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如何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2017-08-21 23:42吴雅婷
魅力中国 2017年28期
关键词:习惯小学生语文

吴雅婷

摘要:凡是好的方法都要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而习惯的养成是需要持之以恒的,需要耐力,要反复抓,不能放松。叶圣陶说过:“什么是教育,教育就是养成习惯。”学生学习习惯还有很多,例如自学习惯、预习习惯、质疑习惯、讨论论习惯等等,作为一名教师要注重学生的习惯养成培养,这有助于学生的终身发展。

关键词:小学语文;学习习惯

心理学巨匠威廉·詹姆士曾经说过:!播下一种行为,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一些成功人士并不比其他人聪明,是一个良好的习惯让他们更有知识、更有教养、更有能力。一个人一旦具备了良好的习惯,其进步就会像一列无法停止的火车那样一直向前。小学生的思想和习惯等都还处在形成阶段,这一时期注重其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这不但影响着小学生的当下成绩,更重要的是对其以后的人生也有非常积极的意义。小学语文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深刻认识到良好学习习惯对学生的重要作用,从教学的各个方面对学生进行良好习惯的培养,从而全面改进其学习状况。

一、课前预习与课后温习

有的小学生没有课前预习的习惯,上完课,才知道学习了什么,这样无准备的学习,不可能取得理想效果的。预习像军人火力侦察一样,让学生明确一节课的学习目标,了解重、难点,带着疑问学习,这样,可以提高课堂学习效率。例如教学《望天门山》时,课前,布置学生按“画、问、析、答、提”的要求预习,理解诗的内容,试一试画一幅图画,体现诗的内容,上课时,结合学生的画质疑提问“你为什么这样画”,和学生一起交流,让学生了解诗歌所表现的意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因此,培养学生的预习习惯诱引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教学实践证明,课堂上学生学习的知识,不及时巩固,还会忘记的。因此,必须培养学生的温习习惯,及时复习当天学过的知识,降低遗忘率,巩固知识,帮助学生将平日所学的零散知识系统化,条理化,弥补缺陷。

二、勤于思考與全神贯注

语文素养是一种以语文能力为核心的综合素养,包括语文知识、语言积累、语文能力、语文学习方法和习惯,以及思维能力、人文素养等,不积极动脑思考,就学不好语文。小学语文教学必须培养学生勤于思考的习惯,学习中遇到问题,让学生尽量自己解决,不依赖别人。培养学生勤于思考的习惯,鼓励学生勇于质疑发表各自不同的观点,包括与教师的标准答案持有不相同及相左观点或立场的见解。对不全符合设计意图的各种观点与见解,不能轻易否定,抓住学生思考中的合理成分,诱引学生深入地讨论,民主教学,允许保留个人意见,支持和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让学生享受独立思考的成功,逐渐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心想事成,学习也是如此。试想,课堂上,如果学生“人在课堂心在外”,能学到知识的吗?因此,培养学生全神贯注地学习的习惯。课外学习,教师和家长诱导学生克服边一边学习一边玩,一边学习一边吃东西等不良习惯。让良好的习惯进入课堂。组织在特定的时间里完成一定的任务丰富多彩的活动,养成全神贯注地学习的习惯。

三、主动参与课堂学习

传统的教学,教学中的关键问题往往由教师进行小结,有的找优秀学生回答,很多学生失去了思考、交流的机会。新课程标准强调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把班级还给学生,让班级充满成长氛围;把创造给师生,教育教学充满勃勃生机。课堂是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发展素质的主阵地,必须注重培养学生主动参与、亲身实践、独立思考、合作探究的能力,让每位同学主动参与、自由读书、热烈讨论、谈讲感悟。例如教学《再见了,亲人》一课,这篇课文前三节行文结构一致,以“送别———回忆———抒情”的思路写的,可以精读第一节,“由扶到放”,学生自学第二、三小节。教师进行教学以第一自然段为范例,概括“三步”:“学分层,理清顺序”———“抓往事,理解‘亲人”———“读课文,体会感情”,接着让学生自学第二、三自然段,学生兴趣盎然,积极性高,学习意识很强,按照自己的意愿主动地参与。这样,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兴趣,教师给予恰当的指导。这一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活动,使学生无拘无束地交流,争先恐后发表所感、所悟。激发了学习的兴趣,拓展学生的思维,在和谐的学习氛围中享受到参与课堂活动的乐趣。逐渐养成积极参与课堂活动的习惯。

四、课外阅读的习惯

学好语文,靠课内是不够的,必须阅读课外读物。课外阅读拓宽知识面、开阔学生的视野,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学生的思想品质。有时,学习课文中的某一问题产生强烈的深入探究的欲望。例如教学《太阳》后,了解了太阳的大小、温度、离地球距离的远近以及和人类密切的关系等知识,学生还想知道太阳黑子、黑洞、臭氧层等是知识,渴望读到更多的关于太阳的文章,了解更多的关于太阳的知识。教师推荐了《1001个宇宙之谜》一书,指导阅读。教学《爬山虎的脚》后,学生对“奇妙的植物的脚”这一问题感兴趣,教师引导查阅资料、实地考察,了解更多的奇妙的植物的脚。在教学中,教师介绍《植物百科》课外读物,提供一些有关于其它植物的脚的图片给学生看,指导阅读。激发了学生阅读的兴趣,促进了阅读能力的提高,养成课外阅读的良好习惯。

五、善于反思,总结经验教训

教师要学会反思自己,学会在实践中反思,得出经验教训,然后在反思中实践,让自己不断积累经验,面对失败的个案要进行分析,明确学生是不同的个体,要做到不同的钥匙开不同的锁。此外,我们要以健康的体魄,快乐的心态上讲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课堂充满欢乐,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引导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学习心态。

参考文献:

[1] 张小敏.小学生语文学习习惯调查[D].赣南师范学院,2014

[2] 齐文辉.小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9

[3] 贾东花.如何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J].考试周刊,2014,01:46-47

[4] 王海燕.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J].新课程(上),2015,08:23

猜你喜欢
习惯小学生语文
习惯
上课好习惯
好习惯
他是一个了不起的小学生
我是小学生
我的语文书
语文知识连连看
语文妙脆角
语文知识连连看
增进健康的8个好习惯(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