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数学分数教学方法

2017-08-21 21:17李兴
魅力中国 2017年28期
关键词:方式方法小学数学策略

李兴

摘要:数学是小学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分数是小学数学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分数是小学数学中较为复杂、抽象的一个知识点,小学数学中分数教学重点考察学生的数学计算能力运用的灵活性,小学时期的学生正处于思维发展的初始阶段,对于复杂的数学知识理解能力相对来说较弱,在分数学习时容易出现计算错误,影响分数学习的自信心。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以单方面的知识灌输式的方法开展数学教学活动,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下容易失去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教师要积极进行教学策略的优化,寻求合适的、科学的教学方法,教师应深入研究小学数学教材,对教材知识进行重组和整合,转变教学角色,树立“学生为学习的主体”的观念,考虑学生的心理特征和兴趣爱好,充分调动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得学生有效地掌握分数知识,提高学生的逻辑能力和思维能力,从而达到良好的分数教学效果。

关键词:小学数学,分数教学,策略,方式方法

一、利用学生身边的实物认识分数

要学好分数,首先得正确地理解分数的概念。分数是相对于整体来说的,是对整体进行分割的需要,来源于生活实际。因此,在進行分数教学时,尽量通过身边的实物来讲解,使分数更具有真实性,可触摸性。

由实物导出分数,利用家庭生活中吃西瓜的实例,平均分给家庭成员的每个人,四口之家每人分多少。如把一个西瓜切成4等份,每人得到4份中的1份,即为1/4;如把这西瓜切成8等份,则每人可得到8份中的2份,即为2/8;如分成12等份,则每人可得到12份中的3份,即为3/12。像1/4、2/8、3/12……就是分数,是整体(一个西瓜)的一部分。学生都有这样的生活经历,理解起来也容易,再通过其他的生活例子加深理解。

从实例中还能让学生发现:1/4=2/8=3/12=……由此总结出分数的基本性质,充分体现出数学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在探索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喜悦,能极大地增强学生学习分数的积极性。

反过来,对于分数的理解,可提供具体的实物。如对3/5的认识,可以看做是“把一斤红枣分成5等份,取其中的3等份”等。

二、通过图示方式进一步理解分数

根据小学生形象直观思维的特点,借助图形能更好地理解分数。

1、画圆法:如1/4,可画一个圆,把圆分成4等份,给其中一份涂上阴影,阴影部分就是1/4;3/4就是未涂阴影的部分。由图还很容易知道两个分数的大小比较,如1/4与1/8比较大小,在图示圆中,1/8表示为8等份圆中的一份,显然图1与图2比,图1的阴影比图2的阴影大,即1/4>1/8。

2、画长方形法:如2/3可画一个长方形,把这个长方形分成3等份,给其中2等份涂上阴影,阴影部分就是2/3;如3/4就可在上述长方形中,分成4等份,给其中的3等份涂上阴影表示为3/4。两长方形的阴影一对比,还容易比较出分数的大小:2/3<3/4。

3、线段表示法:把一个分数利用等份线段来表示。如2/5,可画一条线段,把这条线段分成5等份,取其中的2等份,就是2/5了。

通过图示,给学生以直观的感觉,使分数不再抽象,符合小学生的身心发展及认知规律。

三、正确理解分数的运算

通过上述图示方式可比较分数的大小,但总是这样来理解就很麻烦。怎样能更好地区分其大小呢?如分蛋糕中,分得3/5和2/5容易区分多少,也就容易知道3/5和2/5的大小。这是分母相同的情形。

若分母不同,如2/5和1/3比较大小,只要掌握了转化分母相同的方法,问题就迎刃而解了。让学生知道化为相同分母的必要性以及化相同分母的方法就成为进行分数大小比较的关键了。这时,我们可以借助1/2=2/4=3/6来类比,2/5=4/10=6/15=8/20和1/3=2/6=3/9=4/12=5/15,这是分数的基本性质,是换了分母,但分数的大小值没改变。在转化中,找出分母相同的两个分数来,6/15和5/15,易知6/15>5/15,从而能得2/5>1/3。

再来探究一下分母15的来历:5变为15是5乘了个3,3变为15是3乘了个5而得,这就引出了找几个分母的公分母的问题。找公分母最简单的办法就是各个分母相乘,但更多的时候会使计算量增大,如能找到最简单的公分母,计算量就能又小又准确。所以教学中找最简公分母是分数教学中的重要一环,分解质因数、短除法等,不要怕麻烦,务必使学生切实掌握,准确运用。

还要让学生进一步掌握分数的加减运算。两人分别吃了一个蛋糕的3/5和2/5,这两人一共吃了多少蛋糕呢?用数学语言表示为3/5+2/5,由实际看就是一个 完整的蛋糕,即为1了,所以3/5+2/5=5/5=1。强调同分母的分数加减:分母不变,把分子相加。而当分母不相同时,可通过化为相同分母的形式(即通分)来进行分数的加减运算。

四、理解关键词语,灵活运用分数

在分数的运用上,经常会出现“剩下的”、“几分之几”、“几倍”、“用掉”、“拿走”等词语,在教学中要紧扣这些字眼。如一根火腿肠先吃了一半,再吃剩下的一半,一共吃了这根火腿肠的多少?学生往往会解成,1/2+1/2=1,一共吃了2/2,即吃完了这根火腿肠,而没仔细考虑“剩下的”意思。

只有在充分理解题意中的生活意义后,才能运用好分数解决问题。教学中应多通过些分数的实际问题,让学生体验到生活中数学无处不在,加深对分数的理解,并逐渐培养学生从实际生活提炼出数学问题的能力和学会运用数学的意识。

参考文献:

[1]王加虎,《小学数学分数教学方法实践反思》,《科普童话》,2016年23期

[2]钱学娟,《小学数学“分数”教学研究》,《新课程导学》,2015年29期

猜你喜欢
方式方法小学数学策略
拓展训练引入体育教学的方式探究
浅析体育教学中的柔韧性练习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
Passage Fou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