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数学情境教学

2017-08-21 02:31陶绍斌
魅力中国 2017年28期
关键词:情境教学法初中数学课堂教学

陶绍斌

摘要:数学课堂情境教学通过情境的设为学生呈现出刺激的数学信息,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启迪其思维,增长其发现欲,唤醒其强烈的质疑猜想。可以说,创设数学情境的目的,就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创新思维。而有效的课堂情境教学无疑值得探讨。

关键词: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情境教学法

新课程教学改革背景下,初中数学要不断进行创新的教学模式,更好地适应和满足新形势下学生学习的需求。而情境教学模式成为初中数学教学创新方法的选择,情境教学包含多方面的内容。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特点以及学科特点如何设计符合实际需要的情境教学,是值得教师研究的课题。情境教学模式的应用,旨在利用生活中的事物,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养成善于思考、乐于动手的学习习惯,为学生学习数学打下良好的基础。那么我们应该如何进行数学课堂教学呢?本文结合日常的教学实践谈谈自己在利用和创设情境教学中的一点做法。

一、创设问题情境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情境设置恰当与否是与学习内容和目标紧密相关的,目的在于引发学生思考,而不是那些脱离学生实际的或远离数学本质的东西。把握住情境与情景的区别。从内涵看,情境与情景,前者包容信息量较大,内涵更丰富,常常处于动态之中,具有过程性和动态生成性;而后者仅仅是问题的一个背景。数学情境并不局限于现实生活素材。一个适用的好的数学情境,应该是有鲜明的目的性和指向性,能把数学课堂中的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融为一体,并使数学课堂具有动态生成的立体的环境。必须处理好数学问题的生活化与数学知识体系系统性之间的关系。在当前我们推进数学课程改革的进程中,应该认真总结与反思在数学情境化设计与实施中的经验与教训,处理好数学情境化与数学知识系统性之间的关系。一个好的数学问题情境,具有真实性、开放性、可接受性。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情境的创设形式是千变万化、多姿多彩的,无论用哪种方式创设,必须使问题结构、数学知识结构和学生认知结构三者和谐统一。

二、创设故事情境

利用有趣的数学故事进行教学,不仅能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还可以揭示数学学科中的人文精神,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数学审美能力。例如在讲“无理数”这一节时,教师可以在课堂上讲述西伯斯为了捍卫真理而被谋杀,最后被装进口袋里扔进地中海的故事,学生必然听得津津有味。在“简单事件的概率”教学时,可以讲述梅勒和他的朋友赌局分配金币的故事,让学生感悟概率的简单应用。又如我们耳熟能详的《龟兔赛跑》的寓言故事也可以被引入进来。我在复习“函数的图像”时就用到了这个故事:乌龟和兔子赛跑,兔子开始远远领先于乌龟,兔子就骄傲了,在路边睡了一觉,而乌龟却一直往目的地奔跑,最终乌龟获得了冠军。我把故事情节变成了相应的函数关系,并用简洁的函数图像描绘出来,再次展现了数学的魅力,提高了课堂效率,增强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创设游戏情境

竞争意识是学习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种意识,对于提高学生整体与个体的认知水平具有积极的作用。教师要善于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这种竞争意识,可以通过创设游戏情境的方式来让学生体验竞争,在竞争中不断提高自己。在验证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时,教师选择了游戏接龙的方式,由任意一位学生开始,针对方程2X+Y=40,任意给X(或Y)一个值,点班级另外一名学生,说出相應的Y(或X)的值,再由这位学生给出新的X(或Y)的值,依此重复进行,教师强调,看谁算得又快又准。

学生对这种方式都很感兴趣,都能认真思考,积极参与,在轻松愉快的情境中熟练掌握二元一次方程组的验证方法。此外,我还经常鼓励学生将自己设计的一些游戏搬到课堂上,一方面可以促进学生的合作与良性竞争,同时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能够十分活跃地参与其中,在游戏中互相影响、互相沟通、互相补充,达到共识、共享、共进,真正实现共同进步。

四、创设互助合作情境

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不同的个体形成的班级必然会有差异性,这对于教学其实是非常有利的。教师可以利用这种差异,组建学习小组,创设出一种合作互助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在小组中实现互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根据每个学生的异质性来分组,使小组成员之间能够优势互补,形成共同的学习合力。在小组组建成之后,教师可以进一步分配角色,划分小组的策划者、问题的设计者,领引学生通过合作、讨论等形式去思考、探究问题。

例如,在教学中我经常根据学习内容,采用异质分组的办法,将男生和女生、学习成绩好一点的和学习成绩差一点的、性格内向与性格外向的互相搭配,其目的就是让全班形成一种互补,实现互助合作。这样既利于学生在学习时展开合作,相互影响,共同提高,又有利于在全班形成积极合作、互帮互助的良好氛围,全班学生一起学习、探究、讨论,往往会收到预想不到的效果。又如在教授有关正方形的几何题时我让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进行探究,让每个小组动手操作折出正方形后,来共同研究解题步骤,看哪一组归纳得准确、全面。教师就探究的内容和方法提出如下要求:(1)利用新折的正方形进行探索归纳;(2)从边角、对解线等方面进行思考;(3)可以测量、计算、验证作各自的结论。学生为了给自己小组争得荣誉,都积极表现,很快就完成了本次学习任务。

此外,教师还可以运用富有激励性的评价语来创设温馨积极的课堂情境,如:开动脑筋想一想,说错了也没关系;教师喜欢爱动脑筋的同学;你回答得很棒等等,以此来激励学生大胆发言,主动对话。在这种情境中,学生不但会积极地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还会积极地投入到整个学习活动中去。

总之,初中数学教学从重知识传授向重能力培养转变,教学目的由重结果向重过程转变,成为近年来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化条件下教育基本理念与核心内容的重要体现。而数学课堂采用情境教学,能有效实现上述目的,这对进一步推动当前新课程改革健康发展无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猜你喜欢
情境教学法初中数学课堂教学
简约化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实践探索
自然拼读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融入
数学开放题在初中课堂教学的探索
初中科学课程中利用情境教学法渗透德育的探讨
小学英语课堂情境教学法探讨
创设情境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情境教学法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应用
例谈数学教学中的“顿悟”
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创建策略
学案式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