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清廉诗美学意象及当代美学价值研究

2017-08-21 00:10金银唐日照
科技视界 2017年10期
关键词:美学价值

金银 唐日照

【摘 要】古代清廉诗以独特的美学意象表达出士大夫高洁清雅的人格魅力,在反腐倡廉的今天依然能够具有现实意义。本文从古代清廉诗典型的美学意象入手分析,探究其在当代美学价值。

【关键词】清廉诗;美学意象;美学价值

“清廉”作为一个人类文明社会永恒的主题,是一种高尚人格的追求。诗歌作为一种能够“诗言志”的文学现象,以清廉为主题的诗作在古典诗歌中占重要组成部分,不但具有诗歌自身所具有的普遍的审美价值,而且还兼具有清廉教化和清廉美育的社会功能,对于当今倡廉文化建设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本文把“清廉诗”作为独立的一种诗歌类型,从美学意象和当代美学价值的思想角度给予解读。

1 清廉诗含义及各类诗歌中的体现

古代清廉诗,主要指在内容上以清正廉明的个体品格和重名轻利的伦理道德为主的诗歌。目前在文学界还没有把清廉诗作为一个单独的类型,那么研究清廉诗只能从公认的诗歌类型中去找寻,这样不可避免地会和其它类型的诗歌在思想上有融合和交叉。

1.1 咏物诗中的清廉诗

所谓咏物诗,借所吟咏之物或是直抒胸臆或是借物讽贪以托物言志,这类托物言志的咏物诗最大的特点是要凭借物来表达自己的心志,往往表达的就是文人所追求的重义轻利和品行高洁等等,那么体现出表达清廉思想的即可称为清廉诗。例如,王安石的《孤桐》“天质自森森,孤高几百寻。凌霄不屈己,得地本虚心。岁老根弥壮,阳骄叶更荫。明时思解愠,愿斫五弦琴。” 作为心忧天下的百姓宰相王安石,以“孤桐”自喻,但却甘愿被砍斫为五弦琴一把,颂奏清明之乐音,真把个老臣坚强不屈、老而弥坚、甘于奉献之情之心體现出来。再如,北宋的李纲作有《病牛》一诗:“耕犁千亩实千箱,力尽筋疲谁复伤?但得众生皆得饱,不辞羸病卧残阳。”诗人借病牛自喻,表达自己对天下苍生的关怀之情,如若天下众生都能够安饱,诗人如病牛般拖着疲倦衰老的病躯也心甘情愿。这两首诗从某种角度来说都可算是清廉诗。

1.2 咏史诗中的清廉诗

咏史诗是以历史为客体来抒写主体情志的诗歌。咏史诗大多针对具体的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有所感慨或有所感悟而作。以“借古伤今”或者“借古讽今”的艺术形式来表达对历史的看法,势必会涉及到前代的经验教训或者楷模。李商隐的《咏史》:“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诗人从作为咏史诗,诗人透过历史历览前贤看出了“成败”的根源所在,诗人对“勤俭”的看重正是清廉为官的要求。 古代文人士大夫的清廉人格表现在“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坚持固守自己的清尚高洁。而“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升华为对生命的关切,对生命的悲悯和慈爱,对清廉高洁一尘不染的人格节操的追求。同样,清廉诗表达清廉勤政的思想,在诗歌的表达上不可避免的从反面来表达对贪污的鞭挞,运用讽刺的手法而作。例如,唐代曹邺的《官仓鼠》 “官仓老鼠大如斗,见人开仓亦不走。”夸张的语言辛辣的讽刺,表达对贪污官吏的鞭挞和嘲讽,其讽刺意味溢于言表。

2 清廉诗审美意象的典型性分析

运用意象表达是诗歌的重要特征,清廉诗在诗歌意象表达上拥有自身的典型意象。通过意象将诗内在的情与志表现出来,将“情志”形象化,将清廉诗艺术化。清廉诗中所体现的士人的人格特征明显恰恰是以典型的的意象为载体,在此选取两类意象作为分析对象:

2.1 比德审美意象

比德是中国古典美学中的一种审美传统,是将自然物的某些特征比附于人们的某种道德情操,是自然物的自然属性人格化。清廉诗中常见的意象如松、竹、梅、清风、蝉等等,它们本身具有的特性以人性化对应着人的高洁的品格,所以说在历史审美文化积淀中,这些意象已经成为象征着清廉人格的艺术符号。通过在咏物中对这些自然品性的弘扬,来表达自己的清廉志向和高雅审美趣味,比如屈原在《离骚》中的香草美人;《离骚》中的木兰鸾凤等等都表现出屈原遗世高洁的审美人格。后世文人士大夫也是运用这种清廉高洁的意象,表达自己心中之志。比如虞世南的《蝉》“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再如“梅兰竹菊”作为花之四君子,被文人士大夫们寄托自己的清廉高洁情操,陶渊明独爱菊,陆游多爱咏梅,郑板桥爱竹等等。王冕的《墨梅》“吾家洗砚池头树,个个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好颜色,只流清气满乾坤”等等,共同构建了清廉诗歌中的清廉意象,也成就了清廉诗的审美艺术精神。

2.2 清廉人格意象

以历史上典型的具有清廉人格的清廉之士形象作为诗歌歌颂的对象,并以此为自己人生追求的清廉典范。这种清廉的人格意象成为了一种意象精神积淀,组成这些人格意象的主要有拒不食周粟的伯夷、叔齐;九死不悔的屈原;天知、地知、你知、我知的四知太守杨震等历史上诸多廉吏。他们共同拥有着清廉高洁、重义轻利的高尚品格,成为后世士人君子所崇拜、向往的审美人格对象,后世对其的吟咏已然成为一种清廉崇拜。同时诗人以系列的与清廉相对应的丑陋意象表达对贪腐行为的讽刺鞭挞,从美学的角度讲,这一类的暴露丑的意象,在清廉诗中以贪腐艺术化审美处理,具有更强的艺术性。比如“狐兔、燕雀、仓鼠、臭苍蝇”等等,诗人大多以百姓的角度来审视,使得清廉诗具有朴素的一面,如《诗经?硕鼠》篇中的“硕鼠”,唐代曹邺的《官仓鼠》。清廉人格意象为雅,雅体现的是文人士大夫的高雅审美情趣的认知;鞭挞贪腐的俗,俗则是以百姓的视角审视社会黑暗面,二者统一地构成了清廉诗意象。

3 清廉诗对当代社会的美育价值

中国共产党十八大以来,以廉政建设为主的反腐工作进入“新常态”,不仅要依法治国,通过制度约束规范行为,“不能腐”;还要以德治国,通过廉德修养来提高精神境界,“不想腐”。这样,清廉诗的美育价值就体现在这里,在于提高官员的廉德修养精神层面,把清廉道德情操以诗美的形式承载出来,从精神层面陶冶和美育教化,培养健全人格,以弘扬清廉价值观,砥砺廉行,严格自律,将防腐倡廉落实到实处。

3.1 怡情养性,培养健康审美趣味

当代经济社会,人们对于经济利益的追逐不可避免会出现一些审美趣味不够高雅的情况,如何在这种形势下倡导清白高洁的审美趣味需要每个人的注意。清廉诗在诗中表达着自己的审美趣味,折射出诗人高尚的人格境界。苏轼说:“宁可食无肉,不可使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 于谦《入京诗》的“清风两袖朝天去, 免碍阎罗话短长”。诗中表达着诗人的高尚节操、崇高人格,是诗人高尚审美趣味的体现。古代清廉诗中士大夫的尚“清”审美趣味,也正是他们“清”美人格的体现,在审美关照中实现人格的升华,对于引导当代人们形成健康的审美趣味,培养健全的审美人格,摒弃低俗的审美趣味具有重要意义。这种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对性情的怡养恰恰是清廉诗的美育作用。

3.2 增强道德自律,提升人生境界

缺少道德自律,不能坚守清廉高洁的道德情操是从古到今贪腐屡禁不止的一个重要原因。保持的清廉意识“四知太守”杨震;留下千古清名的“悬鱼太守”羊续等。这些清廉官吏在道德自律之下,营造了良好的社会风气,也为后世树立了榜样。而这些清廉自律的人格人以艺术形式出现在诗歌当中,这些清廉自律的人格形象呈现给大众,通过诗歌的教化作用提高人们的清廉自律意识,从感性的审美的层面上给予人们思想上美育的陶养。

在诗教文化的传统中,古代士大夫以独特的审美意象融合着自己高洁的人文情怀,形成独特的清廉主题诗。对清廉诗的审美研究,不仅仅是对中国古代知识分子清廉高洁的审美人格的审视,更是在当今社会寻找其美学价值,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古代清廉诗中所体现的“清正廉直”“独善达兼”“淡泊达观”“悲悯百姓”的高尚人格,正是值得当今学习的,清廉诗为当今社会反腐倡廉提供一些审美借鉴。

【参考文献】

[1]韩经太.谈美论辨析[M].南昌:百花洲文艺出版社,2005:2.

[2]蒋寅.古典诗学中“清”的概念[M].中国社会科学,2000:1.

[3]转引自肖杰著.中國传统廉政思想研究[M].吉林:吉林大学出版社,2010:6.

[4]张建华.廉诗三百首[M].北京:中国方正出版社,2008:120.

[5]钱锺书.宋诗选注[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129.

[6]贺卫东.先秦儒家《诗》教美育思想研究.陕西师范大学.博士论文.

[责任编辑:朱丽娜]

猜你喜欢
美学价值
健美操的健身及美学价值研究
从《夕阳箫鼓》谈我国钢琴曲的美学诠释
文艺美学观念与散文艺术价值研究
中国画的高贵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