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教材教”与“教教材”的感悟

2017-08-24 00:44罗汝
世纪之星·交流版 2017年4期
关键词:用教材教主体教材

2009年9月,参加中央行政学院网上非学历校长培训班课程学习,听专家对“用教材教”与“教教材”深入浅出的分析讲解,因势利导的启发引领,从初始像听绕口令一样很感新颖,新奇,继而感悟自己几十年教学生涯与“教材”的纠葛,快十年了,还是想 就课程改革过程中“用教材教”这一理念,联系自身的教学实际,谈谈感悟。

一、“用教材教”与“教教材”的区别

1.内容不同:“教教材”,即教教材上的东西给学生,以教材为中心,即教材怎么说教师就怎么讲,重视的是相对固定的结论和教材规定的任务;“用教材教”,即用教材上的内容,结合学生实际教给学生,以学生为中心,根据课程标准要求、教学目的和学生实际,将教材作为主要内容,充分高效地开发和利用教材资源,实现教学目标。

“用教材教”是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理念,与传统的“教教材”虽只多了一字,但其内涵却有天壤之别。

2.主体不同:“教教材”的主体是教材。 语文教学中,教材使用问题比任何学科都敏感、复杂,这是语文学科特性决定的。语文教材是文选型的,如何使用教材,运用选本,完成语文教学任务,一直是语文教育理论与实践工作者探讨的重点。

“用教材教”的主体是学生,教材是工具。对于教材,叶圣陶先生说:“教材无非是个例子。”精辟地体现了叶老朴素的辩证唯物主义教材观,“无非”二字既肯定了教材的范例、示例的引领功能,又告诫我们不能唯教材论,轻慢教材与膜拜教材往往会走向极端。

3.对教师的要求不同:“用教材教”与“教教材”,都要求教师要把握教材。《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教材改革应有利于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与经验,主动探索知识的发生与发展,同时也应有利于教师创造性地进行教学。” “用教材教”理念的提出,更需要教師深入了解学生的内在需求,不要信奉教材,不要把教材当圣旨,不要过于崇拜教材,要根据“教”和“学”的实际调整教材。 因此,新课程倡导教师以教材为平台和“范例”,充分挖掘和利用各种课程资源,对教材进行补充、延伸和重组,变“教教材”为“用教材教”。

二、“用教材教”在教学实践中的先进性

“用教材教”是新课程改革提倡的重要理念。它的理论基础为建构主义教学观和范例教学理论。它意味着教材仅是“例子”,是供师生解读的“文本”。教师要注重对教材进行“二度开发”,要帮助学生成为“知识的建构者”,引导学生与教材展开“对话”。“用教材教”是一个动态生成的教学过程,它立足于学生的认知与发展,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本质特征。

1.在教学实践中,“用教材教”比“教教材”更先进。前不久上李杜诗五首,教材及教师用书对五首诗意境的赏析、内容的分析、诗句的解释都有详细的说明,教师如果研析了教材,也可照本宣科讲给学生听,但学生缺乏了自我鉴赏的过程,理解和感悟都会大打折扣,甚至连背诵都会受影响。而“用教材教”,教师必须具有“用教材教”的教学理念。在该理念的指导下,教师认真研读教材,对教材进行整合、筛选和补充以及创造性使用,敏锐灵活机智地发掘利用教材内容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再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开展教学。语文课如何开展思维训练,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问题。而发挥教材的基础功能,优化以教材为基础的写作变式训练,对于有效地促进阅读教学和作文教学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2.在这一教学思想的指引下,语文教学可以更加开放,向教材外拓展延伸。具体做法:教师作简要指导,学生分学习小组分别研读,选取思想内容、抒情方式、修辞格、选材立意等任意一方面进行鉴赏,写成短文,当堂交流。任务布置后,学生非常活跃,纷纷选取一个方面进行赏析,我还请了五位同学把五首诗的赏析情况写在黑板上,再讲解给大家,讲解的学生激情飞扬,由点到面,条条是道;听的同学敛声屏气,兴趣盎然,专心致志。效果远远超过教师的照

三、“用教材教”在新课改中的积极意义

新课程标准在内容的选择和编制上有“三性”:基础性、时代性、选择性。可见高中课程的主要内容仍然是以学科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为主体。从根本上说,课程改革的动因是我们面临的社会环境已经发生了变化。在知识经济时代、信息社会当中,知识以人们无法想象的速度在增加和更新,我们若不想被淘汰,就必须不断学习、终身学习。在这样的大背景和前提下,“用教材教”在知识传授中就显得尤为有意义。

1.这种方法确立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这种模式能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体现学生自主学习的特点,张扬个性。

2.教师对教材的专研将更加细化。教师只有实实在在的研读教材,才能结合教学班学生的实际对学生加以有针对性的指导。

3.教与学的联系将更绵密。“用教材教”确定了做法、教学主体,师生的教与学都要围绕这一做法和主体展开,教师的针对性增强,他只能是对这一群体,而不是别的群体,因此不仅要备教材,更要备学生,并由此开展教学工作。

总之,运用“用教材教”的新理念,抓住学生这一课堂教学中最活跃、最有生机的主体,有序进行教学,使学生在获得知识与技能的同时,在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也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

作者简介:罗汝(1964-2),女,汉,籍贯:四川平武,中学高级教师,教育硕士 , 研究方向:高中语文教育。

猜你喜欢
用教材教主体教材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论自然人破产法的适用主体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论语文教学中“用教材教”的“三重境界”
有关课程改革的点滴思考
关于遗产保护主体的思考
例谈“用教材教”的是与非
论多元主体的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