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中西思维差异浅析职场冲突及应对策略

2017-08-21 15:10杨娟
魅力中国 2017年28期
关键词:跨国企业应对策略

摘要:本文以中西思维差异为视角,探讨三种不同思维方式,即直线思维和曲线思维;直觉经验性思维和逻辑实证性思维;个体思维和整体思维在职场中的体现及由思维方式的不同引起的冲突与误解,并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来促进跨国企业中员工的有效沟通,从而提高工作效率,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

关键词:中西思维差异;跨国企业;职场冲突;应对策略

一、 引言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国际化的商业浪潮迎面扑来,跨国企业也随之接憧而至。由于中西文化的差异,特别是思维差异,在跨国企业中给职场中人带来诸多障碍,影响工作效率及员工团结。要想获得极大的发展空间,自身工作能力必不可少,然而跨文化交际能力更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一项工作的顺利完成,不仅要靠自身努力,更需要同事间互相协助共同完成,因此在跨国企业中,处理好与外国同事的关系对个人发展至关重要。

语言是思维的物质外壳,而思维则是通过语言来实现的,人类的思维是人类漫长历史发展的产物。“某个民族将长期以来对现实的认识凝聚成经验和习惯,借助语言形成思想,又赋予思想以一定的方式,就形成了这一民族所特有的思维方式。”[1] 连淑能认为:“思维方式的差异本质上是文化差异的表现,长久生活在不同区域的人,具有不同的文化特征,因而也形成不同的思维方式。”[2] 思维方式的不同影响着人们的行为规范,造成职场中众多冲突与误会。因此学习中西方不同思维方式对跨国企业员工的成长非常重要。

东西方思维方式的差异主要表现为:直线思维和曲线思维的差异;直觉经验性思维和逻辑实证性思维的差异;个体思维和整体思维的差异。本文拟从三种不同思维方式来阐释中西职场中的冲突,并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来提高工作效率,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

二、中西思维差异在职场中的体现

(一)直线思维与曲线思维的差异

“西方人的思維模式是直线型的,他们通常按逻辑直线推理的方式进行思维,而中国人的思维则往往是曲线的,喜欢用迂回曲折的方式进行思维”。[3] 从古至今,中国数千年的传统美德是谦虚、含蓄的处事风格。中国人推崇“中庸之道”,反对偏执和片面。自古名言“枪打出头鸟”告诫人们做事不要出风头,太抢眼, 要学会中庸与迂回。西方人性格外露,他们喜欢开门见山直接的表达方式。所以在西方职场中,你会经常听到,” lets get right to the point” “my point is ..”等句子。而中国有句古话叫“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在与人交谈时,中国人奉行的是委婉含蓄的表达方式,他们不会直接指出问题的所在,而是通过外围交谈,让对方明白自己的隐含意义。例如,在职场中,面对同自己观点相悖时,西方人会进一步增强自己的观点,驳斥别人的观点。而中国人则很容易改变自己的立场,部分否定自己的观点或部分认同对方的观点,即使有不可取之外。西方人会认为中国人思路不够清晰,不能把握主题和重心,过于注重不相关的人与事,不自信且工作效率低下。而中国人则认为西方人单刀直入的方式很鲁莽,过于咄咄逼人,居高临下。因为思维方式的不同,双方误解很多,影响工作效率及同事团结。

(二)逻辑实证性思维和直觉经验性思维的差异

西方人注重逻辑实证性思维,它的主要特征是:1)它以第二信号(语言、文字、数字和符号)作为思维工具;2)它以概念、判断和推理作为思维形式;3)以分析、综合、抽象、概括、比较、分类作为思维的基本过程。[4] 西方思维重视逻辑分析,主张通过大量实证分析得出科学、客观的结论。中国的思维方式则是通过经验来认识事物的本质,对事物的认识停留在对经验的总结和现象描述的层面上,偏重直觉和体验的思维方式,把感性材料组织起来构成有条有理的知识。在西方,父母在很小的时候都会教育孩子,不要相信感官,学会找寻事实。感官不能感知整个世界,要理性对待人与物。在职场中,分析工作的可行性时,西方人倾向于用具体数字说话,如一年的销售额为多少,利润多少,市场所占比例多少,比以往上升百分比是多少等,美国人只有知道这些确切的数据后才会很安心。而中国人则以经验为依据,以史为鉴,任何与历史和传统有关的东西都认为是有价值的,通过以往的经验来判断未来的发展,注重历史的继承性和权威性。因此在职场中,西方人认为中国人做事情停留在过去,缺乏具体依据,不善于探索开创未来。而中国人认为西方人做事只有理性数据,没有经验基础,过于冒险。

(三)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思维的差异

个人主义是西方的核心价值体系,是西方评判道德和善恶的主要价值标准。“个人主义主张个人正直与经济上的独立、强调个人主动性、行为与兴趣的理论,以及由这种理论指导的实践活动。”[5]中国一直强调“天人合一”,遵循集体主义原则,认为宇宙和世界是一个整体,人与自然是一个整体。在社会人际关系中,他们把个人放在集体当中去思考,个人从属社会,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个人主义反抗所有权威及试图控制个人发展的行动,尤其是由国家或是社会及集体施加的强迫力量,因此个人主义把个人与社会相对立,强调个人至上,反对统一的社会道德标准。受个人主义的影响,西方人注重隐私,认为自己的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在公共场合也与外人保持一定的界限。而中国人则重和谐、喜热闹,享受集体大家族的生活。在职场中,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的冲突尤为明显。西方人重隐私,除了工作,很少会谈论自己的家人及朋友。而中国人在工作之余乐意分享家人与朋友的趣事,这些在西方人看来非常不可思议。在工作中,如果老板要求员工逐个表达自己的意见,外国员工积极参与,自告奋勇的告诉自己的想法,而中国员工往往不会现场给出看法,他们会私下讨论后给出一个说辞或者少数服从大多数人的意见。外籍员工会认为中国员工没有创造力及创新精神,而中国员工认为西方人过于自私,只注重个人利益。

三、解决差异的应对策略

由于中西文化与价值观的不同,导致他们的思维方式存在巨大差异,在职场中的冲突与矛盾屡见不鲜,员工的工作效率及工作积极性大大降低,这种负面影响也制约着跨国企业的发展。随着全球化的进程与经济发展的需要,跨国企业逐渐壮大与发展也是大势所趋。为了提高企业的工作效率,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解决差异的应对策略至关重要。

(一)拓展员工的跨文化知识

职场中的众多误解与冲突都起源于对不同国家不同背景文化的不了解,如果企业能对员工在入职前进行相关文化培训,入职后定期进行文化知识文化背景的学习与培训,可以避免很多因不熟知而产生的冲突。员工拥有一定的文化素养,也更能提高工作效率,促进同事团结,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

(二)转换思维角度,学会换位思考

思维方式是长期的沉淀与凝聚,所以转换思维角度至关重要。在了解双方文化的前提下,学会换位思考、互换角度,那么双方更能理解对方所作所为。遇到冲突时,首先要转换自己角度,站在对方的立场设身处地的思考问题,很多问题就会迎刃而解,工作的积极性也提高很多。

(三)培养创新的思维方式

拥有创新的思维方式是现在科学思维方式的必备条件。无论是在生活领域还是工作领域,我们都不能被动的接受陈旧知识与信息,要学会主动思考问题,处理好过去、现在与未来三者之间的关系,要立足现实,接受新思维新想法,形成新突破。在工作中,要多观察,从多角度分析发生的问题,进行思考从而解决问题。

(四)互相学习,加快融入新文化

在跨国企业中,总有一方员工属于外来人,西方人亦或中方人。背井离乡后内心的孤独感与不适感在遇到冲突后亦加明显,而融入新文化是摆脱孤独感的最快捷径。中西思维方式中各有利弊,要学会取长补短,各取所需。因此拥有一颗包容及互相学习的心,能更好适应当地文化,融入新的文化,减少工作中的摩擦与冲突,提高工作效率。

四、结语

基于文化的不同,在跨文化企业中,中西方員工思维差异很大。西方员工注重直线思维、逻辑实证思维及个人主义思维,他们直接表达自我观点,善于用数字及逻辑推理来认识事物并注重个人利益及隐私。而中方员工则推崇曲线思维、直觉经验性思维和整体主义思维,他们含蓄委婉,注重传统和经验并尊重服从集体的利益。面对思维的不同,在职场中,我们应该做到互相尊重差异,学习差异,加强思维互补,培养创新的思维方式,从而建立一个有效的交流平台,提高工作效率,创造良好的职场环境。

参考文献:

[1]. Samovar.A.L., Porter. R.A. Communication between Cultures [M].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

[2]. 张莉,魏月红. 英语口语交际问题对策研究:中西思维差异视角. ICSSS 国际会议2011.10

[3]. 杨芳,何慧英. 试论语言与思维及文化的关系[J].前沿,2006,(3):194-195.

[4]. 袁瑛. 跨文化交际中中西思维差异的探究. 四川理工学院学报. 2005.12

[5]. Websters Ninth New collegiate dictionary. M. A :Merriam-Webster, Inc.1984, P615.

*本文为贵州省教育厅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项目(2015FDY31)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杨娟(1988-),女,汉族,湖北人,贵州财经大学外语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英语语言文学

猜你喜欢
跨国企业应对策略
从研发看企业的“走出去”与“请进来”
跨国企业如何应对外汇风险
基于文化多样性的管理沟通技巧构建
基于文化多样性的管理沟通技巧构建
商业银行在互联网冲击下的发展探讨
初中英语情趣教学的现状浅议
筑牢洪灾后的舆情“堤坝”
利率市场化改革对商业银行的挑战及应对策略研究
我国信用评级业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跨国企业跨文化现状及对策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