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课中的动手活动

2017-08-21 02:23李剑钊
魅力中国 2017年28期
关键词:整数小棒小数

李剑钊

在学习数学时,经常会遇到比较抽象的问题,我们需要借助形象化的事物帮助构建数学模型,建立数学思维,更好地理解应用。

一、认识数

比如:认识整数时,我们借助身边熟悉的事物,数一数,然后用简单的图形代表数,比较适合刚接触数的一年级孩子。随着数的领域不断扩大,我们可以借助课件中的图形帮助孩子构建千、万的认识;当遇到不能用整数表示的时候,就产生了分数,可以借助切苹果或分月饼这样的分一分活动引入分数,让学生深刻体会到不能用整体1表示时,可以用分数表示,还可以借助涂色,折纸等活动巩固对分数的理解;由于分数和小数有着各自使用的价值,小数是对分数概念的完善,它们之间是有联系的,教材在编排时,按着数的产生顺序进行的,所以在学习小数时,我们从生活经验引入,借助长度单位,沟通小数与分数之间的联系,我们给学生1米的线段,让学生思考1分米与1米的关系,除了整数以外还可以用什么数表示,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再小组讨论(由于分数的学习与小数的初步认识已时隔半年,学生在学习小数时,无法顺利提取分数的知识储备,所以要给学生一定的思考时间和空间。)学生会想到1米=10分米,把1米的线段平均分成10份,将进率与平均分联系起来,亲历分一分的过程,建立数之间的联系,教师进而教学1分米是十分之一米,也就是0.1米,在让学生上1米线段中找出所有的0.1米,再找3分米,0.9米,充分利用学生创造出的线段,用数形结合的思想认识小数。

二、计算

计算就要让学生明白算理算法,而这些不是靠老师生硬地讲解,不是学生把结果算对就是会,要让孩子通过事物操作明白算理算法。事物操作主要用于低年级刚开始接触加减乘除法时,和分数、小数刚学计算时。在一年级,我们计算教学中常用到的是小棒,书中例题也多是结合小棒,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小棒便于操作,能更好地帮助理解算理算法,小棒满十可以捆成捆,即满十进一,在不够减时,也可以把整捆打开,这个操作过程更利于孩子理解。小棒适合的是整数计算,当分数计算教学时,就要结合图来进行。当分数和整数计算教学结束后,孩子们就能总结出算理算法,发现其本质就是相同计数单位相加减,而这一法则也适合小数的加减法,小数点对齐,也就是保证了相同计数单位对齐。基本的计算解决了,算理算法明确了,数大了,也就会举一反三,用转化的思想思考,借助课件进行實物演示(比如两位数乘两位数)。

三、有关图形的题

1.周长

让学生认识周长,可以动手延边画画,可以用线围起来,再把线剪断,发现周长其实就是一根线段。

2.面积

教师随意在黑板画两个圆,让学生进行一场涂色比赛,来认识面积的大小。利用正方形,长方形,圆,三角形等学具来平铺同一个大长方形,体会用正方形测量合理,进而引出数学家也是用正方形定义面积单位的。

3.搭配

给孩子们提供实物,动手搭一搭,并试着用符号表示出自己搭配的方案,慢慢总结出用乘法解决的方法。

4.认识钟表

教学钟表时,让学生带来时钟,亲自观察,然后把表扣过去,自己试着画画表盘上有什么。动手拨拨表针,体会谁转的快,谁跑得慢,及时针分针之间关系和方向,这些知识都是要靠学生体验得到的,要比老师教强,有意思。

5.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的特性

让学生在生活中找相关事物,自己做一个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看看有什么发现。

四、应用题

应用题在很多孩子眼里是枯燥乏味的,对于一些理解能力弱的孩子是感觉头疼的,我们单纯看文字解题,肯定是枯燥无趣的。比如倍的问题,我们可要画图解决,把文字形象化,有助于孩子理解;鸡兔同笼问题,我们可以让学生动起来,扮演小兔子,举起双手或下蹲,假设全是兔子,或全是鸡,当孩子熟知建立这种类型题的模型时,再总结公式。还有和差、和倍,植树,切木头等等问题,都可以画图解决。

数学其实趣味性很强,需要老师智慧地引导,我们不要注重做题量,要传授给学生的是思维方法,要培养孩子动手能力,独立解决问题能力才是最重要的。

猜你喜欢
整数小棒小数
这是流行病
失踪的小数
巧移小棒
风车转转转
摆六边形
一起解答含小数的方程
答案
小数精灵成长记
数轴上的小数
共需多少根小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