菌株,定时观察生长情况,如无污染可转至PDA斜面保存备用,如有杂菌污染需重新分离,直到分离到病原的纯系为止[4]。 将XL-1和XL-2斜面纯系培养物用无菌水配成一定浓度的孢子悬液(1×106个/mL), 接种(1 mL/个)于无杂菌污染生长良好的香菇菌包上,每个菌株设3个重复,培养60 d后观察结果。将低温保存的XL-1和XL-2菌株活化后接种于PDA平板培养基上,定时对菌落形态和显微特征进行观察记录,并进行菌种鉴定。

1.2.2XL-1的室内药剂筛选。

1.2.2.1菌种激活。 取出低温保存的XL-1和香菇菌种进行活化,分别接种于10支PDA平面培养基上,27 ℃恒温培养备用。

1.2.2筛选药剂的配制。

大蒜稀释液浓度梯度[3]:0.125%、0.250%、0.500%、1.000%、1.250%。生姜稀釋液浓度梯度:0.125%、0.250%、0.500%、1.000%、1.250%。灰黄霉素浓度梯度:30、60、90、120、150 mg/L。40%多菌灵施药浓度:0.125%。混合液(生石灰∶硫酸钙∶盐∶水=5∶1∶1∶100)。

用移液枪分别吸取1 mL药剂于无菌的培养皿(直径9 cm)中,再倒入50 ℃的PDA培养基充分混匀,冷却后制成含药平板培养基。每个处理设3个重复,并用清水做空白对照。使用打孔器(直径5 mm)分别对香菇平板培养物(培养10 d)和XL-1平板培养物(培养4 d)进行打孔,用打好的菌饼作为接种物,接种于含各药平板培养基中心位置,盖好皿盖后27 ℃恒温培养,接种24 h后,每天定时观察记录菌落直径大小和菌落特征,菌落以十字交叉法求直径均值,并计算抑菌率[5]。

2结果与分析

2.1香菇病害调查结果

2.1.1病害种类。经调查,该基地栽培的香菇主要病害种类包括木霉病、根霉病、青霉病、长毛霉病。

2.1.2木霉病的发病率与严重度。

总调查株数100株,0级株数34株,1级株数15株,2级株数30株,3级株数15株,4级株数6株,5级株数0株。发病率为66%,病情指数为24。

2.1.3回接验证结果。

通过分离和回接试验,6个菌袋均呈现墨绿色,表面绿色菌丝,部分出现黑色斑点,斑点特征与采集标本菌袋斑点一致,证明分离到的XL-1和XL-2是引起香菇木霉病的病原菌。

2.1.4病原鉴定结果。

通过菌落形态和顯微特征观察,结果表明XL-1在PDA上培养,菌落生长较慢,表面最初为白色、稀疏的菌丝,后期在菌落中间有一圈明显的产孢区,边缘菌丝微放射状,产孢区呈绿色、浅绿或黄绿,25 ℃下培养72 h后菌落直径为5.4 cm,背面无色,稀浅黄色。产孢菌丝分枝对生或轮生,整个产孢结构清晰。分生孢子绿色,短柱状或窄椭圆形,长3.9 μm,宽2.4 μm,表面光滑。与康氏木霉 (Trichoderma koningii)的形态最相近,所以鉴定为康氏木霉[3]。

XL-2在PDA上培养,菌落生长快,初为白色绒状,后期菌落中部不规则产孢,颜色为浅绿或深绿,25 ℃下培养72 h后菌落直径超过8.8 cm,背面绿色。孢子梗以众多小丛束分布于菌落表面上。分生孢子梗主枝较长,基部有次级分枝,直角伸出。瓶梗细葫芦形,略呈弯曲状,基部常略收缩或不收缩,在孢子梗及分枝上部,不规则单生,或不规则着生于孢子梗上。分生孢子灰绿色,倒卵形或椭圆形,长4.5 μm,宽2.7 μm,表面光滑,与长枝木霉(T. longibrachiatum)的形态最相近,所以鉴定为长枝木霉[3]。

2.2药剂筛选结果

2.2.1各药剂对木霉的抑菌率。

采用DPS数据处理系统对数据统计分析。由表1可知,1.000%大蒜、1.250%大蒜、混合液、多菌灵的抑菌效果要明显优于其他药剂处理。其中,多菌灵的抑菌效果最好,可达100%,但化学药剂的施用对香菇生产、香菇品质和环境的危害严重,不宜选用。而1000%大蒜、1.250%大蒜、混合液三者抑菌效果差异并不显著,结合对香菇的抑菌试验结果和经济节约的原则,1.000%大蒜是最理想的木霉抑菌剂,抑制率在90%以上。

2.2.2筛选药剂对木霉产孢的影响。

菌落生长72 h观察菌落表面白色孢子,与空白对比菌落表面白色颗粒状孢子量。1.000%大蒜、1.250%大蒜、混合液(生石灰∶硫酸钙∶盐∶水=5∶1∶1∶100)对木霉产孢量的抑制作用要明显高于其他试剂,能有效抑制木霉孢子产量,对病原的传播有一定的控制作用。

2.3筛选药剂对香菇生长的影响

由表2可知,1.000%、0500%、0.250%、0.125%大蒜的平均抑菌率低于5%,抑制效果不显著。1.250%大蒜的抑制效果显著,抑菌率为2247%。混合液、150 mg/L灰黄霉素抑制香菇效果显著,抑制率在90%以上。

3结论

1.000%大蒜稀释液抑制木霉产孢结构、产孢量效果明显。1.000%大蒜稀释液抑制木霉菌落生长效果明显,抑制率在90%以上。1.000%、1.250%大蒜稀释液以及混合液抑制木霉生长(菌落直径)效果极显著。1.000%大蒜稀释液、0.500%生姜稀释液对香菇菌生长抑制效果不显著[6]。

0.125%、0.250%、0.500%、1.000%、1.250%生姜稀释液明显抑制木霉产孢结构,影响木霉菌的传播感染,但是生姜浓度增加时,虽然抑制木霉生长,但同时也抑制了香菇的生长,不适合用于防治香菇木霉病害。

30、60、90、120、150 mg/L灰黄霉素明显抑制了木霉产孢结构,对菌落大小抑制作用不明显,对香菇生长抑制作用明显,不适合用于防治香菇木霉病害。

综上所述,1.000%大蒜稀释液可有效抑制木霉菌的生长和传播,对香菇生长抑制作用较小,适合用于防治香菇木霉等病害。该方法成本低,防治效果较好,不带入污染源,可提高香菇品质,提高经济收入。

参考文献

[1] 刁东宇.香菇的病虫害防治[J].新农村,2013(2):27.

[2] 张福元,韩桂清,刘兴元,等.香菇不同杀菌剂的比较试验[J].食用菌,1999,21(1):33-35.

[3] 程丽云,叶明珍,张绍升.食用菌木霉病的病原鉴定[J].亚热带农业研究,2006,2(1):41-44.

[4] 罗宽,王国平.防治食用菌杂菌的药剂筛选[J].中国食用菌,1990,9(2):21-28.

[5] 王琪.香菇木霉病菌的鉴定及室内生物制剂筛选[J].贵州农业科学,2010,38(7):117-118.

[6] 徐文静,郑陪和,杜茜,等.大蒜抑菌成分提取方法及抑菌活性的研究[J].吉林农业科学,2008,33(3):50-54.

猜你喜欢
防治方法香菇病害
Modeling and Verification of a Sentiment Analysis System Using Aspect-Oriented Petri Nets
早春养羊需防六大病害
小麦常见三种病害咋防治
葡萄病害周年防治历
香菇接种三招
果树休眠期咋防病害
朝阳市玉米苗期常见病虫害及除草剂药害防治方法
鸡球虫病诊断及其综合防治措施
杨树病虫害及其防治方法探讨
医学生网瘾成因及防治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