誓叫穷山换新颜

2017-08-16 04:29刘苏阅
中国扶贫 2017年16期
关键词:城寨贫困户农户

刘苏阅

新修的盘山公路如丝带镶嵌在巍巍明月山,平整的土地上,黄栀子、红脆李、黄花梨等苗木迎风吐翠,幸福喜悦之情飞扬在山民的眼角眉梢……谁能相信,一年时间,这个大山深处穷得叮当响的贫困村——四川省邻水县石滓镇中城寨村竟然脱胎换骨。嬗变的背后凝聚着第一书记杜刚的智慧和汗水。

解“三大难题”筑希望

5月19日一大早,村民周维学就忙着采摘蔬菜、将鸡蛋装箱,准备用农用车运到镇上去卖。“如果‘三难没解决,我想都不敢想建蔬菜基地和搞养殖。”周维学口中的“三难”,是行路难、灌溉难和用电难。

中城寨村地处明月山脉,风景优美,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优势,但伴随而来的是山高路远、生活不便。杜刚走马上任不久,就了解到中城寨是个“三难村”。要致富,先修路。杜刚准备从解决“行路难”入手,组织干部群众开展一场基础设施大会战。为了解决经费难题,他几经周折,多方协调,终于筹集到资金400多万元。

如何用好有限的资金,为村上建设里程更长、质量更有保障的水泥路,杜刚与村社干部、群众代表一起商议,明知道这样会让自己更累,但为了工程质量,大伙儿还是决定采取只包工、不包料的方式建设。在大会战的日日夜夜里,杜刚天天泡在工地上,不停地跑上跑下,进材料、看配方、查质量。看着这个城里来的年轻人,现在却是“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村支书笑称他是干活停不下来的“小蛮牛”。不到半年时间,村里硬化通村主干道14公里,新修便民路13公里、泥结碎石路6公里,安装波形安全护栏7.5公里,中城寨村的交通条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脱贫任务重,时不我待。紧接着,杜刚又动员村民不等不靠,义务投工投劳,整修山坪塘3口,新修蓄水池6口,有效缓解了村民生产和生活用水困难。

解决了“两难”,杜刚把目光投向了最后一“难”。中城寨村供电线路还是1982年从重庆市垫江县接入的,电价高,线路老化严重。他积极联系国网供电公司对全村进行农电网改造,目前,改造项目已启动实施。他还联系县移动公司在村二组建设移动通讯基站1座,为村民改善通讯条件。

看着多年未解的难题一个个逐步攻下,村民们无不喜笑颜开,“咱致富终于有盼头了!”

拓“三大产业”挣票子

放线、打窝、放苗、定植……5月21日,尽管天空中飘着密密麻麻的细雨,但在中城寨苗木基地,杜刚和30多名村民们却干得热火朝天。“产业整起了,以后好挣票子了!”此起彼伏的欢笑声不断。

在全盘考虑、综合分析的基础上,杜刚和村“两委”一班人确定了通过种养殖业短平快增收和乡村旅游业长效增收脱贫奔小康的发展思路,并精心编制了《中城寨村特色种养殖业和乡村旅游业发展规划》。

科学布局“三大产业”,实现园区景区功能互动。在平坝浅丘发展种植业,在草场草坡布局养殖业,在交通主干道和旅游支线两侧建设樱花大道,并对人文遗址及自然景观进行修缮改造升级,通过种养殖业丰富旅游产品,以旅游业吸引游客,拓展种养殖产品市场,实现种养殖园区和旅游景区功能互动。截至目前,已系统梳理“中城八景”历史典故,圈定保护土墙房123栋、石头屋3栋、穿透结构木架房4栋,对风车、犁头、土碗、石水缸等传统农村生产生活器具进行了大量收集。同时,配套种植樱花树3000株,利用荒山荒坡发展樱花草坪100亩,种植红叶石楠1000株、桂花树5000株。

探索創新“四种模式”,实现三类主体利益互促。村里按照“农户+村集体”模式,在2个组联建黄栀子基地200亩,车厘子、黄金梨、翠冠梨基地150亩,农户和村集体按9:1进行收益分成。按照“业主+农户+村集体”模式,在3个组发展黄花梨、猕猴桃、脆红李基地300亩,有机花菜基地50亩,业主、农户、村集体按7:2:1进行收益分成。按照“养殖大户+农户”模式,吸引3名当地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发展规模200只以上的山羊养殖大户2户,启动了1000头牛和500只梅花鹿的标准化养殖项目,预计将实现年产值700万元以上。按照“旅游产业合作社+公司”模式发展旅游业,由村集体和农户共同成立旅游产业合作社,把村内基础设施、旅游景点进行资产量化,作为合作社固定资产,合作社以固定资产入股旅游公司,获得公司利润的1/5。“四大模式”的实施,实现了农户、村集体、业主(公司)三类主体“互惠互赢”,成功破解了发展资金欠缺、贫困户持续增收难、集体经济增收难、土地撂荒严重“四大问题”。

配套发展“两小产业”,充分挖掘致富增收潜力。为扩大产业覆盖面,杜刚又多次召开村民会议,走访贫困户,鼓励贫困户发展庭院种植业、庭院养殖业“两小产业”,最大限度挖掘增收潜力。免费为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提供辣椒苗、萝卜、白菜种子等,既发展庭院经济增收,又达到了庭院美化绿化的效果。联系帮扶部门为32户贫困户每户赠送鸡苗30只,每户仅依靠销售土鸡年实现增收1500元以上。

整 “三类资源”,村民过上好日子

“脱贫奔小康仅靠政府‘单兵冲锋显然不够,全民皆兵才能攻城拔寨!”杜刚深谙此理。为此,他坚持集思广益,统筹整合资源,构建多元投入格局。

盘活本土“资源”。杜刚坚持问计于民、问政于民,多次征求群众关于项目实施意见,定期公开扶贫资金、办公经费和低保评定情况,用好用活“一事一议”项目,激发了群众参与脱贫攻坚的积极性,为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群众基础。同时,吸取“四议两公开一监督”的有效做法,创新提出村支部提议、村两委商议、村民代表会议审议、村干部个别走访劝导、村民大会投票表决的“三议一访一表决”方式,统一村民思想、集聚民心民智。

回引外出“资源”。通过“亲情连线”、“双找双配套”等活动,积极寻找外出务工能人和成功人士。春节期间,杜刚共召开恳谈会2次,发出信件15封,引导他们积极支持资金建设家乡。在他的感召下,原煤矿业主胡建清垫资600余万元用于村内水泥路、便民路建设。

借力帮扶“资源”。打好“联系帮扶牌”,定期向派员单位—邻水县委组织部汇报工作开展情况,向联系单位介绍本村资源、地理优势,积极寻求资金、项目帮扶。自到村工作以来,杜刚共整合各级各部门项目资金800余万元,用于基础设施改善、产业发展和标准化支部活动室及乡村旅游集散中心建设。

一勤天下无难事,人间万事出艰辛。如今的中城寨已经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杜刚的付出得到了各界的认可,先后被评为岗位学雷锋敬业标兵,荣获四川省五一劳动奖章。甘当愚公挖穷根,荒山不改誓不还。杜刚用实际行动践行了他上任时的铮铮誓言。

猜你喜欢
城寨贫困户农户
农户存粮,不必大惊小怪
让更多小农户对接电商大市场
云南最后的神秘村落——城寨
致富闯路人带领贫困户“熬”出幸福
『贫困户』过年
贫困户 脱贫靠产业
从城寨到屋村,寻找隐藏的赛博朋克之城
香港:城寨春梦
粮食日 访农户
农户存粮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