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SCTA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机械取栓中的应用价值

2017-08-28 14:44罗彩华
关键词:栓塞缺血性动脉

罗彩华,孙 敏,苏 秦,鞠 斌

(江苏省靖江市人民医院影像科,江苏 泰州 214500)

MSCTA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机械取栓中的应用价值

罗彩华,孙 敏,苏 秦,鞠 斌

(江苏省靖江市人民医院影像科,江苏 泰州 214500)

目的 评价MSCT头颈部血管成像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机械取栓术前及术后随访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2015年8月~2017年2月我院20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机械取栓患者的术前及术后MSCTA影像资料,并与术中DSA图像对比。结果 20例患者中颈内动脉栓塞4例,大脑中动脉栓塞5例,颈内动脉合并大脑中动脉栓塞5例,颈内动脉合并大脑中动脉及大脑前动脉栓塞2例,椎基底动脉栓塞4例,判定责任血管术前CTA与术中DSA结果均基本一致,患者术后CTA责任血管再通者12例,部分再通7例,1例取栓失败者仍闭塞。结论 MSCTA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机械取栓术前及术后随访中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CTA;急性;血管栓塞;脑卒中;取栓术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IS)是指脑动脉主干或皮质支急性循环障碍,导致脑组织缺血缺氧,迅速引起局限性或弥漫性脑功能缺损的疾病[1],占全部卒中的60%~80%,AIS的预后与闭塞血管能否及时再通关系密切。机械取栓因血管再通率高、脑出血发生率低,治疗时间窗延长等优点[2-4],近年来广受关注和应用。术前行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MSCTA)检查,能较好发的预判病变血管的部位、狭窄(或闭塞)程度和范围、狭窄类型,并能观察病变血管远侧的血流代偿情况,此外CTA能全面了解头颈部大动脉的解剖结构、有无变异、是否合并其他血管畸形,为机械取栓术提供信息,以便拟定应对措施。术后CTA检查对评价疗效提供依据。本文旨在探讨MSCTA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机械取栓中的应用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本院2015年8月~2017年4月我院20例急性脑梗塞机械取栓患者的术前及术后MSCTA影像资料,并与术中DSA图像对比。年龄45~82岁,平均年龄69.3岁,均为急性起病,表现为突发偏侧肢体运动障碍、言语障碍等,发病时间2.5~8 h。所有患者均由一名急诊科医生和一名护士陪同,急诊科建立静脉通道、碘剂过敏试验,签知情同意书后送至影像科检查。

1.2 方法

1.2.1 检查设备及参数

使用Philips Brilliance iCT 256层螺旋CT,先行颅脑平扫,管电压120 KV,管电流375 mAs,层厚5 mm。排除脑出血和肿瘤后行CTA检查,经肘静脉以5 ml/s的速率静脉注射对比剂欧苏(碘海醇50 m:17.5 gl),对比剂量为60~90 mL,采用双筒高压注射器,采用110 HU阈触发扫描,管电压为100 kv,管电流为220~250 mAs,螺距0.804,球管转速为0.4 s/r,重建层厚0.8 mm,扫描范围从主动脉弓至颅顶,扫描方向为足侧向头侧扫描。

1.2.2 图像后处理

扫描结束后对CTA图像传至后处理工作站进行重组,获得容积成像(volume rendering;VR)、最大密度投影(maximal intensity projection;MIP)及曲面重建(curved plannar reconstruction;CPR)图像,所有病例均在15min内得到诊断结果。

2 结 果

本组20例患者中单一颈内动脉栓塞4例,其中颈段及颅内段完全闭塞者3例,颅内段闭塞者1例,4例中患侧大脑前、中动脉均可见对侧前、后交通代偿供血,显影较对侧减淡。大脑中动脉栓塞5例,其中M1段4例,M2段1例。颈内动脉合并同侧大脑中动脉栓塞5例,其中2例为颈内动脉全程+同侧大脑中动脉M1段闭塞,2例为颈内动脉颅内段+同侧大脑中动脉M1段,1例为颈内动脉颅内段+同侧大脑中动脉M1、2段。颈内动脉合并大脑中动脉M1段及大脑前动脉A1段栓塞2例。基底动脉栓塞4例。颅脑平扫颅内动脉栓塞者,除颈内动脉栓塞外,其余均可见血管致密征。判定责任血管术前CTA与术中DSA结果均一致。

CTA意外发现颅内动脉瘤3例,其中颈内动脉瘤1例,前交通及后交通动脉瘤各1例;3例左侧椎动脉单独开口于主动脉弓。

患者术后1月复查CTA显示责任血管完全再通者12例;7例血管腔狭窄,1例取栓失败者仍闭塞,遗留大面积脑梗塞。

图1 A-F图是同一患者。A图为平扫,见基底动脉致密征,左侧颞枕叶脑软化病灶;B、C、D图为CTA后处理CPR、MIP、VR图,示基底动脉末端明显狭窄;E、F为术中及术后DSA图,与CTA显示病变部位相符,术后基底动脉再通。

图2 A图为术后CTA后处理VR图,右侧大脑中动脉闭塞,远侧见少许分支浅淡显影;B图为术后1个月复查图像,右侧大脑中动脉管腔通畅,未见再狭窄。

3 讨 论

目前,我国的脑卒中发病率明显高于心肌梗死,死亡率是心肌梗死3倍以上,而60%~80%以上的脑卒中属于脑梗死,是心脑血管疾病患者死亡的一个主要原因[5]。近年来,机械取栓因其较长的时间窗、血管再通率高、出血风险降低等优点,得到临床的广泛关注及应用。但其属于有创治疗,易发生血管内皮损伤、脑动脉痉挛等风险,为避免过度治疗,术前评估及筛选病例尤为重要。

临床上应用血管检查方法包括颈部血管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核磁共振血管成像(MRA)、CT血管成像(CTA)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等多种方法。超声易受操作者经验影像;MRA检查时间长,且受幽闭恐惧症及体内安置金属异物不能检查的限制;DSA属于有创检查,操作复杂、价格昂贵及一系列并发症,且很难同时观察全脑血管。MSCTA依靠其独有的优势,得到临床的广泛应用。

MSCTA具有以下优点:①准备及检查时间短,患者在急诊科建立静脉通道、碘剂过敏试验,签知情同意书后送至影像科,多层螺旋CT扫描速度快,可在数分钟内完成检查,不影响患者治疗抢救时间。②诊断快捷,Philips Brilliance iCT 256层螺旋CT具有强大的后处理软件,在15 min内可得到MIP、CPR及VR图像。③颅脑平扫能排除脑出血和肿瘤,MSCTA能等到颈部及全脑血管图像,三维立体的观察血管,确定责任血管的部位、狭窄(或闭塞)程度和范围、狭窄类型,并能观察病变血管远侧的血流代偿情况,了解有无血管变异、是否合并其他血管畸形,为手术提供引导和应对措施。④MSCTA诊断血管狭窄价值高,文献[6]报道,CTA在脑血管狭窄临床诊断准确率达99%,敏感性为98.40%,特异性为98%。⑤CTA检查费用低,能被大部分患者接受。⑥术后1个月复查CTA,观察责任血管有无再狭窄,再狭窄的程度,为临床进一步治疗提供依据。

虽然MSCTA具有诸多优点,但也有一定的局限性,易受金属义齿伪影的影响,碘过敏者不能检查,其辐射影响也一直备受争议,李伟钦,朱光源[7]等在满足诊断需要的前提下应用低电压扫描,大大降低了辐射剂量,可值得推广。

综上所述,MSCTA有助于综合评价颈部及全脑血管,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机械取栓术前评估及筛查病例中不可或缺,术后随访也为临床提供可靠的影像学依据。

[1] 李立恒,江桂华.机械碎栓与支架取栓结合动脉内溶栓治疗急性脑动脉闭塞的临床研究[D].广州:南方医科大学,2014:3-8.

[2] Choi JH,Park HS,Kim DH,et al.Comparative analysis of endovascular stroke therapy using urokinase,penumbra system and retrievable(solitare)stent[J].J Korean Neurosurg Soc,2015,57(5):342-349.

[3] Mokin M,Dumont TM,Veznedaroglu E,et al.Solitaire flow restoration thrombectomy for acute ischemic stroke:retrospective multicenter analysis of early postmarket experience after FDA approval[J].Neurosurgery,2013,73(1):19-25.

[4] Saver JL,Jahan R,Levy EI,et al.Solitaire fl ow restoration device versus the merci retriever in patients with acute ischaemic stroke(SWIFT):a randomised,parallel-group,non-inferiority trial[J].Lancet,2012,380(9849):1241-1249.

[5] 张丽萍,唐秉航,李良才,等.自发性脑出血的头颈部CTA研究[J].放射学实践,2014,8(27):156-157.

[6] 祁小龙,陈罗蔓.脑血管狭窄的无创性诊断研究现状[J].医学影像学杂志,2013,23(07):1119-1122.

[7] 李伟钦,朱光源,朱少文.64排VCT低电压扫描技术在头颈联合CTA检查中的意义[J].中国CT和M RI杂志,2014,12(12):116-118.

本文编辑:李 豆

R743

B

ISSN.2095-6681.2017.17.40.02

猜你喜欢
栓塞缺血性动脉
胰十二指肠上动脉前支假性动脉瘤1例
基于“乙癸同源”理论辨治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颈总动脉高位分叉、舌动脉与面动脉共干1例
上颌动脉终末支参与眼球血供1例
组蛋白和TLRs在静脉血栓栓塞性疾病中的作用机制
阿哌沙班治疗肿瘤相关性血栓栓塞的获益与风险
单侧“腋深动脉”变异1例
杜蛭丸对急性缺血性卒中的临床疗效观察
肺隔离综合症经皮导管血管栓塞术1例
针灸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应用