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小学数学学习特点对教学的影响

2017-08-21 16:50龙洪梅
魅力中国 2017年28期
关键词:学习特点教学过程影响

龙洪梅

[摘 要] 小学数学的基本特征、学习方法与小学生的认知能力有着紧密的联系。小学数学学习是学生今后开展数学学习的基础,它贯穿于整个小学学习过程之中。建立起融洽的师生关系,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增强学生在课堂中的作用,锻炼小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能提高小学生的学习素质。

[关键词] 小学数学;影响;学习特点;教学过程

小学生本身年龄较小,数学思维薄弱,所以小学数学的教学工作并不是以考试分数作为判断标准,而是在了解基本运算规律的基础上为今后的学习工作打好基础。不难看出,这种学习特点也会使教学模式出现一定的变化。最直接的体现就是与中学数学相比,小学阶段的学习会更加融入生活知识,并用于解決实际的问题。

一、小学数学学习的基本特征

1.小学数学的内容既抽象又有着鲜明的具象性

从学科特点的角度对数学这一学科进行探讨,能够发现小学数学的内容既抽象又有着鲜明的具象性。究其原因,数学这一科目逻辑性强,内容复杂,这些超过了小学生的认知水平,小学生很难掌握复杂的数学知识。为了协助小学生进行数学学习,课本把抽象的数学知识点,用具体的例子或者课文进行讲解,方便学生理解。例如,低年级的小学生数学学习时间不长,数学素养不高,不能对数学知识进行深层次的理解。即便有些小学生有幼儿数学的基础,因为儿童的理解能力有限,能记住的知识也只是强硬接受的。并且在幼儿数学学习到的理论知识和小学数学并没有太大的关系,对小学数学学习没有过多的作用。数学学习的最终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严谨的数学思想,数学老师的教学活动需要围绕这一目的进行展开。老师应该把抽象的数学理论和生活实际相结合,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理论。数学的教学方法和英语、语文等学科有着很大的不同,数学的教学方法的重点是从侧面出发,讲授数学理论。而其他学科的学习内容都可以进行具象化的处理,比如自然科学能够找到生活中的动植物进行讲解等。但是小学数学因为理论的抽象,只能用模拟出来的例子进行讲解。因此,小学数学这一科目既抽象又具体,数学这个科目本身想要进行这样的融合是很困难的,只有在理论相对简单的初中、小学数学学习阶段才能够达成抽象和具体的融合。

2.小学生正处于认知水平不断提高的阶段

从小学生自身的特征出发对数学学习进行研究能够发现,因为小学生处于一个发育的阶段,认知水平在不断地提高。所以,小学数学学习是一个不断变化的历程,它是有规律和逐渐改变的。有规律地进行学习才能形成一个系统的数学体系,才能使小学生全面掌握数学理论之间的关系,只有有规律地进行学习才能培养小学生的逻辑思维,开发小学生的想象力。例如,小数的混合运算是建立在整数运算的基础之上的,小学生掌握了基本的综合运算法则之后,才能进行代算以及方程的学习,以上的知识点都是层层递进的。因此,小学数学有着非常强的逻辑性,整个小学数学的学习内容是能够连起来形成一个巨大的数学网络。小学生的数学学习顺序非常科学合理,符合小学生的认知水平。另外,小学数学学习应该从简单的部分入手,在掌握了一定的数学基础之后,进行高层次理论的学习。所以,小学数学能够帮助学生养成正确的学习思维,教授小学生正确地看待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

二、小学数学学习特征对教学的影响

1.数学课本内容具象化

数学课本的内容是在长期的累积和多次的实际应用之后留下来的基本理论。当前的课本内容经过了编辑的处理,方便小学生阅读和理解。可是因为数学理论本身就比较抽象,许多理论依旧难以掌握,这妨碍了小学生数学知识的学习,更有可能影响小学生的学习积极主动性,使小学生对于数学学习产生抵触情绪。小学教师应该改变自己的想法,革新自己的传统教学方法,把上课的重点放在理论的应用方面,保证小学生能够活学活用,学会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小学生的特点就是思维活跃,想象力丰富,数学老师在进行课程设计时应该抓住这个特点,在课程的设计中增添丰富有趣的内容来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

2.数学理论知识本质化

小学教师应该在进行数学理论教授的同时,引导学生透过理论看本质,了解其中的规律。但是小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判断能力较差,教师需要结合生活实际,把复杂的数学理论简化,让理论和生活实际结合,方便学生运用身边的资源进行数学理论的学习,大幅地提高学习效率。这种教学方式比较适合不易理解或者固定词汇较多的数学理论和复杂难懂的数学概念,能够帮助学生透过理论看本质,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

3.促进合作式学习

学生在很多时候无法靠自己一个人的力量来解决问题,如果教师仅仅只靠自身的讲解来教学生,在效果上其实并不显著。所以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好动、好玩的特点,将问题留给学生去讨论,然后让他们在讨论过程中探究出最有效的解决方案。团队的力量和思维模式是远远优于单人的,因而他们在合作的过程中可以培养良好的合作技能,促进人际关系的交往。通过交流合作所掌握的知识点和解决的问题,学生也会更加记忆深刻,这也符合教学工作的最终目的,促进了学生数学素养的形成,为今后的学习打好基础。

4.培养创新能力

创新能力是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去养成的能力。很多时候学生的思维模式,尤其是小学生,在思考问题时会以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就类似于前文的鸡兔同笼问题,学生的新颖解法虽然不是常规思路,但是作为教师要给予充分肯定,这就是创新能力的培养方向。因而教师要基于学生的特点,引导他们进行充分的思考和交流,即便是答案不正确也要鼓励学生进行创新性思考,这比单纯学习理论和知识点要更加有效。

总结

学习特点会对教学活动产生一定的影响,小学数学在内容上具有抽象性以及形象性、在学习过程中具有渐进性以及系统性。小学生具有缺乏耐心、心理发育不成熟以及缺乏抽象思维的特点,这些都对教学活动产生影响,教学活动开展的过程中既要结合小学数学的学习特点,也需要考虑小学生的特点,只有充分考虑这两方面,在教学活动过程中加以重视,才能提高小学数学教学的效率,提高小学生数学学习的效果,从而促进小学生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李亚坤.小学数学学习特点对教学的影响[J].中国校外教育.2016(25):52-54.

[2]谭劲,李光树.小学数学学习特点对教学的影响[J].课程.教材.教法.2014(08):39-41.

猜你喜欢
学习特点教学过程影响
这是一份不受影响的骨子里直白的表达书
小学数学的学习特点对数学的影响
欣赏教育在中学化学教学中的实施
关于提高农村小学英语教学质量的有效措施
如何搞好期末复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