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群众工作的内涵和外延

2017-08-24 17:03赵太宣
世纪之星·交流版 2017年4期
关键词:群众工作外延内涵

赵太宣

[摘 要]群众,在西方主流的政治文献中,它是一个贬义词,马克思主义者赋予它的政治学属性。群众工作是集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各方面工作的综合性工作,所有党政的一切工作都是为了人民群众的工作。

[关键词]群众;群众工作;内涵;外延

群众,在西方主流的政治文献中,它是一个贬义词,即“乌合之众”的意思,指没有组织、没有思想凝聚和缺乏领导的群体,与穷人、平民同义。在中国古代,指被统治的人或被驱使劳动的人的群体。

一、群众的现实含义

马克思主义认为“群众”具有阶级属性。在资本主义社会,资本家与劳动者之间的不可调和矛盾。马克思主义预言,将来的社会是工人阶级推翻资本家构建一个全新的社会。经典马克思主义认为劳动者即工农阶级,所以群众是有阶级属性的。1950年少奇同志在《人民日报》发表文章说,所谓的群众路线,就是阶级路线。

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毛泽东提出的方针是“巩固和发展进步力量,团结中间力量,打击顽固分子”。群众可以理解为巩固、发展和团结的力量。毛泽东在《论人民民主专政》里论述,对人民实行民主,对敌实行专政,把国民分成了两部分,即人民和敌人,不存在中间分子,群众包含在人民的范畴。有“四个阶级”的说法,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即为人民的阵营。

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年代,为了塑造无产阶级的权威,需要揪出混入人民阵营的敌人做斗争,也就是“无产阶级专政下的继续革命”,基本已经分不清人民和敌人的界限。

改革开放后,不搞阶级斗争为纲,但人民民主专政没有变,党的宗旨没有变,党的群众路线没有变,那么谁是群众?在爱国统一战线中说的“四者”,即“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都是我们团结的对象。

1.政治性 马克思主义赋予群众阶级性,所以他具有政治性,与人民同义。群众偏向于行政、社会、工作用语,与领导相对。人民偏向于政治用语,指这个群体的政治性、先进性和代表性。群众的政治性体现了共产党与他之间的关系是领导和被领导的关系。

2.普遍性 指从事工作主体的相对方,不分阶级、阶层、身份等,只与工作的客体有关。刘少奇在七大《关于修改党章的报告》中指出:“我们党内的工作,也是群众工作,也要走群众路线...”。体现了群众广泛性和群众工作的普遍性。

3.相对性 一方面指除中国共产党之外的人,包括各党派、各组织、团体及个人。另一方面指除具有党派身份之外的人。相对性体现的是不同的政治身份,比如,有的把“政治面貌”填为“群众”。

4.特殊性 传统上的群众指工人、农民阶级,即无产阶级。现在特指弱势群体,即在生存和发展上有困难的人群或需要被关注和帮助的群体。

鉴于以上四个特性,所以党的群众路线不能简单地理解为贫民路线或平民路线,如果那样我们就还没有跳出“贫穷社会主义”的思维。人民和群众之间的界限比较模糊,所以这两个词通常连用,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所说的人民、群众或人民群众同指一个群体。

二、群众工作的内涵和外延

群众工作是集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各方面工作的综合性工作。按照“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和“一切为了群众”的宗旨,所有党政的一切工作都可理解为群众工作。

1.群众工作的内涵

党的群众工作到底是什么工作?在《党章》里对党的群众路线是这样阐述的,“党在自己的工作中实行群众路线,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把党的正确主张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群众工作就是践行党的群众路线的具体工作,目的就是“把党的正确主张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也就是群众工作的内涵。群众工作的内涵主要回答为什么要做好群众工作的问题。

(1)“人民群众是人类历史的创造者”。马克思主义认为“历史活动是群众的事业”。毛泽东思想中说“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人民群众是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最终力量,同样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取得巨大成就的最终力量。

(2)人民群众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基础。中国共产党党章开篇就说“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3)“以人为本、执政为民”。中国共产党本身就是“从群众中来”,“中国共产党员永远是劳动人民的普通一员”,并主张“到群众中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切为了群众”。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先进执政理念。党的群众路線解决了党自身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问题。

2.群众工作的外延

群众工作的主体是中国共产党及中国共产党员,同时也包括非共产党领导、干部和群众中的先进分子。群众工作的客体是最广大的人民群众。群众工作应当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政治思想工作。把党的政治主张、执政思想传达到每个群众的意识中,把人民群众组织起来,把思想武装起来,把行动统一起来,并收集、整理、处理反馈的信息。

(2)方针、政策的贯彻和执行工作。把党的方针、政策贯彻到人民群众组织实施和执行,随时检查和检验执行贯彻的情况和效果,并反馈信息以便调整和纠正。

(3)服务型工作。为人民群众的生活、生产、工作、学习等各方面提供安全、便捷、高效的公共服务。

(4)协调关系,化解矛盾的工作。从大的方面来说,协调整体的生产关系和利益格局,协调局部的社会生产、生活关系。小的方面,协调个别和个人间的方方面面的关系。构建和谐的社会和和谐的生产关系。

(5)解决问题的工作。人民群众在生产、生活实时遇到的各种各样的问题和困难,小的方面工作人员可以协调各方关系帮助解决,大的问题或普遍性的问题要做好调查研究,并上报以寻求上级的帮助和政策的支撑。

人民群众是人类历史的创造者,人民群众需要组织和领导,中国共产党的三重身份注定要承担起历史的重任。群众工作无小事,群众工作关系到国家发展、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大事,关系到党的执政基础稳固的大事。

参考文献:

[1]祝灵君著.做好群众工作的9个原理[M].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15(8)第1版.

猜你喜欢
群众工作外延内涵
活出精致内涵
理解本质,丰富内涵
挖掘习题的内涵
新媒体时代怎样做好群众工作
做好群众工作 促进企业和谐稳定发展
关于工资内涵和外延界定的再认识
要准确理解“终身追责”的丰富内涵
爱情的内涵和外延(短篇小说)
新一代STE分子束外延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