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教学的情境创设之我见

2017-08-24 08:25李天鑫
世纪之星·交流版 2017年4期
关键词:情境创设初中数学教学

李天鑫

[摘 要]在数学教学中,要掌握情境创设的方法,创设出合适的情境。情境創设要有趣味性,情境创设要接近生活,情境创设要有利于质疑,挖掘数学史料创设数学历史故事式情境,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创设数学情境,从而有效地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学;情境创设

我国数学课程改革的基本趋势是:把学生的全面发展放在首位,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强调对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注重数学学习的实践性与探索性,提倡合作学习,关注数学学习的过程及在其中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而贯穿每一节数学课的线索的是问题情境的创设,一切学习活动都是围绕着问题情境展开。如何创设科学、有效的数学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是我们每一位数学老师应当时刻关注的问题。现结合数学教学实践中问题情境的创设谈几点体会。

一、提出问题预设情境

笔者在上《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时,选取了这样一道应用题:一列快车长180m,时速为72km,一列慢车长220m,时速为48km,问:两车相向而行,从车头相遇到车尾相离需多少时间?两车同向而行,慢车在前,快车从追上慢车车尾到完全错开需要多少时间?这是一道双动态的典型应用题,一般来说学生是很难弄清题意获得正确、完整解析过程的。在教学过程中,笔者事先没有直接给出原题,而是将题目条件改变出示给学生:一列火车长180m,时速为72km,一座桥长220m,火车从车头上桥开始到车尾离桥需要多少时间?这个应用题较简单,学生很容易能做出示意图分析、弄清题意,获得正确、完整的解析过程。

二、导入灵活,激发兴趣

在课堂的导入部分,能否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与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都是至关重要的.新课标下的课堂教学要面对全体学生,为了充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课堂的效率,在课堂的导入部分老师可以设计符合学生认知能力的教学情境,或故事、谚语引入,有条件的可利用多媒体播放影像或展示图片等导入新课。

如“一次函数”教学时,我时常感到一些同学对一次函数的概念、性质理解,掌握不好,后来,我在讲解教材有关“函数”的内容时,并没有立刻按教材内容进行讲解.我从“函数”的由来入手:“函数”由德国数学家莱布尼茨在17世纪首先采用的,当时他用“函数”表示变量x的幂,即 x2,x3,……接下来他又将“函数”用来表示曲线上的横坐标、纵坐标、切线的长度,垂线的长度等所有与曲线上的点有关的变量,这样“函数”一词逐渐流行.德国数学家黎曼引入了函数的新定义:“对于x的每一个值,y总有完全确定了的值与之对应,而不拘建立x, y之间的对应方法如何,均将y称为x的函数。”以上函数概念的演变使我们知道,函数的定义必须抓住函数的本质属性,变量y称为x的函数,只须有一个法则存在,使得这个函数取值范围中的每一个值,有一个确定的y值和它对应就行了,不管这个法则是公式或图象或表格或其它形式。由此,就有了我们课本上函数的定义:“一般地,在一个变化过程中,如果有两个变量x与y,并且对于x的每一个确定的值,y都有唯一确定的值与其对应,那么我们就说x是自变量,y是x的函数。”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俄国教育学家乌申斯基也指出:“没有任何兴趣被迫进行的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意愿。”当然,在设计教学情境时要始终为教学相关内容服务,为问题的探究服务,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探究能力创造条件。

三、以动手实验创设情境

就是根据初中生的年龄特点,通过动手操作让学生眼、手、口、脑协同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方法。如在讲《 二次函数的性质应用——图形面积的最值求法 》时,给每位学生发一根60cm长的铁丝,请学生弯成一个长方形,问谁能弯成一个面积最大的长方形。通过竞赛自己悟出道理,尝试着成功,将使学生增强学习的信心,提高学习的内部动机,也会使学生兴趣向高级的方向转化。又如,在学习平方差公式时,先让学生做下列各题:①(x+2)(x-2),②(1+3a)(1-3a),③(x+5y)(x-5y),④(y+3z)(y-3z),然后让学生观察运算结果,从而发现平方差公式,这类问题情境主要是从数学内部知识问题入手,以旧引新。

四、通过数学建模创设问题情境

通过数学建模的方法来创设问题情境,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从而使有点难度的问题学生更容易解决,更容易接受。例如在上“等比数列前n项和”时,课题的引入可以通过介绍国际象棋起源提出问题:相传国王要奖赏国际象棋的发明者,问他想要什么?发明者说:“请在棋盘的第1个格子里放上l颗麦粒,第2个格子里放上2颗麦粒,第3个格子里放上4颗麦粒,依次类推,每个格子里放的麦粒数都是前一个格子里放的麦粒数的2倍,直到第64个格子,请给我足够的麦粒以实现上述要求。”国王觉得这个要求不高,就欣然同意了,假定千粒麦子的质量为40g,据查,目前世界年度小麦产量约6亿t,根据以上数据,判断国王是否能实现他的诺言这就自然引入了求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问题。

五、通过类比创设问题情境

由于学生认识中最容易理解和最容易掌握的东西,往往是生活中常碰到和使用的知识,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可以利用学生常接触和已使用过的知识作类比,这样有利于学生掌握。例如在对“类比推理”进行教学时,我们可以简单介绍数学史上法国数学家伽罗瓦提出“群”理论的过程,伽罗瓦正是通过类比不同的集合及运算性质,从中归纳出共同结构,从而提出了“群”的理论。在这个过程中,伽罗瓦不仅用到了类比,而且用到了归纳。又如,从长方形的每一边都与对边平行,而与其他边垂直,长方体的每一面都与对面平行,而与其他面垂直的角度考虑,可以把长方体作为长方形的类比对象;从质量是物体的度量的角度考虑,概率是随机事件发生的可v能性大小的度量,可以把质量作为概率的类比对象等等。

参考文献:

[1]朱振荣.创设数学问题情境――自主探索数学模式的有效途径[J].福建中学数学,2007(2).

[2]葛红江.创设情境 激发兴趣――例谈新课程背景下初中数学教学中的情境设计[J].中学数学杂志,2006(6).

猜你喜欢
情境创设初中数学教学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
情境打动孩子心灵,提高阅读感悟效果
幼儿在体育游戏时情境创设的实践与思考
例谈数学教学中的“顿悟”
小学数学课堂选择生活情境的误区及对策
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创建策略
学案式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培养团精神,开展合作学习
跨越式跳高的教学绝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