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背景下的高中音乐鉴赏教学

2017-08-21 14:10丁玮
魅力中国 2017年28期
关键词:音乐鉴赏审美教育高中

丁玮

摘要:普通高中音乐课的基本任务是面向全体学生,普及高雅艺术,以先进文化为导向,吸纳人类文明发展的优秀成果,提高每一位学生的音乐文化素养,使学生更好更完美地鉴赏作品,这不仅仅是当前,而且是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需要不断探索的课题。

关键词:审美教育;高中;音乐鉴赏;教学

音乐作为体现人们审美能力的学科,对学生的综合素质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高中音乐鉴赏教学作为教学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审美能力的提升有着重要作用,然而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使得以往高中音乐鉴赏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逐渐出现,阻碍了学生审美能力的提升。而对话式教学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在高中音乐鉴赏教学中的应用,使得教学环境得到了极大地改善,提高了教学质量,为学生审美能力的养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学科综合要避免盲目延伸,要坚持“以音乐为本”

新《音乐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中讲到“应当提倡学科综合”,它体现了现代教育的发展趋势,是学科体系领域的纵向伸展,也是精英文化向大众文化的回归。合理的学科综合,不仅能拓展学生的审美视野,给学生广阔的体验和表现音乐的空间,而且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文化素质。但是,一些音乐鉴赏课的综合学习越来越多的表现为社会调查、查阅资料、讲述民族历史与文化、文学语言、戏剧表演等非音乐的活动,音乐课堂上充斥着越来越多离题的拓展。如老师在欣赏、介绍云南彝族民歌的时候,大量地与学生讨论云南的民族服装、节日、民族习惯等问题,缺乏音乐性,音乐课前半截俨然成了历史文化课。虽然课堂内容丰富多样,但这样的学科综合是不可取的!这样的音乐课迷失了音乐本性!音乐学科综合,必须以注重音乐性为前提,必须坚持以音乐为本的原则,必须要以音乐为载体,以丰富的音乐、绚丽多彩的音乐表现形式为综合学习的内容,这样的学科综合才真正体现了《音乐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中讲到“应当提倡学科综合”。

二、注重基础知识

在音乐鉴赏课中以基础知识作为手段,引导学生带着疑问和感情对音乐进行鉴赏。作为常见的艺术表现手法,音乐可以通过音响、音强或者音乐等外部表现形式来表现一定的社会生活情境或者思想感情,而对于欣赏者而言,可以利用一定的鉴赏知识对自己听到的音乐进行鉴赏,从中体会音乐的韵律之美。在音乐鉴赏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学生对于相关乐理知识以及音乐感知能力的培养。教师应该通过多种方式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为学生构筑一个自主学习和自我潜质发挥的平台,这种平台作用的实现可以通过教师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通过一定的悬念制造激发学生对于音乐作品的兴趣,从而使其带着疑问去聆听、欣赏音乐作品,在欣赏的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实现其对音乐节拍、节奏及旋律等的感受。在学生对音乐形成初步感受的基础上,教师再讲解相关的音乐知识,解开学生在欣赏前后所产生的一些疑惑,教会学生如何利用音乐的外部元素实现对音乐韵律之美的鉴赏,把握住音乐中所传达的思想。通过这种渐进式的教学,使学生能够发现音乐中蕴含的美,并且通过对音乐元素的体验来体会到音乐创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从而引起自己的共鸣。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将一些优秀的音乐作品引入课堂引导学生进行欣赏品鉴,能够提高学生对于音乐作品鉴赏的能力,也能够实现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和提升。

三、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在音乐鉴赏课中要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通过互动式教学的开展,为学生提供音乐鉴赏的有利条件,情境的创设为其提供想象和联系的空间,使学生们对音乐作品有更多的思考。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可以在鉴赏教学的基础上设计专门的综合音乐鉴赏教学实践课程,以活动的形式实现学生自我学习能力的开发。在实践课中让学生通过对音乐作品的聆听,亲自感受作品中所传达的韵律美和情感,教师对于学生实践的作用更多的体现为一种引导而非传统的知识的讲解和传输,通过这种方式,能够更好的实现学生独立感受音乐。并且通过课堂交流的环节使学生将自己对于音乐的感受描述出来,教师对学生的描述和感受给予一定的评价,引导学生从更深刻的角度来感受音乐,使学生更好来鉴赏该音乐作品。因此,该种教学目的的实现便要教师充分利用各种教学手段和方法,丰富教学内容活跃教学气氛,使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中。

四、留出想象空间,适当引导,避免过多的言传身教

音乐艺术的非语义性和不确定性,决定了音乐学科同其他学科具有不同的教学方式,即:体验的方式。音乐是一种直接经验,而直接经验的获得,必须通过知觉的方式。因此,音乐教育过程,应是一个学习者对音乐的感受、感悟和音乐对学习者的感染、感化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角色应是引导者和促进者,其作用是引导学生理解音乐家的美妙音乐,而不是代替学生理解音乐,不能让学生“被理解”。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有些老师仍试图把音乐给学生“讲明白”,这种方式显然是不可取的,其根本症结在于排斥了学生的主动参与,学生无法形成同音乐之间的直接体验与交流。音乐音响的非语义性特征决定了音乐教师不能对音乐作品进行过多讲解,学生们在欣赏同一首音乐作品时,由于各自不同的生活经历,他们所联想或想象到的音乐内容不可能是完全相同的,对音乐内容进行过多的讲解和诠释,无益于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的提高。因此,音乐鉴赏教学一定要给学生流出足够的想象空间。并且,学生的音乐鉴赏理解与作曲家的内涵不一致时,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理解,找到与作曲家内涵的共同点,肯定学生音乐鉴赏的闪光处,千万不能一棍子打死,以作曲家的意图,来否定学生有个性的或有创意的理解。由于学生音乐经验积累或联想、想象能力的差异,他们在聆听音乐作品时往往表现为浅表层次的不同反应与理解,更不会与作曲家的作曲意图不谋而合。因此,老师决不能用一个标准答案来诠释某一个音乐作品。“雪融化后变成什么了?”“变成了一个明媚的春天!”“不对!雪融化后变成水!”——新课程的音乐老师,再不能做这样死板的老师!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进行,以往高中音乐鉴赏中的弊端逐渐显露,而对话式教学的采用,使得高中音乐鉴赏教学效率以及质量得到了提升。对话式教学的采用,使得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了提升,為学生审美能力的提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也使得学生与教师之间形成了一种和谐的师生关系,使得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得到了发挥,促进了学生的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1]李金园.基于对话式的高中音乐鉴赏教学研究[J].音乐时空,2015(19):171.

[2]林季君.《高中音乐鉴赏对话式教学探究》结题报告[J].黄河之声,2013(03):102-103.

猜你喜欢
音乐鉴赏审美教育高中
浅谈高中音乐教学中学生鉴赏能力的培养
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小学体育教学中审美教育初探
浅谈优化音乐鉴赏能力的培养路径
新课改下如何打造优质高效的高中音乐鉴赏课
新课标下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交互式电子白板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高中政治课中的分层导学探讨
理顺高中政治课堂问题教学流程研究
高中学校“三心素养特色德育”实施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