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霍华德社会城市的思想与价值

2017-08-22 06:02周宇
海外文摘·艺术 2017年4期
关键词:霍华德城市规划思想

周宇

(中央民族大学管理学院,北京 100081)

管理

浅议霍华德社会城市的思想与价值

周宇

(中央民族大学管理学院,北京 100081)

城市病是一个由来已久的问题,在市场经济时代尤盛,许多人为解决此问题绞尽脑汁,为了应对霍华德在城市规划领域提出田园城市的概念,并进一步说明其发展成为社会城市的逻辑,他不仅在理论上完成了建构,而且还亲自付诸实践。他的思想虽经一个多世纪,依然熠熠生光,他的城乡有机结合的社会城市的构想成为现在大多数国家解决城市问题和城市如何发展的理念,而他的希望以此来促成社会变革的理想依然还在远方。

霍华德;田园城市;社会城市;社会变革

1 霍华德与田园城市

1.1 应对现代城市病以及城市规划问题

19世纪的西方世界,尤其是英国,是资本主义高速发展和高度发达的地方,虽然经济在其强势的生产方式之下有了迅速的发展,物质得到了极大丰富,然而也促使社会的各方面产生了深刻的变革,现代工业的生产方式变革与市场经济的发展已引发了人们的进城潮,相应的,城市的面貌随着人口的增多也逐渐呈现出诸如拥挤、混乱、嘈杂、反科学和陈旧等问题。在城市设计上,当时大部分的城市规划师习惯于把城市规划看成是图上作业。他们并不十分关心当地的自然、社会条件和历史形成的文化传统,似乎城市规划方案的优劣主要取决于他们的制图能力。其次他们往往是就城市而谈城市规划,从建筑层面上,从工程技术上着手城市的规划与建设,根本没有考虑到人的因素。最后便是当时流行什么路网结构图案,就画什么图案,全国到处似曾相识,不反映现状特征的标准化设计,掩盖了原本客观存在的地方特色,最后不得不采用行政命令的方式来解决问题。他们都没有一种积极的理念指导,只是被社会所决定,因此他们的城市规划非但没有良好地解决城市问题,反而加重了城市病。

霍华德深刻感受到这些问题带来的弊端,他“正视严重困扰他那个时代的一系列社会问题,依照它们影响人类生活的程序,抛开人们习以为常的认识标准,重新安排它们轻重缓急的顺序,绞尽脑汁找出解决办法。”这就是他的传世名著:《明日:一条通向真正改革的和平道路》,其中集中体现其思想的便是城乡三磁铁图,城市、农村、城市——乡村三者的各种特征对应着一定的吸引力,在中间是一个人们何去何从的问题,在他看来,田园城市是最有吸引力的,它能兼顾城市与乡村的优点。然而,他的思想并不止于此,他真正的意图是企望通过这样的城市规划来促进社会变革,以最终解决这些问题。

1.2 田园城市的理念与目标

大城市的种种弊端,已经成为老生常谈了。相较于通常的“宁可为保有大城市的威力和财富而容忍它的弊病”以及“回到乡村去”的两派。霍华德则认为城镇是个好的选择,他想通过控制城镇规模、对城镇进行人性化的改造,从而兼顾城乡的好处,以便让每个人都能方便地回归城外的田野和丛林之中。霍华德田园城市理念的精髓就在于,普通人都应当同时享受到城市和乡村的两种好处。为了保证这样的结果,城镇的规模就必然要限制。而想要控制城镇的规模,就必须土地公有,这样就可以防止迫切想从土地中牟利因而把环绕在现有城市周围的土地出卖进而形成大城市的私人的意图。他以三磁体图进行对比说明城市、乡村以及田园城市的生活模式,在此基础上,他进一步导出田园城市该有的规模,“田园城市建在6000英亩的土地附近,城市用地1000英亩,农村用地5000英亩,人口32000人,其中城市人口30000人,农村人口2000人。”田园城市建立在一片新购的土地上,城市和乡村生活被健康、自然、经济地综合在一起,土地属全体居民所有,委托给专人代管。托管人把按分年折合的地价计算的地租支付利息和偿债资金后,要维持田园城市中央议会的收支平衡,该议会把这笔钱用于建设和维护道路、学校公园等各种必要的公共设施。单个的田园城市是一个相对自足与平衡的城市。此外,这样的田园城市“将在其‘乡村’地带以外不远的地方,靠建设另一座城市来发展,因而新城镇也会有其自己的乡村地带。”就这样,随着时间的推移,田园城市逐步发展形成一个城市群,霍华德把这个城市群称为“社会城市”。书扉页中的“无贫民窟无烟尘的城市群”图,详细介绍了“社会城市”的结构形态和主要内容:

(1)一个面积12000英亩、人口53000人的中心城市和若干个面积9000英亩(正文为6000英亩)、人口32000人、名称和设计各异的田园城市,共同组成了一个有农业地带分隔的总面积66000英亩、总人口250000人的城市群,即社会城市。从中心城市中心到各田园城市中心约4英里;从中心城市边缘到各田园城市边缘约2英里。

(2)各城市之间放射交织的道路、环形的市际铁路,从中心城市向各田园城市放射的上面有道路的地下铁道以及环行的市际运河和从中心城市边缘向田园城市放射的可通向海洋的大运河等,在交通、供水和排水上,把社会城市联结成一个整体。

(3)在田园城市四周,有自留地;在城市之间的农业用地上,有新森林、大农场、癫痫病人农场、水库和瀑布、疗养院、工业疗养院、流浪儿童之家、戒酒所、精神病院、农学院、盲人学院、墓地、采石场、砖厂。

田园城市是社会城市单个子城市,而这样的单个的城市之间并没有“母子”关系,即使是中心城市亦然。每个城市之间设置永久的隔离绿带,以控制其规模,而规模的控制也利于城市之间的联系。因此这些单个的田园城市之间并不是孤立的,而是一个有机联合的城市群。霍华德特意提到社会城市间的沟通问题,他主张建设一种高速铁路系统(市际铁路),它使每个城镇到最远的邻镇只需走10英里,大约12分钟即可到达,此外还可通过放射交织的道路、城市运河来相互联系,形成有机的联合,而由于快速交通的综合效果,我们彼此之间都将比住在拥挤的城市中靠得更近,我们可以快捷地往返于城市与乡村之间,从而使我们置身于健康而优越的环境之中。

2 进行中的变革

2.1 原来的霍华德

霍华德正视困扰着他那个时代的城市问题,他既不赞同资本主义鼓吹者的主张宁可为保有大城市的威力和财富而容忍它的弊病,也不赞同资本主义批判者的看法,即相信或希望人类将最终返回到乡村生活方式中去。而是提出了一种折中的方式,即城乡一体化的田园城市。

霍华德其著作出版之后,还积极地将其思想付诸实践,他亲自主持建设了莱奇——沃思(L e t c hworth)和韦林(Welwyn)两座田园城市。实践之前,霍华德就多次演讲宣传并参加各种活动以获得支持,1899年田园城市协会成立,1904年,第一座田园城市在莱奇沃思动工,历经10年基本完成,由于缺乏资金,所以不得不由尼维尔代为施行,城市的面貌总体上遵循了霍华德的思想,照顾到了当地已有的铁路和公路情况,特别是田园城市的理想概念。但在城市的管理上,尼维尔却违背了霍华德的初衷,因为他并不打算为一项没有回报的决定去冒险并付诸实施,整个田园城市由尼维尔的公司掌管,而这一公司所负的责任,仅限于股东,而不是莱奇沃思现有和未来居民。因此,当公司遭遇资金问题,城市建设便进展缓慢,而霍华德所设想的从地租获取资金、滚动式扩建城市的设想也难以实现。尽管存在波折,莱奇沃思的实践却提供了一种新城建设观念和模式,从而对霍华德的思想作了第一次真正的检验,然而其遭遇的困难与变异也体现了这种构想与实践在市场经济体系下的无力,社会改革还在远方。

2.2 变异的霍华德

然而,在后来的理论讨论与实践中,霍华德的思想却被逐渐曲解了,走向了其背面。因为这些城市建设“根据霍华德建议所取得的较大成就,仅仅是出于朦胧的理解。”

二战后,在伦敦,受田园城市运动的影响,出现了大城市规划方案,在绿带以外建设若干个新城和卫星城。当时这个方案颇有新意,产生了世界影响。方案原想向外疏散部分伦敦人口,此目的并未实现,只是用新的方式吸引了更多的外来人口,变相地进一步扩大了大伦敦。由于没有严格的绿带限制,结果多数连成了“大饼”。而霍华德的社会城市只是单个的田园城市之间的有机联合构成的城市群,并没有母城和卫星城的关系,构建田园城市的目的是想用这种城乡一体的小城市群来逐步取代大城市。大伦敦规划显示的则完全是另一番景色,即要在大伦敦的基础上“锦上添花”,继续发展。把大伦敦规划和田园城市思想联系起来,即使设计者之初是想缓和城市压力,疏散城市人口,缓解城市病,然而实际上却用了形似来阉割霍华德的田园城市思想,使它走向了它的反面,变成了维护旧城乡结构的工具。“霍华德定义的田园城市不是城郊,而是城郊的对立物;不是乡村避难所,而是为生动的城市生活提供的完整基础。”

2.3 重生的霍华德

霍华德本人留世的文章非常少,可供窥测其思想的也就是《明日》这本书,以及其中的广为人知的田园城市思想,然而这一思想却被后来的实践者有意或无意地曲解了。为此,霍尔与沃德合著了《社会城市》,对霍华德的思想与目标进行了一种极具穿透性的分析,他们还原了霍华德完整的社会城市思想,起到了正本清源的作用。

同样,芒福德也对其社会城市做了解释,“如果需要什么东西来证实霍华德思想的高瞻远瞩,他书中的‘社会城市’一章就够了。对于霍华德来说,田园城市既不意味着隔离孤立,也不是指那些位于偏远地区、好像与世隔绝的寂静的乡村城镇。……如果田园城市在一些较高级的设施上不去依赖负担已经过重的大都市,不把它自己降低到仅仅是卫星城的地位,那么,一旦较小的新城发展到一定的个数,就必须精心组合成一个新的政治文化组织,他称之为‘社会城市’。”霍华德本人也曾指出,“10个各为3万人口的城市,用高速公共交通联系起来,政治上是联盟,文化上相互协作,就能享受到一个30万人口的城市才可能享受的一切设施和便利;然而却不会像大城市那样效率低下。”

随着社会的进步发展,在后来的城市规划领域,城市的可持续性争论逐渐提到主要层面上来,“从田园城市到可持续的明日的社会城市,突破了被普遍误解的单个城市尺度,而扩展到了霍华德的‘城市簇群’概念以及当代的区域理念,”社会城市与田园城市是一种整体与局部的关系,并且霍尔与沃德又强调了社会城市的可持续性原则,也在当代新的现实条件下发展延伸了他的思想。

3 乌托邦及其价值

霍华德的思想是伟大的,他寄希望于通过城市规划的建构来改变现有城市和农村的弊端,进而促进社会的变革。“田园城市是一把既能解决诸如拥挤,远离自然等城市问题,又不牺牲农村利益的‘万能钥匙’”但是他的发展逻辑建立在一个太不稳固的基础上:靠榜样的作用,在大体系下的一个小范围内创造一个好体制以实施其田园城市理想,并最终推动大体制的变革,因此在现实中——他在构建之前就已考虑到这种力量的软弱——遭遇到困难时,他把推动力放在了公共权力上,即与此种城市形态相适应的权力架构与生活方式,并在此建构了他的理想权力模式,然而,他未考虑到的是,这种大体制的牵绊作用大到足以完全抑制其田园城市的榜样带动作用。因此,本来想透过城市规划来促成社会变革的理想,在考虑到遭遇社会体制的牵绊时,却要求社会先进行变革来适应他的城市形态,之所以后来有人称之为乌托邦正在于此。此外,他还表明,在城市生活方面,社会城市强调自足与平衡,而市场经济却会不断造就不平衡,因此,一个自足的社会在被卷入以后,是无法在这一体系下长期独立存在的。在一个强有力的规则下面提出反规则的构想,并希冀实施,达到理想效果,可能性终究是渺茫的,因而并非总是能够产生积极的社会后果。

但这样的乌托邦是有它实在的价值的,在资本主义体系下,城市建设要“摧毁一切阻碍城市发展的旧建筑物,拆除游戏场地、菜园、果园和村庄,不论这些地方是多么有用,对城市自身的生存是多么有益,它们都得为快速交通或经济利益而牺牲。”在面临工业化导致城市自然而无序的生长,并得到社会主流——实则是一些短视的资本家——喝彩的背景下,霍华德明确表达“城市需要规划”的思想,并提出有关城市规划与社会改革的理论,不仅难能可贵,而且使人们在思考解决社会现实问题时多了一个可以参考的有益的途径。其次是其消除城乡二元对立,鼓励城乡协调发展,把城乡生活有机地整合到一个系统里面去。人们共享城乡好处的思想至今仍有重要意义。最后,他的思想体现了对“人”的关注,它不仅关注人类生存的自然状态,而且更关注社会状态。其田园城市不仅包含了城市规划,也包含了城市生活的内容。这也正是面临资本主义对传统人的社会环境的结构与摧毁的情况下的一种重新塑造。

[1] Frederic J. Osborn. Sir Ebenezer Howard: The evolution of his ideas[J]. Town Planning Review,1950.

[2][英]埃比尼泽·霍华德.明日的田园城市[M].金经元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

[3]金经元.我们如何理解“田园城市”[J].北京城市学院学报,2007,(4):1-12.

[4][美]刘易斯·芒福德.城市发展史:起源、演变和前景[M].宋俊岭,倪文彦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

[5]黄怡.从田园城市到可持续的明日社会城市——读霍尔(Peter Hall)与沃德(Colin Ward)的《社会城市》[J].城市规划学刊,2009,(04):113-116.

[6]马万利,梅雪芹.有价值的乌托邦——对霍华德田园城市理论的一种认识[J].史学月刊,2003,(5):104-111.

TU981

A

1003-2177(2017)04-0010-04

周宇(1994—),男,汉族,湖南常德人,中央民族大学管理学院行政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国政府与政治。

猜你喜欢
霍华德城市规划思想
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中的城市规划路径思考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探究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中的城市规划
新形势下的建筑设计与城市规划
偷画的人
思想与“剑”
维权事件
自救
保持微笑
极限思想在立体几何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