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理运用信息技术优化小学数学图形教学

2017-08-21 23:46屈会霞
魅力中国 2017年28期
关键词:应用题图形教学模式

屈会霞

在信息技术、网络技术高度发展的今天,如何使数学教学适应时代的发展要求,已成为许多数学教师所关注的焦点。信息技术在对图形教学的过程中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收到了显著的效果。如何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优化小学数学中的图形教学,建构信息化学习环境,有效地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网上资源,建构现代教学模式是一个迫切需要研究、探索的问题。因此,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优化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图形教学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传统图形教学存在的问题

传统的图形教学模式就是老师在黑板上画,学生在下面听课、记笔记,属于填鸭式的图形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下培养出来的学生,在理论知识方面记得很牢固,但结合起实践难免会手忙脚乱、不知所措。而且,如果让学生根据所学,结合实际,发挥主观能动性的时候,孩子们会很难超越书本的局限。因此,传统的图形教学模式存在很多缺憾。

二、运用信息技术优越数学图形教学

1.运用信息技术,调动学生学习兴趣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与爱好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就有了学习的动力,有了学习的方向。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呢?根据心理学规律和小学生学习特点,有意注意持续的时间很短,加之课堂思维活动比较紧张,时间一长,学生极易感到疲倦,就很容易出现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效率下降等,这时适当地选用合适的信息技术来刺激学生,吸引学生,创设新的兴奋点,激发学生思维动力,以使学生继续保持最佳学习状态。学生学习有了兴趣,教学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2.运用信息技术,启迪学生思维创新

信息技术具有多种感官同步进行的直观效果,能够将教学重点和难点用图形一一呈现出来,向学生展示教学情境、提供丰富感知、呈现思维过程,使学生闻其声,见其形、入其境,让学生更快、更准、更深地把握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极大地支持了学生对逻辑推理、问题解答和数学观念的寻求与研究,尤其是引导学生对一些抽象的数学知识进行概括的过程。

3.运用信息技术,搭建学生解题“脚手架”

运用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动态演示,形象揭示知识的生成过程,化抽象为具体、变理性为感性。让学生在主动参与中,借助于观察和比较,逐步探究知识的形成过程,从而更深刻地把握知识的本质。

鸡兔同笼问题的画图解答。

去年,我参加了一节公开课的听讲,老师在课堂中出示了一道鸡兔同笼的问题,如下:草场有鸡和兔共10只,共有32条腿,问鸡和兔各有多少只?经过老师的点拨,学生一般能作出如下的两种解答:

1.鸡:(10×4-32)÷2 =4(只),兔:10-4=6(只)

2.兔:(32-10×2)÷2 =6(只),鸡:10-6=4(只)

但在教师的引领下(鸡是两条腿,兔是四条腿)通过电脑画图解答了这道题。

4.运用信息技术,能够突破教学重难点

数学是一门抽象的学科,小学生是以形象思维为主,而概括、分析、判断、综合以及空间想象、逻辑思维能力还处于初级发展阶段,因而要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运用形象直观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而多媒体的介入,不但能使图形活起来,更能轻而易举地突破难点。如:教学"相遇问题"应用题,这节课的重、难点是如何让学生理解"求路程"应用题数量之间的关系。老师出示例题:张华和李诚同时从家里向学校走来,张华每分钟走65米,李诚每分钟走70米,经过4分钟,他们同时到校,他们两家相距多少米?学生读题后,老师开始操作、演示。屏幕首先出示一条线段,左端闪动两下,用黄色△表示张华家;右端闪动两下,用蓝色△表示李诚家;学校用一面红色小旗表示。教师一聲令下,两人同时从家向学校走来,张华走过的路用黄色线段表示,李诚走过的路用蓝色线段表示,走了一分钟后,两人停了下来。教师提问:张华、李诚各走了多少米?两人共走了多少米?用了多少时间?教师再发令,两人继续行走,直至相遇而停。通过屏幕上线段的动态演示,学生逐步理解了这种应用题的数量关系,掌握了"相遇问题"中的求"路程"应用题两种解法的思路和步骤,从而学会了正确的解答方法。

总之,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在农村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不仅是教学方法的某种改进,更是教学观念的一次革命。因为它始终调动着学生的积极性,注重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因而最终实现了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优化。将复杂抽象的数学概念变得形象生动,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对于发展学生的“信息素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猜你喜欢
应用题图形教学模式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思”以贯之“学、练、赛、评”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
有限制条件的组合应用题
有限制条件的排列应用题
数列应用题、创新题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分图形
找图形
图形变变变
5E教学模式对我国中学数学教学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