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语文教学改革

2017-08-21 13:56王虎
魅力中国 2017年28期
关键词:初中语文改革教学

王虎

摘要:回首课改的路程,大多数的语文教师对课程的理念、课程的目标和教学要求等都能清晰陈述,但涉及课堂教学,大部分教师感到困惑,或是一脸的无奈,或是穿新鞋走老路。这种现状令人担忧,更令人深思。

关键词:初中语文 教学 改革

创新是人类进步的动力,有创新才会有发展,国家如此,企业如此,初中语文教育亦是如此。初中语文课程是一门基础性课程,是学习其他课程的工具学科,初中语文教学改革创新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如何改善初中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一步创新语文教学改革,是各个初中学校面临的新课题,也是值得各初中语文教师深思的问题。

一、在教学模式改革上更加注重实际成效

务求实效,不搞花架子,是当前初中语文教学改革最为基本的要求。广大教师在结合先进经验改革自身教学工作的同时,不仅要注重形式上的改变,更要注重实际效果。以小组探究和教学为例,教师既要将这一模式的各个环节有效组织起来,同时在各个环节的组织过程中,要真正扣住要点,提高实际成效。在小组成员的设置上,不能简单地以座位顺序作为原则,而要以兼顾学生均衡发展的方向作为组织的原则,要将优秀生、中等生和学困生均衡地编排进每一个学习小组,同时每个小组人数要适当控制,原则上不能超过8人。在探究题的设计上,教师不能完全降低要求,既要有一般难度的思考题,也要有较为深奥的思考题,以满足小组不同成员之间合作学习的需要。同时,教学的重难点要充分囊括与融入到探究思考题之中,保证学生的探究思考与合作学习过程与教学目标的完成实现同步。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还要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需要教师进行启发引导的方面,教师要发挥思维启发的功能,保证教学的深入推进。

二、在教学手段运用上更加体现科学效果

信息化教学手段是初中语文教学改革必不可少的助手,但是无论哪一种先进的手段,都要进行科学的运用才能够取得实效。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学会正确运用多媒体手段,首先在频率上要注意,要保持多媒体手段在课堂使用的次数、时间恰如其分,要以激发学生兴趣、活跃课堂氛围,同时又不影响学生思维的深入进行为原则。另外,教师在信息化手段运用的时机上还要加以研究,在最需要的环节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教师也可以在教学兴趣激发、教学情境营造等环节运用多媒体手段进行辅助,让教学活动更加有效深入地开展。由此可见,教师在初中语文课堂上运用多媒体手段,只要抓住了精炼、科学这一要素,将其科学地设计与组织,就能够有效体现这一手段的优势,促进教学效率提升。

三、要重视教学内容的选择

语文教学内容要少而精,教学设计要突出学习的目标。现在课堂教学的信息含量大大丰富。但这样一来也容易在课堂教学内容的安排上陷入失控状态。有时一节课有十几、二十几项内容,看起来什么都有了,结果是什么都没有教、什么也教不会。有的内容老师每次遇到都要讲,但每次都是蜻蜓点水般讲一下,结果是等于没教。对于语文阅读教学来说,一堂课内容过于繁杂,也必然是对语文进行了肢解。因此教学内容相对集中无疑是可以提高课堂的效益的。我们在进行语文教学设计时一定要做好取舍工作,要围绕学习目标,抓住主要的内容。

教学内容要与语文课程目标一致。语文课程之所以是语文课程,是因为课程与教学内容受目标的规限和指引。不是教师想教什么就教什么,能教什么就教什么。这里需要强调的是我们自己对语文教學的风格、个性理解不能片面化。从课堂上教什么的角度看,教学的风格或个性主要表现为老师对语文教学内容的选择与创生,对教学内容所作的创造性地开发,也是教师“实践性知识”的显现。但是任何一位教师这种开发和张扬又是有界限的,因为教师并不是课程的全部。任何一位语文老师不能代替课程,或者篡改课程。我们上课的基点准星要对准语文课程目标的有效达成上,否则我们的语文课堂就会迷失方向。

教学内容和方法要切合学生的实际需要。实际上是要求我们老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来选择或研制合适的教学内容,选择和采用合适的教学方法。“心中有学生”首先就体现在这一点上,这是真正的因人施教。针对不同的学生,选择使用有所差异的语文教学内容,采取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从而使自己的学生逐步达成共同的课程目标,这是一堂语文好课的高境界。

四、在教学作业布置上更加追求全面发展

初中语文教师不能一味地以压缩作业量作为发展的方向,而要树立“设置更为科学全面的作业”为目标。首先,在作业量上保持适中即可,要切实删减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但是要控制好度,保证一定量的作业是保证教学巩固的有效手段。其次,教师在作业设置上要进一步精炼、科学,要通过当堂检测等方式了解学生在哪些方面存在薄弱环节,便于针对性设置作业,要做到有的放矢、重点突出。学生已经掌握的内容千万不要做重复劳动,要针对学生中的薄弱之处进行针对性巩固,提高作业的针对性成效。另外,在作业形式上既要有书面形式,也应当兼顾能力发展,如布置学生进行调查研究,分析各类社会现象,开展写作活动等等,要将书面作业与实践作业相结合,多种方式提高作业设计的科学性,着眼于学生能力发展与综合素质提升,设置更为科学的作业体系。

五、在教学拓展活动上更加兼顾教学延续

轰轰烈烈的语文课外拓展活动,并不等于扎扎实实的实际效果。广大初中语文教师在语文教学拓展活动的设计与组织上,首先要紧扣课堂教学巩固这一原则,要针对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无法满足或是具有空间时间限制的因素,在课后组织针对性的分析研究活动,使课外活动与课堂教学一脉相承。其次,在语文课外活动的组织上要体现学生的学习基础,对于不同类型的学生,在安排课外活动时,要依据他们的学习能力、学习基础以及兴趣爱好,制定相对应的活动计划、活动要求,以保证每一个层面的学生都能够积极融入,否则一刀切的活动要求必然会导致部分学生的水土不服。另外,在教学拓展活动中,教师还要充分发挥竞赛手段的作用,通过对教学知识点,如文学常识、背诵内容等进行竞赛,以这样的方式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发挥以赛促学的促进作用。这样的竞赛活动不但活跃了学生的课余生活,而且也是对教学内容的有效巩固。

综上所述,在当前初中语文教学改革工作中,部分地区还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广大教师在自身教学工作中要充分认识并加以改进,深刻领会新课程改革精髓,采取扎实有效的措施,促进语文教学工作深入开展。

猜你喜欢
初中语文改革教学
基于“教、学、评”一致的初中语文作业一体化实践模式
初中语文片段写作的实践路径
群文阅读与单元教学比较谈——以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为例
浅谈初中语文作文教学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在遗憾的教学中前行
一图读懂供给侧改革
改革创新
改革创新(二)
计算教学要做到“五个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