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免费学前教育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

2017-08-17 18:49徐立娟
新校园·上旬刊 2017年6期
关键词:可行性学前教育必要性

徐立娟

摘要:近年来,学前教育成了“两会”讨论中的“香饽饽”,对“学前教育纳入义务教育”的争论越来越激烈。从教育理论的角度来看,笔者认为学前教育更多的是发展学前儿童天性的教育,将其纳入义务教育会使其成为一种强制的范式教育,违背了儿童身心发展规律,不利于儿童的全面发展,因此笔者提倡实施免费的学前教育。基于此,本文分析了实施免费学前教育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关键词:学前教育;免费;必要性;可行性

实施免费学前教育的必要性在于:借鉴国内外关于学前教育的资助、免费政策及措施实施的经验,我国实施免费学前教育是教育国际化发展的趋势;从教育公平的角度来看,学前教育作为教育的起点,实现其公平是必要的;从学前教育的公益性来看,其属于准公共产品的属性。实施免费学前教育的可行性在于:当前社会经济的发展,国内生产总值、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的比重和国家财政预算内教育拨款中学前教育经费的比重均有着较大的提升空间;从经济学的角度看,学前教育的投入收益率高;从社会学角度看,免费学前教育的实施有利于促进社会和谐。

一、我国实施免费的学前教育是一个必然的发展方向

1.我国学前教育资助政策的支持

2007年,十七大报告中提出“重视学前教育”,这是学前教育首次被写入中央文件,学前教育的战略地位自此得到了人们的关注。2010年3月以来,随着《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等多部关于学前教育政策的颁布,突出学前教育的重要性,强调积极发展和普及学前教育,尤其是大力发展农村学前教育。为此2011年9月颁布的《关于建立学前教育资助制度的意见》,规定从2011年秋季新学期开始,对家庭经济困难儿童、残疾儿童和孤儿采用“政府资助—社会资助—幼儿园资助”三段资助模式。除了相应的资助政策的颁布,国家学前教育试点资金于2010年开始重点向贫困和少数民族倾斜,构建了地方学前教育资助体系。如广西壮族自治区建立了以县为主的办园体制和学前教育的管理体制,农村学前教育的发展得到了全面统筹规划;黑龙江省尝试构建以财政投入为主的学前教育经费保障制度,农村幼儿园得以正常运营。同时,带有资助性质的减免学前教育相关费用的政策在不同的地区先后出台,如辽宁省大连市以生均成本为基准给予农村幼儿园生均经费补贴,使幼儿园的运行保障机制得以不断完善。由此可见,国家对学前教育发展的重视程度以及推进实施免费学前教育的发展方向。

2.国外学前教育的资助、免费政策的实施

为了进一步推进学前教育的普及,保障适龄儿童尤其是弱势区域儿童能够平等地享有学前教育权利,近十年,世界大多数国家和地区的政府都相继颁布并实施免费学前教育的政策。例如,2004年4月,英国政府针对3~5岁的幼儿实施每周12.5小时的免费学前教育;2006年,颁布了《儿童保育法》(Childcare Act 2006),使免费学前教育得到了法律立法;2010年,免费学前教育得到了进一步的完善,对3~5 岁幼儿实施每周15小时的免费学前教育。美国、巴西、墨西哥等国也都通过实施部分或全部免费的学前教育政策和措施,大大普及了国家的学前教育入园率,同时都特别针对弱势地区实施了特殊的学前教育政策,保证学前教育资源分配的均衡性,在促进学前教育地区均衡发展的同时,更促进了教育公平。这些国家免费学前教育政策的实施以及这些国家经济发展的水平都证明我国实施免费的学前教育是必然的发展趋势。

二、当前我国经济和社会对学前教育的需求,以及学前教育“入园难”“入园贵”的现状,要求推进实施免费的学前教育

1.高质量的学前教育的需求供不应求,实施免费的学前教育成为实现教育起点公平的有力举措

自2010年开始,“学前三年行动计划”的首次实施,促使学前教育进入了快速发展的新时期。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国家公共财政对学前教育的投入大幅增加,学龄前儿童的入园率有了迅速的增长,达到70%以上。然而随着国家全面放开“二孩政策”,我国可能迎来第四次婴儿潮,“入园贵”“入优质园难”的问题再次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调查发现,目前的幼儿园大致分为四个等级:示范园、一级园、二级园和三级园。学前教育作为基础教育的起始阶段,“不能输在起跑线上”成了所有幼儿家长的座右铭,高质量的学前教育已然成了新的社会需求,其主要原因是各级幼儿园在师生比、师资条件和教师待遇等各项指标上,从示范园到三级园都出现了逐一递减的情况。这种递减带来的巨大差异导致人们对学前教育公平的呼声越来越高。笔者认为为了填平教育鸿沟,还每一个孩子以教育起点公平,实现教育均衡发展,应该从娃娃抓起,因此实施免费的学前教育,保证优质教育资源的均衡分配,实现教育机会的公平,无疑是促进学前教育公平的有力措施。

2.学前教育的公益性特点,要求政府承担大部分的成本投入责任,实施免费的学前教育

所谓公益性是指学前教育能为受教育的适龄儿童(及其直系亲属)之外的其他社会成员带来经济和非经济的收益,而且这种教育收益是为大多数甚至全体公民无排他性地享有的。然而就目前学前教育公益性现状分析看,与世界其他国家相比,其入园率不够高、地区发展不均衡、优质教育资源分配不均以及各级政府的公共财政投入少等均弱化了学前教育的公益性。为此,笔者认为仅仅依靠社会、市场或学前教育机构中的任何一方是无法有效实现学前教育的公益性的,必须借助政府的力量,让政府成为责任主体,推进实施免费的学前教育,积极普及学前教育,实现学前教育的公益性。

三、我国已经具备了推进實施免费学前教育的现实条件

1.学前教育经费占国家教育经费投入比重

从国内来看,2009年学前教育经费总投入244.79亿元,2014年学前教育经费总投入2048.76亿元,与五年前相比,增长了8.37倍,可以看出国家对学前教育的经费投入呈现持续增长的趋势。而从国际比较的视角来看,统计显示,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80%以上的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占比平均为9.67%,2014年我国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到70.5%,但相应经费占比仅为3.5%,这一比例说明我国学前教育的财政性投入是非常低的。据此表明我国需要进一步完善教育投资分配结构,学前教育经费比重的提高有着较大的发展空间,实施免费的学前教育有了财政投入保障的可行性。

2.学前教育经费“投入—收益”的可行性分析

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据一项关于早期补偿教育计划的研究发现,在学前期每投入1美元,可对儿童以后的发展产生7美元多的收益,其投入与产出比例是1:7.16。因此,普及和发展学前教育能够帮助社会脱贫致富,带来巨大的社会经济效益,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与此同时,从社会学角度来看,学前教育的投入还能够降低犯罪率、改善人民的生活质量和提高人民的健康水平,进而缩减公共行政、福利、医疗和司法开支,带来较高的社会文明效益。因此笔者认为政府加大对学前教育的投入,落实政府对学前教育财政投入的主体责任,进而实施免费的学前教育是保障国家富强、民主、和谐的有效途径。

综上所述,实施免费的学前教育是顺应教育国际化潮流的必然趋势,与此同时,随着我国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国家加大对教育的财政性投入,学前教育经费在教育经费中比重的增大有着较大的发展空间,学前教育投入收益的巨大回报也表明当前实施免费学前教育有着现实的可能。

参考文献:

周一青.实施免费政策补齐学前教育短板[N].银川:宁夏日报,2016-3-4(002).

猜你喜欢
可行性学前教育必要性
PET/CT配置的可行性分析
中职学校学前体育课调查研究
电气自动化在电气工程中的应用
养老金入市的必要性与风险分析
浅论五年制师范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管理
小学英语教育的必要性及其教学方法研究
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增强学生应用题解答水平
论语言教学活动中教师的引领艺术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
PPP物有所值论证(VFM)的可行性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