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林顿访陕机场协调 工作琐记

2017-08-26 00:42朱景琪
领导文萃 2017年16期
关键词:机坪证件克林顿

朱景琪

机场的接待管理制度非常严格,但总有人不时想越线。

20世纪末最后一位美国总统对中国的访问,是继江泽民主席成功访美之后中美关系中的又一件大事,也是国际关系中的一件大事,全国瞩目,全球关注。披露这次接待中机场协调工作的不被外人所知的“秘事”,从一个角度可以看到两个大国在某个层面上的“角力”。

队伍庞大复杂 任务重大而繁多

比尔·克林顿总统首次访华的时间是1998年6月25日至7月3日。像江泽民主席1997年访美的第一站不在华盛顿而在夏威夷一样,克林顿总统访华的第一站不在北京而在西安。

克林顿总统访华队伍甚是庞大,陪同来访的除克林顿夫人、女儿和岳母外,还有国务卿、财长、商业部长、参众议员、国家安全事务助理等要员,以及先遣、安全、特工、新闻、通讯、技术、航空、白宫和使馆等方方面面的人员,总计达800余人。而涉及机场的事务,因人员多、头绪杂、变化快、工作量很大,美国方面专门设置了一个协调工作小组,其任务包括负责飞机、车辆、设备、器材、人员等的入出境(港)以及多架专机的保障任务等。陕西省外办也有一个相应的小组来配合美方完成有关工作。专机协调组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克林顿总统访问陕西的效果,如果和美方先遣人员协调处理不当,会产生许多连锁问题,影响就大了。比如专机、人员、器材以及武器的入、出境(港)工作,既要体现国家的主权,维护国家的尊严,又要高效、优质地办理有關手续,表现出对于美国总统及其一行的特殊礼遇。

无视中方规定 擅自运来机械武器

为了保证圆满完成任务,省外办与民航、口岸办、机场、公安、边防以及海关等10多个部门多次开会协调,分工负责,又多次与美方商谈讨论。在20多天的时间里,我们忙得常常一天只睡四五个小时的觉。我们和美国人也握手,也拍肩膀,也碰杯,但是在工作中,美国人有时却以老大自居,还节外生枝,造出些事端来。他们无视中方规定,擅自做事,使我们忙上加忙。可是他们的这些做法常常逃不出我们各路人马的眼睛,随之而来的便是纠纷,甚至是双方都有克制的、不失礼节的争吵。

6月13日,从美国第一架C-5大型运输机上,卸下了一辆大型铲车,这在美方提供的货物清单上是没有注明的。西安海关人员将此情况告诉协调组之后,我们马上向美方提出质疑。

高挑、英俊的美国空军少校斯蒂文·培森听完我们的意见后莞尔一笑:“这是今天早上最末一分钟通知我们的,来不及告诉你们了。”语气里包含着某种歉意。

当我们弄清这辆铲车这几天只放在咸阳机场库房,只为他们运货使用后,表现出我们的宽容和友善,并在一次会上郑重地希望他们“下一次不要这样”。他们点头表示允诺。

但是,我们的宽容和友善也是有限度的。6月22日,高度警觉的西安海关人员发现,从另一架C-5运输机上走下来的美国军人带着武器。我马上严肃地告诉了培森少校:“在未经办理申报、审批手续,携带武器入境的做法不妥。”这时,美国陆军少校鲍勃先生装作若无其事的样子问我:“武器在哪儿呢?”我环顾那些美国兵,果然没有见一个士兵带枪——原来他们跟我们玩开了“捉迷藏”,很快把枪藏起来了。但是我方人员很快又确认了这个消息。我们立即向美方严正交涉,并转达外交部的意见:武器放回飞机,暂时封存,人员下机不准携带枪支。在我们坚持原则的立场下,培森先生又一次带歉意地说:“这是我们的不妥,我们要把武器全部运走。”

可是第二天类似的事情又发生了:从另一架大型运输机上走下来81名特工人员,还卸下9辆小轿车,我们同时还发现一只不小的木箱,打开一看,里面放着几十支手枪。显然这又是一次无视中方规定的做法。我们立即和北京通了话,并按照北京的意见,要求美方将武器装箱封存上锁,用两把锁将箱子锁好,要开箱时,必须由中美双方同时开启才行。事情明确了之后,我们和美国人一起把这个箱子运到总统将下榻的凯悦宾馆,直到25日总统来陕之前,再由美方申报启封。这次,美方老老实实地按照我们的严正要求办事,并在克林顿总统抵达之前获得我们的许可之后,和我们共同开封取枪。

不顾安全大局 随意拉人进入机坪

美国人有时明知我们有规定,但还想钻我们的空子。为了保证克林顿总统一行的安全,我们对所有进入机坪的中方人员,包括工作人员、司机和行李员等,进行了严格审查,合格后才发给机场有关方面的出入证件。美国人对于这点十分清楚,但是,不知道他们出于什么目的,将一名西安导游列入他们机组的名单里,并把他作为美方人员为他申请办理了进机坪证件。此事被发现后,我们正式通知美方,请他们将证件交回,让导游离开。但几天之后,我们又发现该导游戴着进机坪证,便当场收回。几乎在同时,我们又发现另有两名导游无证进入机坪,他们说是美国人让他们一起坐车进入机坪的。为此,我们向美方严正交涉,指出:我们对所有进入机坪的中方人员进行了严格审查,为的是确保你们的克林顿总统的安全,你们能保证他们是绝对安全的吗?美国人说不能,这样,他们只得同意请导游离开现场。

可是,美国人在次日又故态复萌,将另外两名无证件导游安排在他们车上带入机场。

我走上前去询问这两名导游,为什么没有证件,他们谦恭而又礼貌地称我为“朱老师”(其实我并不认识他们),说:“我们是来看看这架美国最大的飞机C-5的,看一下就走。”此刻被美国人称之为“飞翔的楼房”的C-5,已经稳稳地落在了跑道上,正向我们滑翔过来。

我们都不清楚这“看一下”是多长的时间,但是这是美国人对我们“进机坪需申办机坪证”规定的又一亵渎却再也清楚不过了。数分钟之后,机场公安人员请导游人员离开了。不过,这毕竟不是导游们的过错,希望他们能理解,这是一种没有争吵的斗争。

(摘自《世界博览》)

猜你喜欢
机坪证件克林顿
克林顿城市授权区项目论析
基于安全评估的机坪管制风险管理措施初探
因应聘证件引发的劳动纠纷
基于RFID定位技术的机坪平板车管理构想
学院成功举办2017年伊朗出入境证件识别培训班
克林顿夫妇的政治罗曼史
克林顿基金会被指“瞒报千笔外国捐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