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古筝教学中兴趣的培养的要求

2017-08-24 08:53郭那那
世纪之星·交流版 2017年4期
关键词:古筝教学儿童

[摘 要]古筝既能柔美细腻,又能宏伟磅礴。很多家长希望把孩子从小培养的多才多艺,所以越来越多的孩子从四五岁就开始习筝。但学习古筝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大部分少年儿童学筝时断时续,兴趣不持久。培养发展儿童的音乐兴趣是我们音乐老师的重要任务。课堂上儿童如果能兴趣盎然,教师的教学也会轻松愉悦。从创造良好的音乐环境,建立多层次模式来引发学生的兴趣,再开展以兴趣为向导的自主学习。也希望自己的研究能为祖国的古筝事业献上一份绵薄之力。

[关键词]儿童;古筝教学;兴趣的培养

一、 因材施教

因材施教是传统教学的重要理念,也是尊重学生兴趣、培养学生兴趣的主要渠道。儿童学习古筝基本上都是利用周末和寒暑假时间。但是存在年龄、能力和水平等方面存在差异,使教学很难采取固定的模式。这就要求教师清楚每个学生的自身情况,并针对每个学生情况的不同,制定合适的教学内容,选择有效的教学方法。

创设情景,让儿童感悟音乐,情感是指人的喜怒哀乐等心理活动,是一种人对客观事物态度的反映。在教学中,我尝试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来探讨对“情感”这二字的理解,学生你一句,他一句,热情高涨。通过从易到难的问题激发儿童对的音乐的兴趣,强调乐曲与情感的联系。采用情景教学,试用“感知—理解—深化”三个阶段来进行。

二、积极鼓励和期望

在进一步培养儿童的学习兴趣之前,保持儿童现有的兴趣是非常重要的。只要学生还在继续按部就班地学习古筝,就说明他还对古筝有些许的兴趣,家长和老师应该先保持住他的不多的学习兴趣,然后再来考虑如何进一步提高他的兴趣。要保持住儿童现有的学习兴趣,最根本的一个环节是在儿童学习兴趣还没有达到一定水平之前,先不要让他在古筝学习上产生任何挫折感。儿童和成年人不一样,他们还没有强大的意志力和自控力,不会模仿成年人的思维方式去行事。在他们的脑中没有“卧薪尝胆”、“知耻而后勇”等名言警句。原本儿童的兴趣就不高,再让他接受打击,他们的兴趣肯定就会越来越少。所以,要尽可能采取正面鼓励的办法。

关于批评儿童方面,鼓励并不是不要批评,而是应该将批评融入到鼓励之中, 批评过程中要充满着热情的期待。我觉得非常有道理。在教学中我是这样运用的,比如说一个儿童弹颤音时有许多问题,我不一下子把问题都说出来,那样儿童会觉得自己一无是处,我先选中其中一点,这么说:“如果你在按弦时再深一点就漂亮了!”她下次按弦时就会深一些,我及时的说:“对,就是这样,弹真漂亮!”“咱们再试试”这样是为了巩固这一点。当这个问题解决后,我再说“如果你按弦时颤得再均匀一些就更好了!”她就会非常乐意的努力的去达成你的要求。这样就能使他快乐地进步着。

三、精心设计教学

以往的教学中,由于教师采用的教學方法比较单一,比较简单,所以儿童懂的相对较少。这种教学模式,使儿童的音乐律动能力较差。“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是现代音乐教育的新理念,强调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注重对学生兴趣的培养,一切音乐教学活动的设计都以让学生喜爱音乐为最终目的。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精心设计教学过程。

创设情景,让儿童感悟音乐,情感是指人的喜怒哀乐等心理活动,是一种人对客观事物态度的反映。在教学中,我尝试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探讨对“情感”这二字的理解,学生你一句,他一句,热情高涨。通过由易到难的问题激发儿童对的音乐的兴趣,强调乐曲与情感的联系。采用情景教学,试用“感知—理解—深化”三个阶段来进行。

第一阶段:感知创设画面,引入情景,形成表象。第二阶段:理解—深入情景,在演唱领会感情时,抓住影歌相同之处,从图影导课,把歌曲与图影融为一体。第三阶段:深化—再现情景、丰富想像,深化感情。通过这一系列的过程教学,儿童很快在听筝独奏曲《我有一头小毛驴》中儿童感受到一种快乐的感觉;听筝独奏《战台风》时儿童说出了“紧张”;儿童不会想到音乐里面会有这么多的情感因素,那么教学过程就会变得活跃。

四、建立新型师生关系

新型师生关系这一点。其实这点我觉得非常有必要。在古筝教学课堂中让学生主宰课堂、做课堂中得主人是非常可行的,成功的关键是教师要做好导演、给予积极的引导。要鼓励学生出现任何问题都不要轻言放弃,学琴过程中有许多的坎,和老师多联系,多讨论。音乐创造是学生实现音乐价值、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实践性活动,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乐曲素材,和学生一起击拍、律动,进行音乐的在创造,与学生形成互动,积极引导学生进行音乐实践活动,有效提升学生的音乐实践能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互动关系,要创设充满美感的课堂环境,形成学生主宰课堂的互动形式,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先进手段,使用各种丰富多彩的素材等途径来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在信息社会里,教师不能再像以往那样,被看作是某种知识的唯一拥有着,只需传授这一知识即可。如果教师不努力追赶社会和科技的进步,很快就在学生面前没有了优越感和权威形象,便很难胜任教师角色的要求。因此,教师需要建立一种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平等的关系,教师和学生之间更像一种伙伴关系,教师要及时了解学生在看什么、听什么、想什么,只有这样教师才能真正平等的和学生展开对话,达成相互理解。

参考文献:

[1]陈月:浅析少儿古筝教学中的问题与方法[J].音乐大观,2013(09).

[2]张艳:关于古筝演奏中教学的几点思考[J].教育,2016(04).

作者简介:郭那那(1992-),女,聊城大学音乐学院16级研究生,专业为音乐,研究方向:声乐表演。

猜你喜欢
古筝教学儿童
儿童美术教育琐谈201
儿童美术教育琐谈198
留守儿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