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纸民生新闻的报道特色分析

2017-08-21 16:29严显艳
魅力中国 2017年28期
关键词:分析

严显艳

摘要:报纸民生新闻有着“贴近实际”、“贴近群众”和“贴近生活”的特征,得到了很多受众的青睐。但是,民生新闻的报道也出现了同质化、泛平民化、娱乐化的问题,要想促进报纸民生新闻的发展,必须要突出报道深度,形成品牌特色。本文就报纸民生新闻的报道特色进行分析。

关键词:报纸民生新闻;报道特色;分析

众所周知,人民牵动着一个国家的发展和进步。古往今来,大部分国家和政府都对民生问题十分的重视。民生新闻作为关系公民生存发展和利益的新闻,在报纸中自然也得到了高度的重视。民生新闻是我国社会转换时期的一个必然产物。自从改革开放以来,人们接受到了更多的知识,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与进步,人们对社会新闻的的要求也逐步提高,社会发展对新闻传播提出了全新的要求。民生新闻与传统新闻的报道大不相同,主要以老百姓的衣食住行为主,报道方式更加具有人情味,将普通人的喜怒哀乐、悲欢离合报道出来,得到了人们的认可。

报纸在排版时,一方面会从时政、要闻和经济等板块中凸显民生的色彩,另一方面在日常新闻的报道中会更加明显地突出民生新闻的价值取向。要想突出民生,报纸在报道时就需要有一定的特色。下面笔者将简要分析一下民生新闻在报纸中的报道特色。

一、写作视角平民化

民生新闻是给人民读的,因此民生新闻一定要在平民的角度去报道。许多新闻编辑人员过于重视和强调上下的指导性,一方面采取仰视的方式来报道政府领导的各项活动,另一方面则从俯视的角度来报道人民群众。既然报纸是提供给人民群众来浏览和阅读的,那么编辑人员就应该抛弃这种居高临下的高姿态,从平民的角度着手报道。平民化的视角主要表现在选题和操作两个层面,下面将做逐一的分析。

(一)选题平民化

顾名思义,民生新闻就应该以民生为根本,选题也不例外。在选题上应该注重人民的生计、生存问题。以往新闻工作者报道的政府领导会议的内容过于繁多且空洞乏味。这样的报道很不切实际,严重脱离了群众。因此,在选题时应该从平民的角度出发,所做的每一个选择和决定都要为平民所考虑,从普通百姓的生活入手来确定选题。

(二)操作平民化

如果说选题从民生角度出发的话,那操作就更应该平民化。如何做到操作平民化,具体要求就是实事求是,如实反映人民的生活及生存的环境、质量和需求等等。对于民生新闻的操作,不需要用过于华丽的辞藻去修饰,也不需要用高大上的语言去表达。要用最淳朴,最简单的语言将百姓的生活和需求表达出来。在解读民生方面的宏观政策时也要从平民的角度考虑,通俗易懂。报纸与网络是不一样的,它只能以文字的方式来向读者传达信息,而不能借助视频和音频。报道中如果书面语过多就显得脱离实际、乏味,不仅没有达到反映民生的目的,反而会引起读者的反感。

(三)创新平民化

民生新闻报道的平民化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要意识到,平民化并非泛平民化,泛平民化的新闻,会导致报道流于表面,导致受众产生逆反心理,甚至对这类新闻产生厌倦情绪。因此,在新闻的报道上,要加强创新,从内容、形式、表现手法上进行创新。近些年来,部分报纸在地域化、本土化特色上不断的进行探索,既吸引了本地受众,也吸引了相当一部分的受众,避免节目沦入怪圈。从这一角度而言,报纸需要加强创新,从创新角度来适应受众变化,提升新闻的竞争力。

二、信息服务化

民生新闻的一大特色就是具有较强的服务性,一方面其表现在新闻的主要内容上,例如粮价、交通、政策等等。另一方面就是表现在态度方面,媒体应以民为出发点,作为百姓的发言人,向社会传达大众的心声,维护民众的利益。新闻工作者应该从实际问题出发,积极实施舆论的监督作用。监督内容不能仅拘泥于重大的和典型的问题上,民众生活中遇到的小事情也应该在监督的范围内。监督方式可以采用邮箱和热线等方式来接受群众的建议和投诉。

三、标题口语化

标题在新闻报道中占据着很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标题犹如新闻的眼睛,许多读者在读报纸时,如果标题很有吸引力,便会继续阅读其内容,如果标题不够吸引眼球,就会略过。一般对标题的要求就是主题鲜明,而民生新闻的标题除了此要求外,还要运用多变的句式,拥有灵动的节奏。除此之外,方言和口语的运用也是其一大特色。如果在新闻的标题中融入一些日常的口头语言,读者在阅读时就会产生亲切感,进而也就产生了进一步的阅读兴趣。

四、报道的深度化

深度报道指通过对事件背景进行系统的整理和展示,并从客观的角度来对事件进行解释和分析,并进一步拓展和延伸新闻领域。虽然现如今,电视、网络等电子媒体十分发达,但其对民生新闻的报道过于肤浅、表面,未做到深入报道。而报纸就可以利用这一优势,对民生新闻进行较为深入的报道。例如展示新闻的背景、叙述事件的来龙去脉、挖掘新闻的典型等等。報纸所深入报道的内容是不能直接感知与认识的,而电子媒体由于受多种因素的限制而不能达到这一要求。所以,民生新闻的报道应尽可能的将其内容深入化,在最大程度上满足读者的阅读欲望。在报道方式上,报纸民生新闻多采用短消息进行报道,很少有其他的形式,这种单一的报道方式让民生新闻过于单一,因此,新闻从业者需要创新报道形式,应用民生评论、民生通讯的方式让民生新闻更加具有吸引力,让受众保持新鲜感。

五、结束语

总而言之,报纸民生新闻的报道越来越受到关注。因为阅读对象的不同,也使得民生新闻在报道时形成了不同于其他较为专业化的新闻的报道特色。这一特色是值得肯定的,但也有需要改进的地方。例如,报道选题过于细小化,过分注重小,使得一些无价值的事件常出现在报端,这不足以引起民众的重视。因此,在以后民生新闻的报道中,应该扬长避短,在发现亮点的同时,也要及时总结经验,进一步推进民生新闻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林勇,冯静柏. 特别报道的特点与地位——试析沈阳晚报“华夏走笔”的报道特色[J]. 记者摇篮. 2001(01)

[2] 樊晓燕,张小燕. 增强影响力 提升关注度——省报全国“两会”报道特色呈现[J]. 新闻前哨. 2008(05)

[3] 李群. 创新思维 拓展视角 挖掘深度——都市类报纸民生新闻报道的创新实践与思考[J]. 传媒. 2009(07)

[4] 唐慧巍. 从《科尔沁都市报》看地方报纸民生新闻的误区[J].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 2008(06)

猜你喜欢
分析
导数考向分析
民航甚高频通信同频复用干扰分析
分析:是谁要过节
一道解析几何题的分析与探究
回头潮
一个递推数列问题的类化分析
万有引力易错题分析
三角恒等变换常考点分析
基于均衡分析的我国房地产泡沫度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