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教学中怎样融入环境教育

2017-08-21 11:13罗欢
魅力中国 2017年28期
关键词:环境问题环境教育渗透方法

罗欢

【摘要】 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的环境问题日趋严重,每年都有许多的环境问题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如水灾、泥石流、雾霾等等,给人们带来了灾害。环境问题已经成为当今时代关注的焦点,因此保护环境刻不容缓。高中的地理学科在教材上与环境保护有着重要的联系。如何在这一学科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值得广大教师的深思。

【关键词】 环境问题 高中地理 环境教育 渗透方法

积极开展环境教育、强化公民环保意识的必要性已然成为当前各国共识。我国高中地理教材以人类与环境关系为核心,系统介绍了地理环境基础知识。正是该学科的知识架构及特殊教育功能,使其在新时期的环境教育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有必要探讨环境教育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渗透路径。

一、 加强课堂教学渗透

课堂教学是实现环境教育渗透的主要路径。在高中地理教材中包含诸多环境教育内容,其中有些地理知识就属于生态环境知识。所以,教师自身要先吃透地理教材,利用好教材,每堂课的教学设计都必须全面考虑环境教育目标,深入挖掘教材中的有关内容,以便课堂教学中所渗透的环境教育内容更具生动性和感染力。

二、 重视开展课外活动

环境教育不仅要渗透于课内,还应寓于课外。高中地理教师可定期组织班级学生参加环境教育相关的课外活动,比如“垃圾分类回收”实践活动,让学生逐步形成“垃圾也是宝”的理念。又如“节约水、电、粮” 活动,引导学生树立节约意识。同时,还应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尽量购买绿色环保产品,支持环保产业发展,不用或少用一次性筷子、塑料袋,出行坐公交车、自行车,少坐家用轿车,节约能源,保护生态环境。最终使学生通过日常生活,切身感受到环境及环保问题和自己的生活息息相关。

此外,还可组织学生成立环境小组,对空气质量、水污染等进行实验检测活动。还可利用“国际湿地日”、“世界环境日”、“世界水日”等纪念日,组织学生进行丰富多样的专题实践活动,比如在“世界水日”开展“节约点滴用水”活动,让学生深入认识水资源的重要性,并明确当前水污染问题的严重性,培养和强化学生的节水意识,引导其形成良好的用水习惯。通过形式丰富、主题多样的课外活动,提升学生的环保意识,鼓励他们主动向身边的同学、朋友宣传环保知识,让每个人都积极参与到环保行动中来,营造社会环保氛围,让环保深入到每个人的内心。

三、 积极开发校本课程

校本课程是高中学校最具特色的教学资源,特别是地理课程,每个学校均有其独特的地理资源及校本课程资源,且蕴含着丰富的环境教育内容。教师可通过寒暑假或周末引导和组织学生对自己家乡的生态环境状况进行針对性调查,再撰写有关调查报告。在每学期结束前,教师提前制定和公布本地区环境调研课题,让学生自己进行选择,学生可独立调查,也可和同学组成小组合作调查。调研课题必须具备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四、合理利用教材内容,让学生养成环境保护意识

高中地理是一门综合性比较强的学科,涉及的知识内容广泛,但是学科知识点难度不高,学生容易学习和理解。在高中地理教材中,有大量的关于环境方面的内容,如全球气温升高、资源过度开采,资源浪费等等,教师就可以合理地结合教材知识向学生们渗透环境教育。在课堂上,教师要让学生感受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例如,以《水资源的合理利用》一課为例子,教师要让学生意识到水资源的重要性并且让学生感受到水资源危机,让学生树立节约水资源的意识并且节约水资源。基于这个问题,教师就可以提问学生们平时是如何节约水资源的,应该从哪些小事做起。学生们都积极的回答:“用洗菜的水冲厕所。”、“洗衣服尽量用手洗,尽量少用洗衣机,避免不必要的浪费。”、“不用自来水时,要把水龙头拧紧。”等等,最后教师就可以对学生所说的进行补充,引导学生从现在开始树立节约资源意识,保护大自然。

五、利用多媒体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

随着经济的发展,新媒体在经济的发展下孕育而生,并且深入我们的生活。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大部分教师开始改变原有的教学方法利用多媒体教学。在课堂上,使用多媒体教学可以把教材内容通过声音、图片、视频等方式展示在学生面前,这样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课堂效率。例如,以《全球气候变化》一课为例子,这一节主要简述的是全球气温升高对全球的影响,如:气温升高会导致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自然灾害干旱、暴雨、水灾等增多,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教师可以利用课余的时间或者是专门给一节课的时间让学生们观看一部名为《后天》的影片,该电影主要讲述了一位叫杰克的美国气候学家提醒美国当局,温室效应正在引发地球灾难,北极冰川的融化会让地球重回冰河世纪那一年的劫难,但是并没有引起美国政府的重视。灾难悄然来临,洪水、飓风、冰川融化等无法抗拒的自然债害,美国政府职能组织北纬30度的人民转移到赤道周围,大家在灾难中如何死里逃生。在学生观看完影片后让学生说出自己内心的想法,并且引导学生要树立正确的环境保护意识,保护地球,防患于未然避免自然灾害的发生。

六、开展实践活动,渗透环境教育

我们知道:只有让学生多实践,才能让学生在实践中意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高中地理教师要肩负起培养学生保护环境的重任,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渗透环境教育。如在上到环境污染的相关知识时,教师就可以隔一到两个月的时间组织一次以保护环境为主题的课外实践活动,可以组织学生打扫校园、清理校园每个角落的垃圾桶、清扫街道等等。在清扫活动结束时,可以把学生带到田径场让学生围成一个圈坐在一起聊天,首先由教师发起提问,让学生们谈谈本次活动的心得体会。通过让学生打扫街道,清理垃圾,学生们内心肯定有很多的想法。如:“养成良好的习惯,不应该乱扔垃圾,给他人减轻负担”、“保护环境从自身做起”等等,在学生们积极踊跃的发言同时,学生就已经意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这样的活动让学生走进社会,使学生明白了要从自身做起保护环境,这样更有利于学生接受教材内容,渗透环境教育。

结束语

在环境问题日趋严重的今天,保护环境势在必行,刻不容缓。学生是祖国的花朵,是国家的未来,因此广大地理教师要紧跟时代的步伐,在课堂上结合教材内容,合理地渗透环境教育。最后呼吁广大读者都能从点滴小事做起,树立环保意识,保护地球。

[ 参 考 文 献 ]

[1]李连英.解析高中地理教学中如何渗透环境教育[J].高中生学习:师者,2014(4):23-23.

[2]施伟伟.刍议新课标下高中地理教学中如何渗透环境教育[J].新课程导学,2014(1):48-48.

猜你喜欢
环境问题环境教育渗透方法
以形思数,以数想形
谈高中生物教学中环境教育的渗透
初中历史岳麓版教学中素质教育的渗透
论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的方法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的环境教育
高校环境教育非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
浅析露天煤矿开采环境问题及防治对策
火力发电企业环境管理体系的建立及成效研究
一般工科院校大学生对我国环境保护现状的认知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