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美术课的欣赏

2017-08-21 12:41李孔燕
魅力中国 2017年28期
关键词:欣赏课美术作品美术

李孔燕

今天的艺术教育正向着多元化和综合化的方向发展,美术教育也应适应时代发展,美术教师也要不断整合各种信息、题材来丰富美术欣赏课教学内容,丰富美术欣赏课教学手段,形成多元化的欣赏课教学方法。教师通过对各种美术欣赏课教学方法的灵活运用、综合运用,使学生在欣赏过程中有一种新鲜感,并使他们能自发地投入到艺术欣赏中,进而提高美术欣赏课的教学效果。

一、 给学生树立正确的美术欣赏理念

要欣赏一件美术作品,不能只是单纯的用眼去看,更需要用心去感受,并结合自己已有的知识去联想和理解。不论什么美术作品,它表现出来的形象内容都是有限的,如作品的大小、色彩关系等。而作品通过这些有限的形象内容所阐述的内在感情与精神却是无限的,这正是美术欣赏的核心。当欣赏一件美术作品时,观者会产生一种思维联想,这就是欣赏者的精神境界与美术作品表现出来的精神境界进行交流或碰撞的结果。在上美术欣赏课时,面对学生审美经验的缺乏问题,教师应该怎么办呢?中学生由于年龄限制,自身审美经验肯定不够,艺术修养的不足,独自欣赏一些作品时很困难,这就要求教师在知识上、观念上给予帮助和提高。例如在欣赏著名西班牙画家毕加索的雕塑作品《公牛头》时,整件作品不过是一件破自行车的车座和车把组合在一起。学生会觉得没什么新鲜的,都是一些生活中常见的东西,不能引起学生的共鸣,这时就需要教师向学生介绍画家的生平和西班牙人民对公牛的情感,这一简单的组合是一个简单的游戏,但是要使它们具有意义,就必须对要创造的物体形式蕴含的各种微妙的意义有极好的理解力。毕加索的匠心独到与他那适时适地的敏感结合在一起发挥作用,因而使最微不足道的材料成为一种新的、富有生命的雕塑。实际上就是一种新的艺术,他不用什么技巧,只用神奇的一笔便赋予生命。他的朋友迈克尔·累利斯就他在《公牛头》这件作品中作出的彻底变形而对他道贺,他却谦逊地说:“那还不够,应该能够拿起一块木头就发现它是一只鸟儿。”有了这些知识补充,学生才能真正认识到《公牛头》的艺术价值,从中欣赏到艺术的魅力,从而也就能得到正常的欣赏美感和欣赏收获。

二、各抒己见,升华欣赏教学

初中美术欣赏教学中,教师要给学生留有自由讨论的空间,让学生敢于说出自己的不同见解。学生在交流讨论的过程中,不同的思想相互碰撞,有助于学生深化认识,在比较中发现问题,及时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因此,教师应充分发挥引导作用,引导学生在讨论、评述等活动中加深对美术作品的欣赏。在具体的欣赏教学实践中,教师要让学生欣赏有代表性的作品,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与分析,寻找作品体现的艺术规律,深入理解其反映的艺术内涵,从而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和审美观念,达到教学效果。如分析《蒙娜丽莎》的艺术价值时,不能局限在肖像画的细节描绘方面,而要凸显画家创作中的艺术精神。学生通过讨论交流,说出自己对作品美的理解,从而提高审美能力。

三、自主探究,唤醒学习热情

美术欣赏的过程,其实就是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在教學中,教师可以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当然,自主探究需要做好充分的准备,除了教师要认真备课,学生也要在课前做好准备。学生在分组后共同研究、讨论学习,这种模式改变了以往讲授教学模式的不足,强调了学生的参与,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如欣赏名画《蒙娜丽莎》时,学生课前搜集相关资料,有了课前的准备,欣赏的过程就会轻松很多。学生把搜集到的资料与其他同学共同分享,兴致很高,课堂气氛很活跃。

四、教师的教态应亲切自然,营造一种和谐愉快的课堂氛围

教态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外部表情与内在气质的形象反映,它对学生的学习心理和情绪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好的教态,学生会感到亲切、轻松、愉快,有利于提高学习的兴趣。教师面带微笑、和颜悦色会给学生愉快的暗示,学生会从中受到感染。同时学生也会从老师的这种愉快表情中受到鼓舞,激发起爱老师,爱这门学科的相应情感,所以,在学生面前,老师应永远是亲切自然的。特别是对待差一点的学生,老师的一个真诚的微笑,一个期望的眼神,一句幽默的话,一个暗示的动作,有时比严厉的批评更能让学生接受,使学生感受到老师对他的尊重、爱护和关怀,从而使学生能自觉改正缺点,避免产生师生间的对立情绪。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始终保持良好的心态,促进师生在认识与情感方面的沟通,变一切消极状态为积极状态,师生共同创造出一种和谐愉快的氛围。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在愉悦的气氛中接受美的教育。教师是教学情境的创设者,是学生心语的倾听者,而美术欣赏教学的过程也是教师与学生共同合作的过程,相互沟通的过程,只有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和营造良好的情感氛围,才能让学生感受到老师对他们的爱和付出,才会在情感上产生共鸣,才能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

五、让学生主动参与,加深对作品的理解

学生的学习只有主动参与,调动自身的创造潜能,才能取得好的效果。如果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课堂将是一潭死水,毫无生气,更不可能提高学生创造力和学习兴趣。美术欣赏中,欣赏者在欣赏作品时,最初的感受往往是获得美感的重要基础,学生更是凭第一印象来欣赏美术作品。学生直觉会受到个体知识和生活经验的局限,感受到美的成分和质量都很有限,根据这些,教师在课前布置学生提前预习,搜集与课文有关的图片和文字资料,让学生有备而“赏”,从而缩短与欣赏内容的距离,产生欣赏兴趣。

总之,在上欣赏课时,教师应首先用心去理解每件作品的美感,然后才能引导学生去正确欣赏作品,把握作品的内涵,使学生审美能力和综合素质得到提高。成功的美术欣赏课教学经验,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希望同行与专家们都来探索中学美术欣赏课教学的规律和方法,为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审美素质而共同努力。

猜你喜欢
欣赏课美术作品美术
初中美术欣赏课中情境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美术篇
美术作品
浅谈如何上好小学美术欣赏课
探讨如何上好音乐欣赏课
美术作品
美术作品
美术作品
中国美术馆百年美术收藏
台湾当代美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