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低年级学生写话教学的元认知干预

2017-08-22 13:54汤丽丽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17年23期
关键词:写话元认知现状

汤丽丽

〔摘要〕元认知是个体对自己认识活动的自我意识和自我监控,小学低年级学生的元认知发展水平是影响其写话能力的重要因素之一。以日常听课和自身课堂教学的实践和思考为基础,重点探讨了目前小学低年级写话的现状,阐述了引导学生采用“元认知”的策略。

〔关键词〕写话;元认知;现状;策略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684(2017)23-0071-03

写话,作为小学生作文的准备阶段,在学生的写作生涯中起着相当重要的奠基作用。影响写作效果的因素很多,其中学生的元认知发展水平是一个重要因素。把元认知这种心理学概念运用到小学低年级写话教学中,不仅可以提前培养学生对中年级写作的兴趣,使学生有意识地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而且能使教学效果更加显著,学生们的学习热情更加高涨,学习效率明显提高。可以说元认识理论的教学应用,不仅在于缩减教育理论与教学实践之间的差距,而且更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会学习的品质。

一、目前小学低年级写话教学过程中元认知应用的现状

【案例】小练笔:秋天到了,观察一下学校有哪些变化,将自己找到的变化写下来。

这个题目是苏教版语文二年级上册《练习1》“做做说说”的课后拓展,教师先带着学生在学校参观了一番,指导学生观察学校最有代表性的一些变化;接着在课堂上,指名学生谈谈刚才观察的变化,学生讨论得很热闹,教师也将学生说的代表性事物:天空、白云、草地、梧桐叶、枫叶、桂花、小朋友等等列在黑板上,同时也补充了一些好词妙语;最后让学生写一写。

课堂很热闹,教师也认为如此贴近生活的题材,经过指导,孩子们应该会写得还不错。可是作文写完,结果却不容乐观。

极少数学生表达很不错。如:秋天到了,我们的校园美丽极了。天空中白云飘飘,一群大雁飞去了南方,它们好像在说:“再见了,北方!明年见!”树叶红了,地上的草黄了。桂花开了,散发着香气。柚子树上高高地挂着金色的柚子。小朋友们穿上暖和的衣服在草地上开心地做游戏。秋天的校园真美啊!

教师的评语:文章优美生动,写出了秋天校园的美丽!

我的想法:文章采用总分总的结构,表达完整,首尾呼应。此外文章基本按照从上到下的顺序,生动介绍了秋天校园的变化。

这些说明这位小作者具有较强的元认知能力,尤其是知识和监控,做得相当不错。

相当一部分学生表达有点乱。如:秋天到了,天空显得特别蓝。地上的草黄了,菊花开了,荷花开了,树上的叶子黄了,高粱红了,棉花白了。天空中漂着朵朵白云,有的像白马,有的像白兔。小朋友们都跑出来做游戏他们有的玩老鹰捉小鸡有的玩跳绳。秋天真美啊!

教师的评语:一定程度上抓住了秋天的特点,但有些景物并不是秋天的,希望以后注意。

我的想法:这篇文章的小作者有一定的元认知知识和元认知体验,乐于将自己观察的景色写下来。可是我们也发现这个小朋友写的话逻辑有些乱,一会写天空,一会写树和地上的植物,一会又回到天上的白云。此外,标点的使用也有些混乱,文中还夹杂着一些错别字。这些都说明这个小作者的元认知检测能力有些缺乏。综上,我们不难发现在现实写话教学中,由于种种原因,还存在着以下情况。

(一)学生写话元认知水平较低,且各方面发展不平衡

小学生在写话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基本上是知识陈述模式,大多只是将头脑中的想法直接写出来,而不会对其予以筛选、加工,直至将自己所有联想的内容都罗列出来。比如:在上述练笔中大部分低年级学生只是将自己看到的,脑子中能想到的关于秋天的一切都罗列出来,而忽视了荷花是夏天开放,忽视了写景是需要按照一定的顺序。发展得不平衡表现在元认知的三个构成成分的发展不平衡。元认知的三个构成成分分别是元认知知识、元认知体验和元认知监控。一般来说,学生的写话元认知知识的水平>元认知体验的水平>元认知监控的水平。

(二)教师对学生写话元认知方法的指导不够,且各方面的关注度不够

首先,课前教师没有对学生的写话状态进行充分了解,也缺乏对学生情绪体验的关注,在辅导学生习作过程中指导较少,甚至为“无指导”,正因为教师对学生元认知知识、元认知体验、元认知监控三方面的指导和重视程度不够,所以学生在写话时会无话可写,有话道不出。

其次,写话教学过程中教师过分强调学生的知识陈述,忽视知识的转化。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引导他们积极组织自己的思维过程,让学生把自己要表达的内容进行合理的转化,而非简单唤醒长时记忆中的相关知识经验,而后任其“自由”表达。比如,案例中的教师虽然进行了一些简单的指导,让学生把自己发现的变化,即关于秋天的知识写下来,但是在指导的过程中忽视了重要的一点——在叙述时一定要有顺序,而不是想到哪写到哪,因为二年级的学生元认知发展水平的不够,他们无法将自己的发现进行合理的顺序化,此时教师的顺序化指导显得尤为重要。

二、小学写话课堂上元认知理论的培养策略

传统的小学写话教学模式的弊端,使得学生无法合理地转化自己要表达的内容,教师不在意或是没有关注到这些弊端,将进一步削弱学生的写话能力,甚至是习作能力。因此,有必要在小学低年级进行元认知能力的培养与训练,使其在写话中可以运用到元认知,对写话充满热情,从而提高写话能力。

(一)查漏补缺,丰富写话元认知知识能力

1.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自己

元认知知识可以培养学生的主体性,学生是学习活动中不可替代的主体,有关认识主体的知识,可以是关于自己,也可以是关于他人的。在这一过程中,教师需要先教授学生学会运用自我提问法,具体为:我的写话总体水平是怎样的?影响我写话的主要因素是什么?我怎么能尽力弥补自己的不足?我可以从周围同学那借鉴到什么?接下来让学生独立进行自我检测分析,教師只需要在学生出现偏颇时予以指导补充。如:在练写“秋天来了”时,有的学生认识到自己比较擅长讲故事,想象力比较丰富,而不擅长刻画景色,他会倾向于写一个秋天发生的故事。在写话文体方面,有的孩子喜欢把语言化成诗,用儿童诗表达自己心中的秋天。

了解了自己的“足”与“不足”后,学生才会对写话有一个明确的认识。有了充分认识,就有了写话的积极性,会主动构思怎么写,以及写什么才能更好地把自己的情感传达给别人。

2.丰富学生的程序性知识

学生完成写话习作任务的相关策略知识包括策略的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陈述性知识是基础,而程序性知识的获得则是学生能够尽快选择有效的途径,迅速实现写话目标的关键。

具体策略有:制定计划,把握文体,使用修辞,组织结构,逐步修改。例如,在写“秋天的校园”时,教师指导学生学习观察的策略,抓住秋天校园里各种景物的特征,发动“视觉”“听觉”“触觉”“味觉”等等器官,有静有动地描写,例如:小草是枯黄的,风一吹,可能会形成金色的海浪。天上的大雁的鸣叫仿佛是在向人们告别等等。此外一定要注意写景顺序,可以从上到下,可以从景到人。

(二)增加兴趣,强化写话元认知体验

1.培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需要在课前把握学生的兴趣所在,尽量在写话阶段和写作的早期阶段,把选题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自主命题,写自己有感而发的话。叶圣陶曾经也说过:“作文题目应引导学生广泛取材,不特学校中之所诵习所闻见可以命题,即家庭社会之事,苟学生能思议及之者,亦无不可命题。事事物物,学生接触而引起其思想感情者,均可为文题之材料。”针对低年级学生喜欢听故事,喜欢读儿童诗的特点,教师可以让学生多编写童话,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激发写话的兴趣。

除了在选题上让学生有兴趣外,教师还可以经常带学生走出课堂,近年来如火如荼的“体验式作文”正是如此強化了学生的元认知体验。比如,下雨天可以带学生出教室,看一看雨的形状颜色,感受雨滴在身上的触感,甚至可以用舌头舔一舔雨的味道。

2.增强自信,提高自我效能感

在写话教学中,有一群“习得性无助”的学生,他们长期得不到肯定,一拿起笔,想的不是自己怎么去写,而是在想这个太难了,我肯定不会写。这种情况下,提高学生的自我效能感显得重要无比。提高学生写话自我效能感的核心在于让学生切身拥有成功体验,教师要及时捕捉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在学生动笔写作时,教师可以适当在教室里进行巡视,发现学生能够恰当使用动词表现人物行动,发现学生能够巧妙化用学过的语句,发现学生可以用生动的修辞和优美的语言,都要及时表扬,如此不仅可以让该学生增强自我效能感,还能为其他学生的习作提供学习的榜样。

(三)监控计划,提升写话元认知控制能力

1.培养学生画思维导图的习惯

在写话的过程中,大部分的学生倾向于想到什么就写什么,而没有事先进行计划,因此常常导致写话思路混乱,甚至有时候文不对题。根据FLOWER的研究,写作前做计划,可以减少写作历程中的认知负荷,利于写作的顺利完成,因此教师应该有目的、有计划地加强对学生写话计划的训练。这里可以使用思维导图。运用导图写话的第一步是发散题目。在纸上写下题目,然后开始写出与题目有关的各个词汇,进行发散联想。在这个阶段不去管联想的东西是否跟题目有关系,只管发散联想,越多越好、越广越好,直到写得足够多的时候,再停下来。然后对刚才发散出来的内容进行思考,理出思路,最后按照思路把内容进行删减、增补、排序等等,用思维导图把结构整理出来,对于低年级小朋友来说绘制带有图画的思维导图是一件很开心的事情。整理好后,就可以对着这个导图进行写作了。

2.提高学生元认知监控和调节能力

元认知控制能力能够提高学生写话过程中调整思路的能力。它的作用是通过不断调节、监控元认知知识和元认知体验,从而提高学生的元认知能力。写话前,学生首先通过制作思维导图,对写话材料去粗取精,留下自己想要表达的精华内容,删除不符合观点的材料,接着围绕中心,取舍材料,最后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写话过程中学生也可以随时调动自己的元认知监控能力,及时检视和评估,并对出现的问题加以及时修正和调整,对出现的不恰当的字词,不通顺的句子和写话时出现的畏难情绪进行调整,保证自己的写话过程顺利完成。如:案例中所举的小练笔,如果学生能够随时调动自己元认知监控能力,诸如“秋天荷花开了”“天空中漂着朵朵白云”的错误就能避免。

元认知能力的培养与训练在小学生中的普及是非常必要的,将元认知理论普遍应用于小学写话教学,乃至作文教学中,不仅可以激发小学生对写作的热情,使其能够有意识地在作文的各个环节里充分发挥元认知能力,更可以切实提高作文训练的实效。

参考文献

[1]谢双成.元认知与作文教学[J].沈阳师范学院学报社科版,1995(4):76-79.

[2]何更生.写作策略性知识教学的实验研究[J].心理科学,2002,25(1):100-101.

[3]刘登文.元认知在写作活动中的作用及培养方法[J].铜仁学院学报,2003,5(1):64-66.

[4]郭春红,刘宝宏.帮助孩子搭建进步的阶梯——元认知心理干预技术在帮助学习困难学生中的应用[J].心理技术与应用,2014,12(2):45-47.

(作者单位:江苏苏州工业园区胜浦实验小学,苏州,215126)

编辑/杜文姬 终校/于 洪

猜你喜欢
写话元认知现状
寓教于乐 以评促学
小学低年段写话练习现状及对策研究
职业高中语文学科学习现状及对策研究
语文课堂写字指导的现状及应对策略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技术的现状与发展分析
我国建筑安装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构建与实施的措施
对中学生的元认知监控及其与学业成绩的相关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