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墙的记忆

2017-08-14 21:42夏梓洋
作文与考试·初中版 2017年22期
关键词:老墙张望邻家

夏梓洋

家门旁的老泥墙,是我无法忘却的关于姥姥的记忆。姥姥和那堵老泥墙,在我的记忆里不能分开,好像她们从来就在一起,姥姥一生一世都在老泥墙里向外张望。

老泥墙的边上有一个砖块砌成的台阶,参差不齐的,小时候我经常爬到最上面,从上往下张望院里靠着泥墙坐着的姥姥,或者是和邻家的孩子一起从泥墙上蹦下来,再爬上去,就這样乐此不疲地玩着,直到长大。

在我四岁那一年的春天,院里的枣树摆动着缀满枝头的小花,还未从寒冬中苏醒过来的冻土上落满黄绿色的花瓣。在枣树的掩映下,姥姥正和邻家的杨奶奶一起烙馍。只是一个草草支起的泥炉子,炉中放了几根刚刚劈好的干柴,炉子上顶着个锈迹斑斑的烙台,姥姥却能烙出世界上最好吃的烙馍。先从大团面上揪下一小团,两手交替和面、压面,用一根长长的擀面杖擀成一层薄薄的面饼,撒上些许面粉,再拿起竹劈子轻轻一挑,把饼甩到烙台上,上下一翻,整个过程持续不到一分钟。不一会儿,烙馍已经大熟,再翻个个儿,便烙好了。“姥姥,我要吃烙馍!”我坐在泥墙上,还未来得及起身,便迫不及待地向下大喊了。“好,慢点儿下来!”说着,姥姥还不忘向我这里不停地张望。我拿起一张刚做好的烙馍,也不嫌烫嘴了,便大口咬下去。这烙馍真称得上是“人间美味”了!送到嘴里,面香便立刻蔓延开来,实在是不舍得咽下!现在回想起来,那饼的火候拿捏得恰到好处:若是再厚一丁点儿,便不会那么筋道;若是再薄一点儿,就很容易破了,失去了烙馍原来的完整和美观。这白嫩嫩的烙馍面上还零星有个几个棕褐色的斑点,就仿佛一个皮肤吹弹可破的少女脸上的朱砂痣一般,给烙馍添了几分韵味。

俗话说“清明前后,种瓜点豆”,在清明后,姥姥便从老家拿来了不少绿豆,打算在院子里种。“姥姥,我也要种!”“好,我教你。”我便跟在姥姥的身后,像模像样地学起来。先是用铲子在地上刨开一个小坑,把一两个绿豆撒进去,再用脚把土踏平,浇点水,就好了。学会了,我便在老泥墙边挑了块阴凉地儿,想种绿豆。“不能在那里种呀!”“为什么?”“绿豆没有阳光照着风儿吹着,就长不好,茎是青白色的,在阳光下长成的绿豆苗的茎才是深红色的——真正健康的呀!”我还小,只是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直到现在,我才明白其中的道理——秧苗不经历风吹日晒,就不能茁壮成长;花儿不走出温室,就不能鲜艳美丽。

姥姥是个地道的农村妇女,她的勤劳,她的朴实,她的慈祥,她对家庭默默的爱……这一切都使我难以忘怀。如今姥姥走了,离开了我的世界,然而她在老泥墙边的身影却一直印在我的记忆里,越刻越深。

‖江苏省徐州市第三十四中学‖指导教师:王露

记忆的魅力在于,曾经的时光不老,曾经的生命不老。在作者的回忆中,老墙、姥姥、童年是浑然一体的:老墙是安放童心童趣的城堡,看姥姥烙馍之后再吃烙馍,和姥姥一起学种豆……童年那么美,不是玩得多好,亦不是吃得多好,而是有姥姥陪伴的日子太美好!美好到作者深深地记得姥姥烙馍的一举一动,也记得吃烙馍时点点滴滴的韵味,更记得姥姥提醒的只言片语。记忆不老,温暖永在,这都是成长的痕迹和力量。

【适用文题】记忆不老;温暖的回忆;雕刻时光……(小引)

猜你喜欢
老墙张望邻家
《老墙》
双樱
倪进明
肖像
老墙
捉迷藏用
老墙
清明
邻家有“女”初长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