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学语文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策略

2017-08-21 21:39王燕
魅力中国 2017年28期
关键词:中学语文新课改方法

王燕

摘要:语文这门学科和数学英语一样,不管是在分值上还是在课程的数量上在中学这个阶段都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可是,当前初中语文的教学效果并不是很理想,这些在教学理念和教学形式上都有所体现。除此之外,随着学生对语文学习的积极性的下降,老师的教学激情也每况愈下。要想从根本上提高中学语文的教学质量,就需要用创新的思维,针对所面临的问题,制定相应的解决策略。

关键词:中学语文;新课改;方法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行和深入,课堂教学引入了许多与学生生活、现代社会实际相关联内容:教学内容鲜活了,不再枯燥乏味;讨论答疑替代了死记硬背,明理分析取代了题海战术,小组合作、师生互动的多边交流代替了教师单向灌输,课堂教学方法变得灵活多样;教学手段更加直观,教学也更有效有效。这些可喜的现象冲击着僵化呆板的传统课堂教学,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现代教育观念,在理念上已形成了一种共识。然而在课改过程中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以初中语文为例,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学生的主体地位还没有转变过来,学习理念不适应新课改要求

实施新课程的一个重要理念就是变教学中教师的"独脚戏"为师生、生生、师师之间的多向合作互动。但也有不少学生则一脸迷茫,无所适从。从笔者调查的情况来看,学生学习的依赖性太重,习惯于唯教师传授是听,在他们头脑里烙印着你教我听,你授我学的传统理念。因而在学习中常常是只知听不知问,只知记不知想,只知读不知悟。学生小组合作学习时,表面上热热闹闹、生动活泼,实际上真正参与讨论问题的学生很少,其余的学生要么在小问题上纠缠不清,要么一言不发,作洗耳恭听状,要么就浑水摸鱼,说些题外话,小组合作学习常常流于形式。学生的学习理念完全没有随着新课改的实施而转变过来。

二、受各种條件主观和客观条件的影响,学生课外阅读量较少

学生语文能力的增强、人文素养的提高,离不开课外阅读的积累和体验。《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初中阶段的学生要"学会制定自己的阅读计划,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而实际上很少有学生做到这一点。很多学校是图书室藏书甚少,很少有学校向学生开放,形同虚设,不能发挥其应有的功能。很多家长愿意购买练习题之类的书让孩子做,却常以影响学习、不务正业为由对孩子的课外读物大加禁止。学校里教师对学生看课外书的态度也不相一致,文科教师大力提倡,理科教师则极力反对。因此,学生的阅读量总是不能增加。

三、教师的素质急需提高

面对新课程,广大语文教师茫然不知所措,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很多教师依然遵循传统的教学,没有创新。有的教师试图让学生活动起来,但终因能力有限,方法不妥,学生不积极主动参与,到头来还是教师一人包办,把教学任务扛下来。还有教师为了表现民主平等的师生观,一味地迎合、迁就学生,对学生的回答不辨真伪,无原则地加以肯定、表扬。因此我们说,教师的素质还不适应课改的要求,尽管广大教师在思想上明白课改的重要性,愿意接受新课程理念,但要把这种理念内化到自己的知识结构中,外化为自觉的行动还需要时间,这就需要我们语文教师转变观念,以适应新课改的要求。

四、整合资源,把握目标

语文新课标要求教师要给学生美的熏陶,又要切实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要达到这一目的,笔者认为首要的是把握好教材与其他课程资源的关系。教材是最好的阅读范本,也是最好的课程资源。它的编写依托课标,体现课标的精神内涵。但仅凭教材的学习又是无论如何也学不好语文的,教师还要立足教材,让学生直面教材、研读教材,再从教材出发引导学生关注课本外的学习资源,让教材成为链接其他课程资源的纽带。其次,把握好三维目标之间的关系。就一节具体的语文课而言,要妥善处理好三维目标之间的关系:知识与能力目标是传统语文教学的精华,我们必须要继承,而另两个维度的目标也是新课标的亮点之一,三维目标,三足鼎立,不可偏一而废。再次,把握好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的渗透关系。 语文课要通过多种生动的形式(表演、绘画、唱歌、实验等)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使语文课堂变得更加轻松活泼。

五、多法并用,激发学生兴趣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这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习的最佳动力。学生有了学习兴趣,学习活动对他来说就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享受、一种愉快的体验,会越学越想学、越爱学,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乐中施教和趣味教学,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笔者通过自身的教学实践,总结出了几种初中语文趣味教学法。

(一)导语激趣法

好的导语像戏剧的序幕,令学生心驰神往,是学生变"要我学"为"我要学"的重要一步。如笔者在讲《狼》时,就说:"在小学时我们学过《狼和小羊》一文,结果是狼吃掉了羊,假设把羊换成了人,结果又会怎样呢?"这样既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为学生对本文主题的理解做了铺垫。

(二)故事激趣法

初中生都喜欢听故事。讲课时,教师可迎合学生的这一心理,适时地给学生介绍一些生动有趣的故事,从而引发学生兴趣。例如笔者在讲诸葛亮的《出师表》时,就顺便讲一讲刘备三顾茅庐,邀请诸葛亮出山的故事。

总结:

新课程背景下的语文教学仍然存在的问题,需要我们语文教师不断地去探求新思路、新方法、新教学手段,只有不断地创新,才有可能推进新课改的实现

参考文献:

[1]陈丽云.中学语文延伸阅读教学的理论与实践.时代教育.2014(16)

[2]李明月.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时间探索.作文成功之路.2013.

猜你喜欢
中学语文新课改方法
新课改下提高高中数学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
新课改核心素养下的高中数学概念教学探索
纪录片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新课改理念下的高中物理教学实践研究
走出经验主义、拿来主义迷津——苏宁峰《表现论视野下中学语文的批判性解读》序
走出经验主义、拿来主义迷津——苏宁峰《表现论视野下中学语文的批判性解读》序
浅析中学语文的教学方法
新课改下开展数学建模教学之浅见
用对方法才能瘦
四大方法 教你不再“坐以待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