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化学教学中学生能力的培养

2017-08-21 16:10袁勇
魅力中国 2017年28期
关键词:初中化学培养能力

袁勇

摘要:随着全国中小学校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和深化,“以学生发展为本”已经成为广大教育教学工作者的共识,培养学生的发展性学力和创造性学力便成了教学的重要目标。

关键词:初中化学;能力;培养

自主学习核心理念是让学生具备安排和控制自己学习的能力,如针对不同的学习任务选择不同学习方法能力,对学习过程进行监控的能力,对学习结果进行评估的能力等。因此,我在实际的初中化學教学中特别注重培养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倡导学生主动参与,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主动性,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

一、优化课堂,改进教法,培养创新品质

课堂教学是实施创新教育的主渠道。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采取相应的教学方法,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要进行启发式、探究式、合作式教学。在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同时,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参与意识,提高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尤其要构建适应创新教育要求的教育模式,优化教学结构,使学生在受到知识教育的同时,也受到科学方法的训练和优秀品质的培养。在具体教学活动中,笔者采取了诱导启发—→阅读讨论—→实验设计—→讲解释疑—→学生提问和实验—→效果检查的教学思路。整个教学过程中,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引导学生从会学到会做、会用,充分运用实验,更多地为学生提供动手实验的机会来激发、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结合教材内容有意识地穿插当今世界形势和最新的科技信息来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激发创造欲望。结合化学学科本身的优势,诸如能源短缺、白色污染、全球变暖与环境恶化等都与化学科学息息相关。从而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也培养了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创造欲望。

二、创设探究性的教学情境

学生在合适的情境过程中更加容易激发探究思维,因此教师要注重营造不同的环境,培养学生探究的欲望.在探究能力培养时,提问是非常常用的方法,教师进行提问学生的思维会发散,会更加容易地将各种化学知识进行归纳总结.化学教师在进行提问之前要认真地研读教材的相关内容,营造最佳的情景引发学生的思考.同时提问的难度要控制好,不能太简单也不能太难,既能够让学生能够回答出来又要经过一定的思考,这是进行探究能力培养的重要方法.例如在现在社会中全球气温升高出现了温室效应,让学生探讨温室效应时,就可以让学生从温室效应产生的原因入手,结合自己所学的知识发表相关的意见,这样学生在发表意见的过程中就会归纳总结各种化学信息.

三、充分地挖掘化学教材探究性内容

在探究性学习中,要让学生主动地进行化学的参与和体验,主动发现问题进行探究,就会增强探究的活动能力.化学知识都是现实生活现象进行分析归纳推理而来的,因此所有的课题都可以从现实生活中让学生进行尝试探究性的学习.通常来说,一个课题包含着很多其他的课题,在每个课题学习是教师创设良好的情境,在合适的环境中,学生密切的联系现有的实际生活,进行化学实验的探究.例如在学习氧气的制法探究时,教师就可以严格地按照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大胆验证、得到问题答案的方法来进行探究实验.在原有的化学知识基础之上,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分析氧气和氮气的沸点不同,那么可不可以利用沸点不同来分离氧气?学生在经过讨论之后,就可以进行实验验证,每一组的实验中方法肯定都有不同,首先要进行氧气的制取,学生就要掌握使用的原材料、反应装置、反应条件、收集方法等,对于氧气制取中的催化剂的性质和概念也要有所了解.经过这样的探究学习之后学生就能够主动地发现问题,大胆假设验证问题.例如在进行空气的成分探究时,学生非常好奇我们每天都接触的空气到底是由什么组成的,这个时候就可以让学生在小组讨论后自己设计化学实验,在实验室条件配备的情况之下,可以允许学生自己进行实验探究,最后让学生比一比哪一组的探究结果更加准确.

四、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化学知识

在化学探究教学中,学生的自主思考能力也非常的重要.探究就是建立在思考之上,学生只有经过仔细的思考之后才能够掌握探究的方法.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一般都是进行填鸭式的教学理念,这样的话学生并不能真正地思考,只是作为课堂的配角进行学习.而培养自主思考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将学生放在主体地位.要在化学实验现象的基础之上进行合理的思考,从而达到探索知识的效果.例如在学习制作乙醇的实验时,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在实验结束之后黑色的残留物是什么?产生这种残留物的原因是什么?可以使用什么方法消除残留物?黑色的残留物有没有可能会影响实验的效果?教师这种全方位的提问方式,就会让学生主动地思考化学的反应过程,将这个细小的现象重视起来,并且自己设计实验进行探究.

五、培养学生的化学探究思维

在培养初中生的化学探究思维时,要遵循独创性、灵活性、求异性的原则.学生的思维灵活,能够从不同的方向和角度进行思考,可以综合地分析各种化学实验现象.学生要具备良好的举一反三能力,可以进行发散式的思维,在日常的学习中进行一题多解的练习,养成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的习惯,打破思维定势.例如,在一个铝制易拉罐内通入氯化氢气体,在易拉罐中放入一些水,将罐口密封,经过一段时间之后,可能会出现什么现象?学生在思维定势之下,一般都会认为氯化氢会溶于水,让易拉罐内的压强变小,最后易拉罐形体会变得凹进去.很多学生都不能意识到铝制作的易拉罐儿,会和氯化氢水溶液发生反应,之后会产生氢气,因此这个实验的最终结果是易拉罐变得非常的鼓.这个实验就体现了思维定势对化学研究的影响,学生在培养探究能力的时候,不能从原有的角度进行简单的分析,而是要用探究性的思维,深入的发现化学反应的本质,从而更好地进行化学实验研究.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学生的探究能力非常的重要,教师要采用良好的方法,依据教材的要求设置探究实验.首先要为学生创设探究的情境,鼓励学生打破思维定势,大胆的猜想,勇敢的验证,在自主思维的引导之下完成探究的过程,掌握化学学习的方法。

猜你喜欢
初中化学培养能力
你的换位思考能力如何
你的沟通能力很好吗?
绿色化学理念下的初中化学教学探究
高中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析新形势下航空计量人才培养
初中化学方程式的记忆技巧
如何提高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效率
初中化学基础教学初探
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策略研究
创新人才培养理论研究现状及未来研究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