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创新设计圈的建议

2017-08-23 16:45王晓红
开放导报 2017年4期
关键词:粤港澳大湾区珠三角创新设计

[摘要] 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创新设计圈将为构建大湾区产业创新体系,使珠三角在“中国制造2025”战略中发挥引领示范作用提供有力支撑,同时为深化内地与港澳合作的体制创新提供实践。粤港澳产业优势互补、设计资源协作优势明显,具备良好的合作基础。应围绕推动大湾区成为全球制造业创新中心、自主品牌集聚区、国际化设计人才集聚地和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创新设计集群,构建产业、人才、文化、体制深度融合的大湾区创新设计生态体系,加快体制机制创新。

[关键词] 粤港澳大湾区 创新设计 珠三角 制造业

[中图分类号] F12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4-6623(2017)04-0029-03

[作者简介] 王晓红(1963 — ),北京人,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信息部副主任,教授,经济学博士,研究方向:国际贸易投资、服务经济。

推动粤港澳大湾区(以下简称大湾区)创新设计圈建设,将为构建大湾区产业创新体系,使珠三角在“中国制造2025”战略中继续发挥引领示范作用提供有力支撑;同时为深化内地与港澳合作的体制创新提供新的实践。为此,应把构建大湾区创新设计圈作为推动大湾区建设的重要抓手。

一、构建大湾区创新设计圈的战略意义

第一,有利于形成粤港澳创新合作发展的新格局。通过大湾区创新设计圈的建设,将港澳设计创新资源的国际化、专业化和高端化优势与珠三角地区的产业链、创新链和供应链相结合,促进大湾区形成协同创新合力,构建开放兼容、共创分享、文化融合、优势互补的创新生态和设计文化,使之成为全球最具活力的创新中心,共同推动大湾区制造业和服务业转型升级,并辐射周边国家和地区,服务“一带一路”建设。

第二,有利于发挥粤港澳创新设计资源协作的乘数效应。发挥三地的产业优势、技术创新优势与设计资源优势,必将在大湾区内形成放大和扩散效应。一方面,珠三角地区可以充分利用香港的优质设计创意和科技服务,并借助港澳国际化平台更广泛地聚合全球设计资源,提高制造业自主创新能力和品牌创建能力,为加快形成国际竞争新优势提供支撑,同时为形成具有國际影响力的设计服务业集聚区拓展国际空间。另一方面,香港设计服务企业可以充分利用珠三角产业链完备、配套能力强、市场潜力大等优势,实现其设计创新成果产业化,在内地形成新的消费市场需求并向国际市场拓展。

第三,有利于增进港澳年轻一代与内地的密切联系。近年来,“港独”势力明显抬头的一个重要因素,是香港青年人缺乏了解和沟通交流渠道,难以分享内地发展成果所导致的。设计服务业恰恰是吸纳大学生群体创业和就业最多的行业之一,通过广泛吸引港澳设计人才到珠三角从事创新创业、设计交流和服务活动,可以让他们分享祖国经济发展成果,增加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和信任感,提高凝聚力和向心力。

二、构建大湾区创新设计圈的基础与优势

粤港澳产业优势互补性强,设计市场需求广阔,设计资源协作优势明显,设计服务交流密切,已经具备良好的合作基础。

(一)珠三角地区制造业实力雄厚、开放优势明显,具有良好的创新创业环境,为港澳设计服务企业开拓市场提供了广阔空间

2016年广东GDP总量79512.05亿元,其中珠三角9城市68305.9亿元;2015年广东研发经费支出1798.2亿元,占GDP比重2.5%,已达到美、德等发达国家水平。珠三角制造业规模位居国内前列,且制造业体系完备,特色产业集群突出,科技企业高度聚集,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正在快速成长。长期以来,珠三角庞大的加工制造业构成了广阔的设计服务市场,成为吸引香港设计企业落地生根、并向内地延伸发展的重要平台。同时日益开放的营商环境,特别是南沙、横琴、前海自贸试验区政策的实施,为推动大湾区创新设计圈建设提供了先行先试的体制创新空间。

近年来,广东围绕推动“广东制造”向“广东创造”转变的思路实施创新设计发展战略,促进设计与制造业融合,有效提升了产品质量、结构和品牌影响力,并涌现出华为、中兴、美的、格力、大疆、广汽等一批设计引领型创新企业。广东设计服务业发展居国内领先水平,目前工业设计企业超过2000家(其中约1200家分布在珠三角)、从业人员超过10万人、设计创意园区100多个、设计类院校(所)近100家。2010年广东提出打造“粤港设计走廊”的战略,已经形成了以广州、深圳为核心,依托东莞、佛山(顺德)、中山、珠海等珠三角城市群设计资源和产业特色优势,沿珠江两岸的设计产业带布局,并正在不断吸引着香港的设计院校、设计服务企业集聚,合作发展态势日趋明显。

(二)香港设计服务实力雄厚、国际化水平高、全球辐射力强,将成为内地设计服务企业国际化拓展的重要平台

香港依托全球设计、科技及创新创意资源,在创新设计上已经形成了全球市场、全球产业链和开放融合体系,设计教育发达、设计国际化人才众多,并拥有一批国际化设计企业。目前香港设计公司超过2000家、从业人员超过10万人。尤其拥有香港科技园、香港理工大学等国际一流水平的园区和高校。此外,香港具有世界一流的营商环境,税率低、市场规制成熟完善、注重知识产权保护等,为香港创新设计发展提供了有利环境。随着香港与珠三角设计服务交流日益密切,越来越多的香港设计服务企业在珠三角设立分支机构、研发机构和产业化基地。近年来,在珠三角已经出现了“香港技术、内地转化”、“香港资金、内地发展”、“内地资金、香港上市”等多样化合作互动范式。

(三)澳门开放程度高、文化资源丰富、设计市场需求潜力大,将为内地设计企业拓展市场提供机遇

澳门以服务业为主,2015年服务业占GDP比重92.2%。中西交融、文化多元的特征为设计创意服务发展奠定了有利基础。目前特区政府将文创产业作为重点支持领域,设立了文化促进基金,以博彩业年收入的6‰(约20亿澳门币)投入文化产业。澳门服务业快速发展,带动了旅游设计、产品设计、酒店设计、广告设计、影视设计、文博设计、展览设计等强大需求,而当地设计教育滞后、专业化人才供给不足、设计公司服务能力弱已经成为制约瓶颈,这为内地设计企业开拓市场提供了重要机遇。同时,促进粤澳在设计人才培养和设计产业培育方面加强合作,既为澳门产业发展提供设计人才支撑,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也为内地设计教育培训服务提供了新的市场。

三、主要思路与建议

应围绕推动大湾区成为全球制造业创新中心、自主品牌集聚区和国际化设计人才集聚地,形成具有国际影响力和区域辐射带动力的设计产业集群和设计明星城市,构建产业、人才、文化、体制深度合作的创新设计生态系统的总体思路,切实推进大湾区创新设计圈建设。

(一)进一步优化发展环境,在体制机制和政策设计上创新突破

第一,发挥广东自贸区先行先试的优势。加快构建设计要素自由流动、市场深度合作、开放包容、高度国际化的新体制,通过释放制度优势红利广泛吸引香港、澳门和国际设计创新资源集聚。建议组建广东设计中心,并与香港设计中心、澳门设计中心,三方共同组成大湾区创新设计圈联席协调机制,组建粤港澳创新设计产业联盟。

第二,完善促进投资和服务便利化的相关政策。建议对港澳赴粤投资的设计服务机构和个人视同内资享受各种待遇。在市场准入、融资便利、政策采购、重大项目招标等方面与内地企业一视同仁。实现三地的设计师资质互认。

第三,建立鼓励港澳设计人才到粤创业和就业的长效机制。支持在珠三角地区的设计创意园区和孵化器内设立港澳创客空间,在土地、税收、房租、水电等方面给予优惠政策。建立人员往来自由通道,并在生活、教育、医疗等方面享受当地居民待遇,以利于他们在内地长期创业和就业。

第四,促进设计教育合作常态化。允许港澳的设计院校、培训机构以独资方式设立机构。实现研究生学分互认,设计高校相互招生、设立共同管理机构、共同开发课程体系等。

(二)构建大湾区设计协同创新生态体系,推动设计服务向高端综合设计拓展

第一,提升原创设计和系统集成能力。支持大湾区内的高校科研机构、设计企业、制造企业、金融机构等形成协同高效的创新链,共同开展共性关键设计及基础性、前瞻性设计研发,开展基于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装备的设计应用研发,共同制定设计标准。

第二,加强创新设计平台建设。力争建成若干国家创新设计实验室、工业设计研究院、设计工程技术中心等平台。完善设计创意园区内研发、供应链管理、展示交易等服务体系,形成集设计、研发、制造、服务模式创新于一体、资源共享的创新设计集群,提高设计与制造业的融合能力。

第三,设立大湾区创新设计产业发展基金。主要用于支持原创设计研发、创新设计示范项目、设计人才培养、设计基础研究、设计大数据建设、设计服务平台建设、设计成果产业化、设计交流等。

第四,实施大湾区创新设计文化战略。形成“共创、共享、共荣”的设计文化,推动以“自主创新、自主品牌、工匠精神、绿色发展”为主导的设计价值观和设计文化建设。利用广东“省长杯”、“广东设计周”、“香港营商周”、“澳门设计周”等重大活动推动设计文化交流。

第五,推动创新设计示范城市和设计特色小镇建设。支持广州、深圳及佛山(顺德)、东莞、中山等地推动“设计明星城市”建设;在北滘等设计产业集聚的乡镇形成若干设计特色小镇。

(三)利用政府间已经取得的早期收獲开展试点工作

目前,深港在落马洲河套地区共建创新科技园、中山与澳门在翠亨新区共建粤澳合作示范区,广州南沙跨境金融创新平台、珠海横琴国家知识产权运营试点平台等都取得积极进展,可将南沙、横琴、河套、翠亨四个区域作为核心片区,开展相关政策试点工作。

Abstract: The construction of innovation and design circle of Guangdong, Hong Kong and Macao Bay Area will provide great support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industrial innovation system of the Bay Area and the leading role the Earl River Delta in the strategy of “Chinese manufacturing 2025”, while providing practice for the systematic innovation to deepen the cooperation between the mainland and Hong Kong as well as Macao. Guangdong, Hong Kong and Macao have complementary industrial advantages, obvious cooperative advantages in design resources and good cooperative foundation. We should focus on promoting the Bay Area to become the worlds manufacturing innovation center, independent brand agglomeration zone, internationalized design talent agglomeration zone and the innovative design cluster with global influence, construct the ecological system of Bay Area innovation and design with deep integration of industrial, talent, culture, and system, and speed up the innovation of system and mechanism.

Keywords: Guangdong-Hong Kong-Macao Greater Bay Area; Innovation and design; Earl River Delta; Manufacturing

(收稿日期:05-27 责任编辑:垠 喜)

猜你喜欢
粤港澳大湾区珠三角创新设计
“粤港澳大湾区”,即将崛起的世界级城市群
“粤港澳大湾区”,即将崛起的世界级城市群
家用水汽治疗仪的设计与实现
案例教学在机械创新设计课程中的应用
珠三角,2012
交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