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五娘与秦香莲的比较

2017-08-22 21:40李妮娜
青年文学家 2017年24期
关键词:秦香莲孝道悲剧

摘 要:以“状元之妇”为题材的戏剧受中国广大戏迷的喜欢,其中赵五娘和秦香莲最有代表性。本文将对二者的悲剧和形象作对比研究。大多数人认为秦香莲和赵五娘都是受封建伦理观念与现实窘困生活交织压迫的形象。其实二人的悲剧因素既有相同之处又有不同之处。本文通过对两位女性的悲剧分析,企图对现代女性的孝道文化发展尽绵薄之力。

关键词:赵五娘;秦香莲;悲剧;孝道

作者简介:李妮娜(1993-),女,汉族,山西临汾人,学生,北京首都师范大学文学硕士,研究方向:文艺学。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7)-24-0-02

一、赵五娘与秦香莲形象的比较

(一)二人的相同之处

1.都是痴情女子

赵五娘在丈夫进京赶考后,在灾荒深重的年岁里,独自扛起家里的重担,不给丈夫增添烦恼。当丈夫考试高中、杳无音信的情况下,她流离失所,靠行乞卖艺上京寻夫,只因对丈夫痴情。秦香莲同样痴情,在家侍奉公婆,抚养儿女,逢灾荒,公婆死后,生活难以维系,她带领一双儿女沿路乞讨到汴梁寻夫,始终相信丈夫在等着他们。

2.都是糟糠之妻

赵五娘和秦香莲都在丈夫赴京赶考后主动承担家里的生活重担,都是丈夫共患难的糟糠之妻。秦香莲信心满满去寻找丈夫却不料被丈夫拒绝甚至派人追杀,回想当年在丈夫身边辛苦陪读,支持他应举,在其高中杳无音信的情况下照顾他的父母,眼泪潸然而下委屈脱口而出。同是糟糠之妻的赵五娘,情况却比秦香莲好很多,丈夫相认,生活较幸福。

(二)二人的不同之处

1.赵五娘:封建伦理观念下恪守孝道的禁锢者

赵五娘在丈夫进京赶考时,担负起家里生活的重担;在饥荒之年,千辛万苦领到救济粮却被夺走,虽然有张公救济,但对于三口之家来说却是杯水车薪;上京寻夫,隐忍退让。赵五娘在照顾公婆时曾说:“索性做个孝妇贤妻,也得名书青史”。这表明在封建制度下,赵五娘的孝与贤是没有自我,完全为了他人。与其说她是孝妇的典型,不如说是封建伦理下恪守孝道的禁锢者。

2.秦香莲:封建伦理下独立人格的突破者

秦香莲支持丈夫赴京赶考,照顾公婆,并为之默默地奉献。但在寻夫的过程中却被丈夫拒绝甚至追杀,这使得她苦苦期盼、充满希望的心被现实的封建伦理的男权创伤的千疮百孔。丈夫的负心与绝情无义,唤起了秦香莲自我意识的觉醒,最后走上公堂。秦香莲的觉悟,塑造了一个独立人格的封建女性,是封建伦理的突破者。

二、赵五娘与秦香莲悲剧的比较

(一)二人悲剧成因的异同

1.自身思想束缚

(1)自身思想束缚之同:将“代夫行孝”看成自己的责任

她们在丈夫出去应考,杳无音信的时候,把侍奉公婆维持生计当做自己的本分。在灾荒年间,二人都爱护公婆,委屈自己也要让公婆吃饱住暖,但她们的公婆都在灾荒的岁月里相继离去,二人甚至也包揽了公婆的丧事,主動料理后事。我们并不赞同她们把孝尤其替夫行孝看得如此重要。她们本可以对自己好很多,但为了让丈夫安心应考主动承担起生活的重担。在那个生活时代,对于一个手无缚鸡之力的封建女子而言,持家的困难是可想而知的。

(2)自身束缚之异:对丈夫求取功名的态度发生变化

赵五娘在一开始的时候并不希望自己的丈夫赴京赶考,但是迫于公婆的压力、封建伦理的三纲五常,才同意丈夫赶考。秦香莲,她一直希望自己的丈夫赴京赶考,能够飞黄腾达,改变家族命运。

二人在与丈夫相遇后二人的打算也不一样。赵五娘主动接受丈夫现在的一切;而秦香莲则不是,在挽回丈夫回归家庭无力的情况下,便愤然拿起法律的铡刀以维护自己的利益。

2.生活的时代环境

(1)所生活的时代环境之同

她们都生活在封建伦理三纲五常男权的控制之下,都反映了封建孝道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体现。自古以来,人们都将考取功名视为光宗耀祖、改门换闾的荣誉。蔡伯喈被迫遵从父亲的旨意上京赶考,既是封建意志的体现,又是恪守“父父子子”的伦理纲常的体现。在这样一个奉行“君臣父子”纲常伦理的时代,个人的利益、要求、欲望是被忽视、被排斥、被拒绝的。

(2)所处时代环境之异

她们俩人所处的朝代不同。赵五娘是元代后期,那时的蒙古贵族统治者为了更好地控制社会秩序,对人民百姓实行两种统治手段。一方面实行强硬政策,另一方面又实行笼络政策。前者如权力对蔡伯喈的强官、强婚,后者如牛相对蔡伯喈回乡的认同。秦香莲是北宋仁宗时期,社会生活比较安定,法律体系比较完善,人民的法律意识有所提高,所以才会有包公铡美的结局。

(二)二人悲剧过程的异同

1.状元本人的反应

剧中两位男主人公中状元后的共同选择都是留在做官并攀附权贵。两位状元不同的是,蔡伯喈只是行动上的负心而情感上不负心,陈世美则是行动与情感都负心。蔡伯喈一开始并没有远离家乡赴试的打算,之所以去赶考是遵从父亲的意愿。与之相比,陈世美赴京赶考的功利色彩浓厚,高中之后被选为驸马不但没有请辞,反而害怕因为秦香莲的纠缠失去富贵生活,拒认并且派韩琪刺杀妻儿,明确说明了陈世美的负心。

2.状元之妇的遭遇

赵五娘与秦香莲都是因丈夫上京赶考而被留在家里照顾老人,独自苦苦承担生活生计。家乡都连年遇饥荒,都受代夫行孝封建思想的影响,倾尽所有,奉养公婆。丈夫飞黄腾达后被暂时或永久抛弃。赵五娘命运的悲剧更多体现在灾荒连年的岁月里,如何代夫行孝。虽与丈夫相认的过程波折,但最终得到了丈夫。秦香莲除了代夫行孝还要照顾一双儿女。她命运的悲剧体现在陈世美的绝情抛弃,《祝寿》和《杀庙》两个故事暴露了陈世美将自己的妻儿抛在九霄云外。最后的结局陈世美被斩,但秦香莲的家庭终究是不完整,这也是她的悲剧。

(三)二人悲剧结果的异同

1.赵五娘:有悲有喜

赵五娘在得知蔡公逼试后,在南浦与丈夫分别时说:“六十日夫妻恩情断,八十岁父母教谁看管?”然而,在封建伦理下,她只能接受丈夫赴京赶考的事实,赵五娘的行动与心中所想的不一致开始了她的悲剧命运。灾荒是贯穿她悲剧命运的主线,灾荒连年,粮食不够,她背着公婆吃糠却遭到公婆的怀疑,背后受苦得不到理解,还没能维护丈夫的名声,这是她尽孝被否的最大悲哀。随着灾荒加剧她辗转流离踏上寻夫的坎坷之路,最终与丈夫相认,并获封陈留郡夫人,赵五娘悲剧命运以喜剧收场。

2.秦香莲:似喜实悲

秦香莲的认夫过程虽不断有贵人相助,但都换来了丈夫无情抛弃。她的命运也以陈世美的人头落地沦为寡妇作为结局。表面上看包公铡美公正不阿,可实际上包公的办案都是为了自己的职责所在,只是用铡刀结束陈世美的性命,没有考虑到秦香莲是否真的希望用丈夫的死来作为辜负自己的补偿。这似喜实悲的结局注定使秦香莲沦为必然的受害者。

3.二者都悲

赵五娘悲在历尽千辛万苦代夫行孝得到皇上的嘉赏,却感到无限满足。殊不知这是她应得的,根本没想到自己苦盼的丈夫不得归、代夫行孝的坎坷正是封建皇权制度酿成的。秦香莲对丈夫的负心以命相抵的做法大快人心,以为只有丈夫死去,自己便能够永远拥有夫妻二人原本纯真的感情,这种想法荒唐可笑。丈夫被铡对于这个无权无势只有道德舆论帮忙的秦香莲而言,最终仍是封建纲常伦理下的牺牲品。

三、赵五娘与秦香莲性格的比较及对当代女性的启示

(一)二人性格的比较

1.赵五娘:贤妻孝妇

赵五娘是典型的温柔善良孝顺吃苦耐劳的女性,但她对待命运过于软弱,面对生活的苦难大都选择逆来顺受。她很本分地遵守著封建伦理的三纲五常,她倾尽所有维护的纲常伦理最后得到的恩赐便是“有贞有烈”的性格。

2.秦香莲:坚强果断

当她得知丈夫变心后,试图想尽一切办法挽回丈夫,只是她团圆的幻想被陈世美一次一次的不念旧情、赶尽杀绝打破。正如她说:“晴天霹雳魂游荡,好似南柯梦一场”。从自觉地维护封建伦理及毫无自我的忍辱负重到对簿公堂的绝望控诉,体现出女性的突破与觉醒。

(二)秦香莲与赵五娘对当代女性的启示

孝道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一个不守孝道的女性在现代社会是不完美的,对于整个民族的发展也是不利的。我国进入新社会以来,大力提倡女性道德意识,反对封建社会的三纲五常。然而今天学习秦香莲、赵五娘岂不是在宣传封建思想?其实不是的,我们应用辩证的眼光来看待历史的孝道,积极吸取封建女性身上优秀的品质,将她们的优秀美德传承。纵观女性意识的发展,女性人格独立意识的发展是必然的,但我国的优良传统美德也必须得以传承。作为新时代的女性,我们要在大力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张扬为我人格独立意识的同时,学习赵五娘、秦香莲身上的孝道精神。把发展自我个性与孝道结合起来,使自己得到全面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戴不凡.赵五娘的悲剧[J].剧本,1956.

[2]张燕谨.中国戏曲史论集[M].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 1995.03.

[3]李修生,查洪德. 20世纪中国文学研究辽金宋元文学研究[M].北京:北京出版社,2001.12.

[4]方立民.方荣翔戏剧集<铡美案>[M].山东:山东文艺出版社, 2001.

猜你喜欢
秦香莲孝道悲剧
伟大的悲剧
泄洪的悲剧不能一再上演
塑成作为伦理主体的父母与子女
树欲静而风不止 子欲尽孝而亲不待
浅谈中学生的孝道教育
猫的悲剧
近视的悲剧
我给陈世美献妙计
机智的门官
绝对“孝道”有悖人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