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数的初步认识》设计意图及反思

2017-08-21 23:56李剑钊
魅力中国 2017年28期
关键词:进率尺子小数

李剑钊

设计意图:

《小数的初步认识》是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的内容。这部分内容虽然是学生第一次接触,但是由于小数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大多数的孩子对于小数并不陌生,鉴于此,我把这节课的重点落在小数的认读及表示长度的小数意义的教学上。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设计了如下教学环节:

一、创设生活情景,引入小数。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师要善于发现和挖掘学生身边的数学,体现学习数学的现实意义,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最常遇到的小数就是商品的价格,我先是通过学生熟悉的超市情景引入,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知道小数就在生活中。而后又让学生去寻找生活中的小数,从而引起学生对已有小数表象的回忆,形成原始的感性认识。

二、认识小数点,会读小数。

这一环节的设计,也是从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出发,充分放手,让学生试着读小数,试着自己去体会、去发现、去总结小数的读法。通过这种生生互助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引导学生在集体智慧的碰撞中相互补充、重新修正、完善个体的思维。教师则适时加以引导,进而加深对小数读法的认识。

三、理解生活中的小数的实际含义。

1、以“元”为单位的小数的意义。基于学生在第二册认识人民币单元中已经见过了表示价格的一位小数,再加上学生平时逛超市的购物经验,所以孩子们对小数尤其是表示价格的小数并不陌生。但要注意学生表达的逻辑性,培养准确完整的表述能力,充分感受以“元”为单位的小数的实际意义。

2、以“米”为单位的小数的意义。在这里,我先是鼓励学生大胆猜测:1米30厘米等于多少米呢?待得出猜测结果后,再通过对比发现:无论大家猜的是多少,整数部分都是1,也就是当写成用米作单位的数时,够整米数了就可以写在整数部分,大家争论的焦点,关键是30厘米,不够1米,怎么用米为单位来表示呢?这样的分析与质疑,突出了研究的重点,研究目标清晰、明确,激发了学生进一步探究的热情,培养了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结合学生的思维特点,基于对分数已有的初步认识,以及长度单位之间进率的了解,我选择了以引导发现法为主,辅以谈话启发法、尝试法、直观演示法、生生互动法、讲练结合等方法的优化组合。在探索规律时,我先是让学生猜想1分米等于多少米?感受不足单位1时,可以用之前学过的分数来表示。再出示一米长的尺子,借助尺子进一步感受3分米?0.6米?可以怎樣来表示。研究完不足1米的分米怎么写成用米作单位的数,那后面的1厘米、3厘米、18厘米,即可大胆的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去探究、去总结规律了。

而后,在揭示规律时,我先是留给孩子独立的空间观察和思考,分母是10的、分母是100的分数与小数的关系,后又引导学生再深入思考,分数与进制的关系。从而最终得出,进率是10的,写成分数就是十分之几,写成小数就是一位小数;进率是100的,写成分数就是百分之几,写成小数就是两位小数。这个环节充分发挥了教师的点拨作用,调动学生的能动性,从而达到训练思维、培养能力的目的。

最后,根据之前发现的规律进一步拓展,如果进率是1000,写成分数是多少,写成小数是几位小数?很自然的渗透数学思想中的类推。

四、习题设计贴近生活,学会举一反三。

1、通过猜谜等不同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贴近生活。

2、通过对长度单位的认识,学会举一反三,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设计我认为有以下几个亮点:

亮点一:紧密联系生活实际,体会小数的实际意义。如:看超市里商品的标价,学生自己寻找生活中的小数、猜身高等一系列活动,把学习内容具体化,拉近了教材与学生之间的距离,使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认识小数,体现教学生活化。

亮点二: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活动前提,营造自我探索、自我发现的学习环境。这一部分,我是分三个层次进行的。第一层次:小数该怎么读?第二层次:1米30厘米等于多少米?第三层次:一位小数、两位小数的意义是什么?及其与进率的关系。这三个层次的教学其实有着本质联系,那就是,从学生的已有经验出发,让学生主动学习。这既是平等意识、人格尊重在教学中的体现,也是实现对话教学的前提。而教师只是学习的组织着、欣赏者,引导者,适时点拨、恰如其分的调控。

亮点三:对于数学思想方法及数学能力的渗透与培养。本节课多个环节都是基于学生充分的猜测、质疑、分析、推理的基础上引入的,体现了学生在前,老师在后的教育理念。自然的渗透了数学思想中的类推。

整节课下来,感觉学生对于表示价格的小数的实际意义和用小数表示长度单位这两方面掌握的不错,孩子们参与积极性高,学得轻松,愉快。教学时我认为自己在以下面几个方面把握得很好:

1、能充分调动学生已有认知,让他们把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起来。

2、充分促使孩子们主动学习,让不同层次的孩子都得到发展,让优生自主的去学习,再让他们带动一些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学习中互相帮助。

3、充分发挥老师的引导作用,力求把课堂放给孩子。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在各方面都存在着差异,要达成真正的对话,在思想上形成真正的相互回应和碰撞,就必须以尊重为准则:对学生的创见要充分鼓励;对学生的异见要尊重理解;对学生的误见要宽容引导。这样才能使学生主动对话,质疑问难,达成共识。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评价就成了学生积极互动的催化剂。

当然这一节课下来,还是会有一些遗憾:

1、尺子的出示有点晚。在研究1分米等于1/10米时,学生对分数1/10的构建有些困难,为了帮助学生理解,我让孩子们用手比划一下1米有多长,1分米有多长,这时如果能顺势出示那1米长的尺子,让孩子再去尺子上找找,我想效果会更好。

2、揭示规律应一气呵成。在揭示一位小数的意义时,学生发现了十分之几的分数都可以写成一位小数,这时如果再进一步追问:你是根据什么确定是十分之几的?孩子就会更加明确:进率是10的,写成分数就是十分之几,写成小数就是一位小数。而后再大胆放手,给孩子充分观察与思考的空间,让孩子去发现右面那组,进率是100的写成分数是千分之几,写成小数是几位小数?我想效果会更好。

猜你喜欢
进率尺子小数
怎样有效区分和记忆面积单位
失踪的小数
进率之家
火箭自己建
童谣KTV
时钟就是尺子圈
一起解答含小数的方程
尺子
小数精灵成长记
数轴上的小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